摩托车后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1475 阅读:4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后叉装置,包括后叉左管(1)、后叉右管(2)、后叉连接套(3)和后叉连接管(4),其中后叉左、右管(1、2)之间通过后叉连接管(4)连接,在后叉左、右管(1、2)前端的管身上开设有工艺开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叉左、右管(1、2)的纵向截面均为高度大于宽度的矩形。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构思巧妙、实施容易等特点,它大大提高了后叉的强度和抗弯能力,有效增强了后叉的承载能力,使摩托车在路况恶劣的道路上行驶时也能保证整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摩托车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摩托车后叉装置
技术介绍
通用摩托车后叉装置的结构如图4、图5和图6所示,由后叉左管l、后叉 右管2、后叉连接套3和后叉连接管4等部件构成。其中后叉左管1和后叉右管 2以左、右对称的方式分布,两者的前部之间通过后叉连接管4焊接固定,在后 叉左、右管l、 2前端的管身上开设有工艺开口 5,以便于加工,使后叉左、右 管l、 2前端的纵向截面逐渐变小,直至与后叉连接套3的管径相适应,并与该 后叉连接套3焊接固定。目前,后叉左、右管l、 2的纵向截面如图5所示,一 般为椭圆形,其截面积和抗弯截面模量比较小,抗弯能力和强度较差,导致后 叉的承载能力有限。另外,开设在后叉左、右管l、 2上的工艺开口5的长度为 84mm左右,由于工艺开口较长,进一步影响了后叉左、右管1、 2的强度及抗弯 能力,使得后叉的承载能力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增强承载能力的摩托车后 叉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摩托车后叉装置,包括后叉左管、后叉右管、 后叉连接套和后叉连接管,其中后叉左、右管之间通过后叉连接管连接,在后叉左、右管前端的管身上开设有工艺开口,其关键在于所述后叉左、右管的 纵向截面均为高度大于宽度的矩形。本专利技术将后叉左、右管纵向截面的形状由椭圆形改为高度大于宽度的矩形, 即用矩形钢管取代
技术介绍
中的椭圆形钢管。由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条件下, 相同规格的矩形钢管和椭圆形钢管相比,以30mmX60ramX2mm规格为例, 30mmX60mmX2mm矩形钢管的抗弯截面模量比相同规格的椭圆形钢管大30%以上, 这样大大提高了后叉左、右管的抗弯能力和强度,后叉的承载能力得到有效增 强。上述开设在后叉左、右管上的工艺开口的长度为25-50mm。工艺开口的长度 由原来的84mm縮短到25-50mm,大大减小了工艺开口对后叉左、右管强度及抗 弯能力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保障了后叉的承载能力。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具有构思巧妙、实施容易等特点,它大大提高了后叉的 强度和抗弯能力,有效增强了后叉的承载能力,使摩托车在路况恶劣的道路上 行驶时也能保证整车性能。 附图说明图l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
技术介绍
的主视图。图5为图4的B-B剖视图。图6为图4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l、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由后叉左管l、后叉右管2、后叉连接套 3和后叉连接管4等部件构成。其中后叉左管1和后叉右管2以左右对称的方式 分布,后叉左、右管l、 2的纵向截面均为高度大于宽度的矩形。后叉连接管4 位于后叉左、右管1、 2的前部之间,其两端头分别与对应后叉左、右管1、 2 的内侧面焊接,在后叉连接管4的中部焊接固定有安装后减震器用的下支架7。从图l、图2和图3中可进一步看出,在后叉左、右管l、 2前端的内、外 侧面上均开设有长条形工艺开口 5,该工艺开口5的长度为25-50mm,以便于与 后叉连接套3连接,使后叉左、右管1、 2前端的纵向截面的高度尺寸逐渐变小, 直至与后叉连接套3的管径相适应,并与该后叉连接套3的管身焊接固定。位 于后叉左、右管l、 2前端端部的两后叉连接套3的轴心线重合,并且该轴心线 与平叉的中轴线相垂直。在后叉连接套3旁边的后叉左、右管l、 2之间焊接有 加强管8,该加强管8与所述后叉连接管4平行,起增加后叉左、右管l、 2之 间连接强度的作用。本专利技术将后叉左、右管l、 2纵向截面的形状由原来的椭圆形改为高度大于 宽度的矩形,即用矩形钢管取代
技术介绍
中的椭圆形钢管。由于在其它条件相 同的条件下,相同规格的矩形钢管的抗弯截面模量比椭圆形钢管大30%以上,这 样大大提高了后叉左、右管1、 2的抗弯能力和强度,后叉的承载能力得到有效 增强。同时,工艺开口 5的长度由原来的84mm縮短到25-50mm,使得后叉在其 它条件等同的情况下能够承受更大的弯矩。另外,在所述后叉连接管4的端部 与对应后叉管的内侧面所形成的夹角处焊接有加强板9,该加强板9近似为三角 形,起进一步增加后叉左、右管l、 2强度及抗弯能力的作用。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后叉装置,包括后叉左管(1)、后叉右管(2)、后叉连接套(3)和后叉连接管(4),其中后叉左、右管(1、2)之间通过后叉连接管(4)连接,在后叉左、右管(1、2)前端的管身上开设有工艺开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叉左、右管(1、2)的纵向截面均为高度大于宽度的矩形。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后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设在后叉 左、右管(1、 2)上的工艺开口 (5)的长度为25-50mm。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后叉装置,包括后叉左管(1)、后叉右管(2)、后叉连接套(3)和后叉连接管(4),其中后叉左、右管(1、2)之间通过后叉连接管(4)连接,在后叉左、右管(1、2)前端的管身上开设有工艺开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叉左、右管(1、2)的纵向截面均为高度大于宽度的矩形。本专利技术具有构思巧妙、实施容易等特点,它大大提高了后叉的强度和抗弯能力,有效增强了后叉的承载能力,使摩托车在路况恶劣的道路上行驶时也能保证整车性能。文档编号B62K25/04GK101314385SQ20071007856公开日2008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日专利技术者刘哲生, 杨秀举, 胡常青 申请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后叉装置,包括后叉左管(1)、后叉右管(2)、后叉连接套(3)和后叉连接管(4),其中后叉左、右管(1、2)之间通过后叉连接管(4)连接,在后叉左、右管(1、2)前端的管身上开设有工艺开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叉左、右管(1、2)的纵向截面均为高度大于宽度的矩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秀举刘哲生胡常青
申请(专利权)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