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政祐专利>正文

自行车座垫避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8549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行车座垫避震装置,该座垫包含一内壳,该内壳前端的鼻锥部底面设有一嵌置部,而该内壳后端设有一承载部,其底面上设置有避震元件,及一支撑架,该支撑架前端部嵌设于该嵌置部上,后端部设有一托盘,该气囊状的避震元件中央处设有一穿孔,该穿孔分别穿套在承载部底面两侧所固设的固定杆上,并受该支撑架限位,在该避震元件内部设有呈环圈状且呈封闭气密状的充灌有气体的一容气空间。本装置具有良好的缓冲吸震效果,并具有轻量化的优点。(*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座垫,特别是涉及一种自行车座垫避震装置。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以往的一种自行车座垫避震装置,是在一座垫1底部前端设置一嵌置部2,于该座垫1后方两侧上各固设有一固定杆3,另设有以金属杆弯折制成的一支撑架4,将其一前端部401扣结于该嵌置部2上,该支撑架4于其后端则固设有一托盘5,该托盘5两端上各具有一开孔501,两避震弹簧6预先以螺动方式自该开孔501处旋设并卡掣于托盘5上,且恰套置于该固定杆3上,再以两螺帽7分别螺固于该固定杆3上,使该等避震弹簧6受螺帽7抵止限位而不会松脱。如此,当骑乘自行车行于巅陂的路面上时,通过该等避震弹簧6具伸缩的特性可达到吸震效果,使骑乘者感到舒适。以该避震弹簧6为避震元件虽然可确实达到减缓震动所带来的不舒适感,但该避震弹簧6的材料需具有一定的刚性方足以抗压,因此,该避震弹簧6于制作时易衍生出不便加工的问题,且该避震弹簧6是以金属材料制成,其重量将使得具轻巧性的自行车显得更为笨重,所以会使消费者的选购意愿降低。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座垫避震装置,其在座垫底部设置以气囊构成的避震元件,不但能够避震,而且重量轻、制作组装容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行车座垫避震装置,该座垫包含有以硬质塑胶制成的一内壳,该内壳前端设有一鼻锥部,该鼻锥部底面设有一嵌置部,而该座垫内壳后端设有呈宽扩状的一承载部,该承载部于底面上设置有避震元件,及一由金属杆一体弯折而成的支撑架,该支撑架前端部是嵌设于该嵌置部上,该支撑架后端部设有一承托该避震元件的托盘,其特征在于该以强化塑胶材料制成的气囊状的避震元件中央处设有呈贯穿状的一穿孔,该穿孔分别穿套在承载部底面两侧所固设的固定杆上,并受该支撑架限位,在该避震元件内部设有呈环圈状且呈封闭气密状的一容气空间,该容气空间中充灌有气体。所述的自行车座垫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固定杆上套设有三个避震元件。所述的自行车座垫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避震元件还连结有一避震弹簧,该避震弹簧对称于避震元件而设置在支撑架后端部的托盘下方。所述的自行车座垫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避震元件外部套设具挠性的一保护套,该保护套上设有一视窗。采用了上述结构后,本技术的自行车座垫避震装置,该座垫是以硬质塑胶制成有一内壳,该座垫内壳后端设有呈宽扩状的一承载部,该承载部于底面上设置有避震元件,该避震元件是以质轻且制作容易的气囊作成,可改善以往利用金属制成的弹簧为避震组件所衍生的制作不易与重量过重的缺点,本技术除了可降低制造者的生产制作成本及缩短组装时间外,还具有轻量化的特性,且气囊于受压后可产生适当的变形量,所以具有绝隹的缓冲吸震效果,能够增加骑乘者骑乘时的舒适感。下面通过最隹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自行车座垫避震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一般自行车避震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较隹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较隹实施例未受外力作用时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较隹实施例受外力作用时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较隹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如图2、3所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座垫避震装置,该座垫是在以硬质塑胶制成的一内壳10前端设有一鼻锥部11,该鼻锥部11底面设有一嵌置部111,而该内壳10后端则设有呈宽扩状的一承载部12,该承载部12于底面上设置有避震元件20,可达到吸震效果,另有一由金属杆一体弯折而成的支撑架30,其前端部31恰可嵌设于该嵌置部111上,而其后端部32则可承托该避震元件20。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撑架30的后端部32固接有一托盘33以供承置避震元件20,且该托盘33于两侧上各设有一开孔331。该避震元件20在本实施例中是以气囊所构成,其是以强化塑胶制成环状体,而于中央处设有一穿孔21,通过该穿孔21可使避震元件20分别穿套于该承载部12底面两侧所固设的固定杆121上,并受该支撑架30的托盘33限位。在该避震元件20内部设有呈环圈状且呈封闭气密状的一容气空间22,该容气空间22中充灌有具预定压力的气体,使避震元件20具有被压缩的弹性,且压力释除后又可迅速回复原状,当该避震元件20受压后可产生适当的变形量,从而具有良好的缓冲吸震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固定杆121上均套设有三个避震元件20,以达到最隹的吸震效果,而且,该等避震元件20外套设有具挠性的一保护套40,该保护套40是制成中空筒状,且配合该避震元件20还设有三个圆弧部41,在对称于该承载部12后方且位于中间的圆弧部41周面设有一视窗42,通过该视窗42可观察其内部的避震元件20,且通过该保护套40的设置可使避震元件20达到限位及保护的目的,使得该避震元件20既受到限位又不易损伤。组装时,如图3所示,是将三个构成一组的避震元件20先套设在保护套40内部,再将整体套置于该固定杆121上,使得该避震元件20的穿孔21可套设在该固定杆121上,再将该支撑架30的前端部31嵌入于该嵌置部111上,并使得该托盘33的开孔331穿过固定杆121底端,使该托盘33恰可承顶避震元件20及保护套40底缘。最后,在该托盘33下方依序将一垫片13及一螺帽14锁固于固定杆121上,该螺帽14可使得避震元件20及托盘33受抵制限位而不致松脱,另在该托盘33底部还可利用一饰盖50嵌结在螺帽14上,从而达到装饰的目的。该支撑架30主要是受一支撑杆60所撑顶,使得该托盘33可稳定承托避震元件20,而该固定杆121因固设在该座垫内壳10下方,且穿设该避震元件20及托盘33的开孔331,因此,当该座垫内壳10受一外力作用(如图4中箭头I所示,也就是人骑乘自行车时的向下压力)而呈下压时,如图4所示,该固定杆121可由原来所在位置产生向下位移,而该等避震元件20及保护套40可作适当的变形,由此达到良好吸震的目的,且利用该保护盖40的视窗42由外观看出其内部设有避震元件20,从而达到显现避震功能的目的。如图5所示,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其是在该托盘33下方再增设有避震弹簧34以达到双层式吸震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座垫避震装置,该座垫包含有以硬质塑胶制成的一内壳,该内壳前端设有一鼻锥部,该鼻锥部底面设有一嵌置部,而该座垫内壳后端设有呈宽扩状的一承载部,该承载部于底面上设置有避震元件,及一由金属杆一体弯折而成的支撑架,该支撑架前端部是嵌设于该嵌置部上,该支撑架后端部设有一承托该避震元件的托盘,其特征在于该以强化塑胶材料制成的气囊状的避震元件中央处设有呈贯穿状的一穿孔,该穿孔分别穿套在承载部底面两侧所固设的固定杆上,并受该支撑架限位,在该避震元件内部设有呈环圈状且呈封闭气密状的容气空间,该容气空间中充灌有气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座垫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每固定杆上套设有三个避震元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座垫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避震元件还连结有一避震弹簧,该避震弹簧对称于避震元件而设置在支撑架后端部的托盘下方。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座垫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避震元件外部套设具挠性的一保护套,该保护套上设有一视窗。专利摘要一种自行车座垫避震装置,该座垫包含一内壳,该内壳前端的鼻锥部底面设有一嵌置部,而该内壳后端设有一承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座垫避震装置,该座垫包含有以硬质塑胶制成的一内壳,该内壳前端设有一鼻锥部,该鼻锥部底面设有一嵌置部,而该座垫内壳后端设有呈宽扩状的一承载部,该承载部于底面上设置有避震元件,及一由金属杆一体弯折而成的支撑架,该支撑架前端部是嵌设于该嵌置部上,该支撑架后端部设有一承托该避震元件的托盘,其特征在于:该以强化塑胶材料制成的气囊状的避震元件中央处设有呈贯穿状的一穿孔,该穿孔分别穿套在承载部底面两侧所固设的固定杆上,并受该支撑架限位,在该避震元件内部设有呈环圈状且呈封闭气密 状的一容气空间,该容气空间中充灌有气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政祐
申请(专利权)人:李政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