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政祐专利>正文

座垫支撑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7785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座垫支撑单元,包含一硬质底壳、一支撑架、一前置件与一后置件。该底壳具有形成在一底面且邻近一鼻锥部与一宽尾部的若干结合部。该前、后置件是与支撑架一前端部与一后端部固结,并分别具有形成在一顶面且与该若干结合部固结的若干定位部,使该支撑架定位在该底壳底面。借此,能简化该底壳的构件,并提升安装时的简易性。(*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撑单元,尤其涉及一种能与一底壳固结的座垫支撑单元
技术介绍
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一般座垫1主要具有一硬质底壳11、形成在该底壳11上的一软垫部12、架置在该底壳11一底面的一支撑架13,及固结该支撑架13与该底壳11的一锁固件14。该底壳11具有形成在该底面且邻近一鼻锥部112与一宽尾部113的一定位块114与二插座115。该支撑架13是分别以形成在一前端部的一弯折段131嵌置在该定位块114内,及以形成在一后端部的二端132穿置入二插座115内。该锁固件14具有可阻挡该支撑架13弯折段131的一盖板141,及贯穿该盖板141及与该定位块114螺合的若干螺栓142,使该支撑架13固定在该底壳11上。但是,上述构造虽然可以达到组接的目的,其却在实际成型及安装时,仍存有以下缺点而有必要改进。由于该支撑架13必须先能定位在该底壳11上,才能通过该锁固件14获得固定,因此,该底壳11在成型时,必须预先设置有可定位该支撑架13的定位块114与插座115,并加工有插孔及螺孔,不但在构造上较为复杂外,且在安装该支撑架13时,先有定位的动作,后有锁固的动作,显然,在组装程序上也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垫支撑单元,其能够简化构造及提升安装简易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座垫支撑单元,具有一硬质底壳、一支撑架、一前置件与一后置件。该底壳具有形成在一底面且邻近一鼻锥部与一宽尾部的若干结合部。该支撑架具有反向延伸的一前端部与一后端部。该前置件是与该支撑架前端部固结,并具有形成在一顶面且与该若干结合部固结的若干定位部。该后置件是与该支撑架后端部固结的一后置件,并具有形成在一顶面且与该若干结合部固结的若干定位部,使该支撑架定位在该底壳底面。本技术的支撑架是预先与该前、后置件结合,因此,只须以一次的固结程序,就可以将该支撑架安装在该底壳上,不但可以简化组装程序,且该底壳不需要设置插孔或凹槽等定位该支撑架的部位,可以简化构造,及能降低制造成本。附图简要说明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他有益效果显而易见。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的座垫支撑单元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座垫支撑单元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座垫支撑单元的支撑架、前置件和后置件的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座垫支撑单元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5为本技术座垫支撑单元包含若干弹性体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座垫支撑单元包含若干弹性体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将详细描述本技术。如图2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座垫支撑单元的较佳实施例中包含一硬质底壳2、一支撑架3、一前置件4与一后置件5。该底壳2具有形成在一底面21且邻近一鼻锥部22的一结合部23,及形成在该底面21且邻近一宽尾部24的三结合部25、26。该结合部23、25分别具有一凸柱231、251。该结合部26具有一柱孔261。该支撑架3具有反向延伸且形成在一前端部的一弯折段31,及形成在一后端部的二端32。该前置件4是与该支撑架3二端32固结,并配合该底壳2的鼻锥部22的外型及弧度延伸。该前置件4更具有形成在一顶面41的一定位部42,且该定位部42具有与该结合部23的凸柱231嵌固的一柱孔421。该后置件5是与该支撑架3的弯折段31固结,并配合该底壳2的宽尾部24的外型及弧度扩延。该后置件5更具有形成在一顶面51的三定位部52、53,且该若干定位部52具有与该结合部25的凸柱251嵌固的一柱孔521,该定位部53具有与该结合部26的柱孔261嵌固的一凸柱531。借此,由于该支撑架3是预先与该前置件4、后置件5固结,因此,该底壳2只须于成型同时,一体成型有凸柱231、251及柱孔261,就可以在不须定位该支撑架3的情形下,直接将该前、后置件4、5连同该支撑架3覆置在该底壳2的底面21,并施力迫挤该前、后置件4、5,此时,该前、后置件4、5会分别以该柱孔421、521及凸柱531与该底壳2的凸柱231、251及柱孔261嵌固,使该前、后置件4、5连同该支撑架3与该底壳2固结为一体,完成该支撑架3与该底壳2的组装工序。当然,本技术也可以配合使用粘剂,以提升该前、后置件4、5的柱孔421、521及凸柱531与该底壳2的凸柱231、251及柱孔261嵌固后的结构强度。如图5至图6所示,值得一提的是,本技术更具有若干弹性体6,该若干弹性体6是分别叠置在该底壳2与该前置件4间,及叠置在该底壳2与该后置件5间。借此,虽然该底壳2与该前、后置件4、5间是刚性配合,却可以利用该若干弹性体6获得一缓冲效果,使该底壳2与该前、后置件4、5间能减少磨耗及震动,而具有避震的功能,并能提升乘坐时的舒适性。据上所述可知,本技术的座垫支撑单元具有下列优点及功效1、由于本技术的支撑架3是预先与该前、后置件4、5结合,因此,只须以一次的固结程序,就可以将该支撑架3安装在该底壳2上,不但可以简化组装程序,且该底壳2不需要设置插孔或凹槽等定位该支撑架3的部位,可以简化构造,及能降低制造成本。2、且该若干弹性体6可以提供该底壳2与该前、后置件4、5间一缓冲效果,因此,该底壳2与该前、后置件4、5间能减少磨耗及震动,而具有避震的功能,并能提升乘坐时的舒适性。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后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座垫支撑单元,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硬质底壳,具有形成在一底面且邻近一鼻锥部与宽尾部的若干结合部;一支撑架,具有反向延伸的一前端部与一后端部;一前置件,是与该支撑架前端部固结,并具有形成在一顶面且与该若干结合部固结的若干定位部;及一后置件,是与该支撑架后端部固结的一后置件,并具有形成在一顶面且与该结合部固结的若干定位部,使该支撑架定位在该底壳底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垫支撑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结合部与该若干定位部分别具有相互配合的一凸柱与柱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垫支撑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件是覆盖在该底壳底面,并配合该底壳宽尾部的外型及弧度扩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垫支撑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件是覆置在该底壳底面,并配合该底壳鼻锥部的外型及弧度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垫支撑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若干弹性体,该若干弹性体分别设置在该底壳与该前置件间,及设置在该底壳与该后置件间。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座垫支撑单元,包含一硬质底壳、一支撑架、一前置件与一后置件。该底壳具有形成在一底面且邻近一鼻锥部与一宽尾部的若干结合部。该前、后置件是与支撑架一前端部与一后端部固结,并分别具有形成在一顶面且与该若干结合部固结的若干定位部,使该支撑架定位在该底壳底面。借此,能简化该底壳的构件,并提升安装时的简易性。文档编号B62J1/08GK2776805SQ20052005623公开日2006年5月3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21日专利技术者李政祐 申请人:李政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垫支撑单元,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硬质底壳,具有形成在一底面且邻近一鼻锥部与宽尾部的若干结合部;一支撑架,具有反向延伸的一前端部与一后端部;一前置件,是与该支撑架前端部固结,并具有形成在一顶面且与该若干结合部固结的若干定位部;及一后置件,是与该支撑架后端部固结的一后置件,并具有形成在一顶面且与该结合部固结的若干定位部,使该支撑架定位在该底壳底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政祐
申请(专利权)人:李政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