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鞋底跟部的弹力支撑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39062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31 0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鞋底跟部的弹力支撑单元,它包括具有弹性的支撑体,该支撑体由沿鞋底高度方向延伸的竖部和沿鞋底宽度方向延伸的横部构成,竖部的下端与横部的外端一体连接呈L形,竖部的外侧壁底沿设有防滑凸起;竖部的上端和横部的内端分别与鞋底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支撑体的配置使得鞋底能够采用较为柔软的材料制作,而支撑体能够为鞋底提供良好的支撑力,使得鞋底能够兼备吸震和支撑性能,从而有效保护运动员足部;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支撑体是布设在鞋底侧沿的,能够为鞋底侧沿提供良好的支撑力,很好地防止运动中侧翻情况发生,支撑体形变复原能够为足部提供良好的助力作用,进而提升运动效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运动鞋鞋底的组成构件,特别是指一种用于鞋底跟部的弹力支撑单元。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鞋子的追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鞋底通常采用EVA发泡材料制成,为达到良好的吸震、缓震效果,EVA鞋底的硬度通常较小;然而柔软的鞋底虽具备良好的吸震、缓震性能,但其对足底的支撑能力则对应地变得较为薄弱。高强度运动时,这样的鞋底常不能给予足部良好的保护效果。另外,EVA鞋底硬度较低的部位通常在其两个侧沿,为此,鞋底两侧沿受力时形变量相对中部会更大,这就使得运动员容易发生侧翻、崴脚情况。若EVA鞋底硬度较大时,则其吸震性能则对应减弱,高强度运动中,鞋底若不能吸收冲击力,则很容易给足部造成伤害。由此可见,EVA鞋底的硬度若设置不合理,则容易发生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鞋底跟部的弹力支撑单元,以克服现有多数EVA鞋底吸震性能和支撑性能难以兼备的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用于鞋底跟部的弹力支撑单元,包括具有弹性的支撑体,该支撑体由沿鞋底高度方向延伸的竖部和沿鞋底宽度方向延伸的横部构成,竖部的下端与横部的外端一体连接呈L形,竖部的外侧壁底沿设有防滑凸起;防滑凸起的横截面呈三角形,防滑凸起的底面呈弧面,防滑凸起的外侧面与底面所成的锐角向下朝向。竖部的上端和横部的内端分别与鞋底连接。更为具体地,上述竖部的上端与鞋底侧壁连接,上述横部的内端与鞋底底面连接。进一步地:上述竖部优选以下两种结构方式:一是,竖部的下端斜向外延伸形成凸部;二是,竖部呈弧线形。上述竖部的下端和上述横部呈圆角或者倒角连接。上述支撑体为TPU支撑体;上述支撑体的厚度为0.3~1.8毫米。由上述对本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的支撑体的配置使得鞋底能够采用较为柔软的材料制作,而支撑体能够为鞋底提供良好的支撑力,使得鞋底能够兼备吸震和支撑性能,从而有效保护运动员足部;另外,本技术的支撑体是布设在鞋底侧沿的,能够为鞋底侧沿提供良好的支撑力,很好地防止运动中侧翻情况发生,支撑体形变复原能够为足部提供良好的助力作用,进而提升运动效能。此外,支撑体竖部的防滑凸起的设置能够有效增强鞋底跟部的抓地力,有利于运动员足部着地时稳固抓牢地面(特别是泥地、沙地等软性地面),提高运动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支撑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局部A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支撑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4为装配有本技术的支撑体的鞋底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图3、图4,用于鞋底跟部的弹力支撑单元,包括具有弹性的支撑体1,支撑体1优选为TPU材料制成的支撑体1;上述支撑体1的厚度为0.3~1.8毫米。该支撑体1由沿鞋底2高度方向延伸的竖部11和沿鞋底2宽度方向延伸的横部12构成。竖部11的下端与横部12的外端一体连接呈L形,且竖部11的下端和上述横部12的内表面呈圆角或者倒角连接。如图1、图2所示,竖部11的外侧壁底沿设有防滑凸起13,防滑凸起13的横截面呈三角形,防滑凸起13的底面13a呈弧面,防滑凸起13的外侧面13b与底面13a所成的锐角向下朝向形成一个勾形结构;防滑凸起13的设置能够有效增强鞋底跟部的抓地力,有利于运动员足部着地时稳固抓牢地面(特别是泥地、沙地等软性地面),提高运动安全性。竖部11的上端和横部12的内端分别与鞋底2连接。更为具体地,上述竖部11的上端与鞋底2侧壁连接,上述横部12的内端与鞋底2底面连接,如图1、图3所示,鞋底2底面固定配设有底片21,横部12的内端夹设于鞋底2与底片21之间。本技术的支撑体1的配置使得鞋底2能够采用较为柔软的材料制作,而支撑体1能够为鞋底2提供良好的支撑力,使得鞋底2能够兼备吸震和支撑性能,从而有效保护运动员足部;另外,本技术的支撑体1是布设在鞋底2侧沿的,能够为鞋底2侧沿提供良好的支撑力,很好地防止运动中侧翻情况发生。进一步地:上述竖部11优选以下两种结构方式:一是,如图1所示,竖部11的下端斜向外延伸形成凸部;二是,如图3所示,该竖部11呈弧线形(图3的竖部没有设置上述防滑凸起13)。如图1、图3所示,竖部11的下端、横部12的外端与鞋底2的侧壁之间形成一个空腔10,该空腔10的配置有利于支撑体1受力的充分形变,既能够有效吸收运动中鞋底受到的向上的冲击力,也能够有效吸收鞋底受到的前后左右方向上的侧向冲击力,起到良好的缓震和保护效果;而支撑体1受力弯曲形变后的形变复原能够为足部提供良好的助力作用,进而提升运动效能。上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鞋底跟部的弹力支撑单元,包括具有弹性的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由沿鞋底高度方向延伸的竖部和沿鞋底宽度方向延伸的横部构成,竖部的下端与横部的外端一体连接呈L形,竖部的外侧壁底沿设有防滑凸起;竖部的上端和横部的内端分别与鞋底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鞋底跟部的弹力支撑单元,包括具有弹性的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由沿鞋底高度方向延伸的竖部和沿鞋底宽度方向延伸的横部构成,竖部的下端与横部的外端一体连接呈L形,竖部的外侧壁底沿设有防滑凸起;竖部的上端和横部的内端分别与鞋底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鞋底跟部的弹力支撑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凸起的横截面呈三角形,防滑凸起的底面呈弧面,防滑凸起的外侧面与底面所成的锐角向下朝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鞋底跟部的弹力支撑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竖部的上端与鞋底侧壁连接,所述横部的内端与鞋底底面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天福陈宗荣
申请(专利权)人:贵人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