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座垫的高度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2567 阅读:17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摩托车座垫的高度调整装置,其是于摩托车的座垫周围设置侧板,侧板后端枢设在摩托车的行李箱后端,以及侧板前端与摩托车的座垫前端枢设一起,而在行李箱与侧板之间设置高度调整装置,藉此能让摩托车骑士依其个人身高需求,而能弹性的调整座垫高度,使座垫高度更适于其个人乘坐,以及,可藉由座垫高度的调整去变化行李箱容量,使不同大小的物件能适于置入行李箱中,兼具座垫高度调整及行李箱容量机动变化调整之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摩托车座垫的高度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摩托车座垫底下所设置的行李箱,可提供摩托车骑士置放安全帽或置放其他物品,又,目前的行李箱设计皆为固定尺寸,其可容置的容量多寡无法随意改变,且各种厂牌的摩托车座垫亦为特定高度,无法随着摩托车骑士的脚部长度进行调整,亦即,每种摩托车的座垫皆为特定高度尺寸,不同身高的摩托车骑士必需牵就于特定尺寸的摩托车座垫,而如果所喜爱的摩托车型式之座垫高度与个人身高不符,即必需舍弃选用该种摩托车,而去挑选其他型式的摩托车加以使用,因此,目前的摩托车座垫高度为特定尺寸,无法满足更多人需求,且行李箱的容量为固定型式不能机动调整,而造成使用上相当大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依个人需求去调整座垫高度的摩托车座垫的高度调整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座垫的高度调整装置,能让摩托车骑士可机动的调整行李箱容量,而更适于不同大小物件装载使用。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座垫的高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是于摩托车的座垫周围设置侧板,侧板后端枢设在摩托车的行李箱后端,以及侧板前端与摩托车的座垫前端枢设一起,而在行李箱与侧板之间设置高度调整装置。所述的摩托车座垫的高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于行李箱与侧板之间所设置的高度调整装置是设置在座垫前端下侧位置,该高度调整装置是于行李箱前端设置一定位座,于定位座上设置可伸缩式的活塞,与活塞相对的侧板前端设置一架设板,架设板前缘设置数道紧邻排列的单向棘齿,于各单向棘齿之间形成嵌槽,嵌槽依单向棘齿形式,而在顶端形成平面且于下侧形成向下倾斜面,而活塞伸出壳体的端部处则形成一与嵌槽下侧倾斜面为相反方向的向下倾斜面。藉此设计,而可以高度调整装置的设置,让摩托车骑士可依其身高需求调整座垫高度,并且,可以座垫高度的调整而能变化行李箱容量,达到兼具座垫高度调整及行李箱容量可机动变化之绝佳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设置在摩托车车体中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组合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组合的俯视示意图。图4A-4C为本专利技术调整座垫高度的实施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调整座垫高度的定位示意图。图6A-6C为本专利技术调整座垫高度的实施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在行李箱及侧板中间区域设置高度调整装置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配合参看图1、2、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座垫的高度调整装置,其是于摩托车(10)的座垫(41)周围设置侧板(30),侧板(30)后端枢设在摩托车(10)的行李箱(20)后端,以及侧板(30)前端与摩托车(10)的座垫(41)前端枢设一起,而在行李箱(20)与侧板(30)之间设置高度调整装置(50)。上述侧板(30)后端枢设在摩托车(10)的行李箱(20)后端,是以一枢轴(21)枢设其靠合部位,使侧板(30)可以枢轴(21)为支点向上旋转一角度。上述摩托车(10)的座垫(41)是设置在一承载板(40)上,侧板(30)前端与摩托车(10)的座垫(41)前端枢设一起,即是以一枢轴(311)枢设在侧板(30)前端所形成的延伸座(31)与承载板(40)前端靠合部位,使座垫(41)可以枢轴(311)为支点,并由后端扳动座垫(41)向上掀开一角度。配合参看图2、3所示,本专利技术在行李箱(20)与侧板(30)之间所设置的高度调整装置(50)可设置在座垫(41)前端下侧位置,其是于行李箱(20)前端设置一定位座(22),于定位座(22)上设置可伸缩式之活塞(55),该活塞(55)设置在一壳体(53)中,于壳体(53)表面设置穿孔(531),穿孔(531)形成向上渐缩的斜锥状,于壳体(53)中设置一弹簧(54),弹簧(54)一端抵于活塞(55)侧端,于活塞(55)中设置一窝槽(56),窝槽(56)中设置一弹簧(57)及一钢珠(58),钢珠(58)可卡入壳体(53)穿孔(531)中,而当活塞(55)遭到弹簧(54)弹力向外推出,可使钢珠(58)受到壳体(53)内壁抵压而深入窝槽(56)中,并且,高度调整装置(50)中与活塞(55)相对的侧板(30)前端设置一架设板(51),架设板(51)顶端设置一延伸而出的凸杆(511),凸杆(511)前端设置一向下钩部(512),钩部(512)与壳体(53)的穿孔(531)形成相对,使钩部(512)可插入穿孔(531)中。又,架设板(51)前缘设置数道紧邻排列的单向棘齿(52),于各单向棘齿(52)之间形成嵌槽(521),嵌槽(521)依单向棘齿(52)形式,而在顶端形成平面且于下侧形成向下倾斜面,而活塞(55)伸出壳体(53)的端部处则形成一与嵌槽(521)下侧倾斜面为相反方向的向下倾斜面,当活塞(55)遭到弹簧(54)弹力推出时,活塞(55)伸出壳体(53)的端部可插入嵌槽(521)中加以定位。本专利技术对于座垫(41)高度的调整操作,可配合参看图2、4A-4C、5所示,可用手扳动座垫(41)前端,使座垫(41)及侧板(30),可以枢轴(21)为圆心向上转动一角度,使架设板(51)前端所布设的单向棘齿(52)之向下倾斜面可推抵活塞(55),而让活塞(55)能后缩越过单向棘齿(52),直到座垫(41)向上调整至所需的高度后,活塞(55)可藉由弹簧(54)的弹力向前推出,而稳定的插入嵌槽(521)中定位,如此,即可达到调整座垫(41)高度之目的,而让摩托车骑士能更舒适合宜的骑乘摩托车,并且,在调整座垫(41)高度时,可同时变化行李箱(20)容量,当座垫(41)向上调整高度即如同加大了行李箱(20)容量,而更适于装载不同大小之物件。配合参看图5及图6A-6C所示,本专利技术高度调整装置(50)之回复原状,可用手扳动座垫(41)前端,使座垫(41)及侧板(30),可以枢轴(21)为圆心向上转动一角度,使架设板(51)前端所布设的单向棘齿(52)之向下倾斜面可推抵活塞(55),再向上掀转座垫(41)使架设板(51)底端接续于单向棘齿(52)位置形成一大型的单向回位棘齿(522)之向下倾斜面推抵活塞(55),使活塞(55)能后缩收入壳体(53),而让活塞(55)之中所设置的钢珠(58)可由弹簧(57)推出而卡入壳体(53)的穿孔(531)中,使活塞(55)加以定位,再将座垫(41)向下回转,可使活塞(55)越过单向棘齿(52),使凸杆(511)前端钩部(512)可插入穿孔(531),而将钢珠(58)压入窝槽(56),使活塞(55)的定位获得解放,而可以弹簧(54)的预压弹力向外推出,让活塞(55)可再卡掣于架设板(51)前缘上端的嵌槽(521)中,使高度调整装置(50)能回复原状。再请配合参看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在行李箱(20)与侧板(30)之间所设置的高度调整装置(50),除了可设置在座垫(41)前端下侧位置以外,亦可以设置在侧板(30)壁面,而能增加对于侧板(30)及座垫(41)承载的支撑效果,其是于侧板(30)壁面上开设一开口(60),并于开口(60)顶端设置一钩部(61),以及在开口(60)一侧设置高度调整装置(50)之架设板(51),高度调整装置具(50)有一可伸缩式的活塞(55)设置在行李箱(20)的壁面上,架设板(51)前缘布设数个单向棘齿(52),单向棘齿(52)之间形成嵌槽(521),活塞(5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座垫的高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是于摩托车的座垫周围设置侧板,侧板后端枢设在摩托车的行李箱后端,以及侧板前端与摩托车的座垫前端枢设一起,而在行李箱与侧板之间设置高度调整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荣忠
申请(专利权)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