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6748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副车架,它包括由钢板冲压而成的副车架上体(1)和副车架下体(2)焊接而成的架体及其连接附件,其特征在于:由副车架上体(1)和副车架下体(2)构成的架体上还固定连接有弓形管(3),弓形管(3)的两端延伸至副车架上体(1)两侧上方。(*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的车体底盘构件,具体讲就是连接在车体底部并用于连接减振机构和稳定装置的部件。
技术介绍
目前的轿车上设置的副车架主要是由钢板冲压而成的副车架上体和副车架下体焊接构成的内部形成空腔的架体构件,其上还设置有与车体和其它装置构件连接的部位。根据材料力学的常识可知,这种副车架的承载能力和抗弯强度是十分有限。尤其是在suv车型中,由于车身自重较大,同时车辆经常在颠簸的路况环境下行驶,采用此类结构的副车架已经凸显出其具体结构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承载能力强和抗弯强度大的副车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副车架,它包括由钢板冲压而成的副车架上体和副车架下体焊接而成的架体及其连接附件,其特征在于由副车架上体和副车架下体构成的架体上还固定连接有弓形管,弓形管的两端延伸至副车架上体两侧上方。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是在原有的副车架上加设了一个能够有效提高整个副车架承载能力和抗弯强度的弓形管构件,由于弓形管为一个管杆状构件,其结构十分简单,加工自然十分方便,加装弓形管之后,它主要起到加强梁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副车架的强度,因而提高了副车架的承载能力和抗弯扭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部件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弓形管结构示意图;图3是弓形管中段的截面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2、3,本技术所公开的副车架,它包括由钢板冲压而成的副车架上体1和副车架下体2焊接而成的架体及其连接附件,由副车架上体1和副车架下体2构成的架体上还固定连接有弓形管3,弓形管3的两端延伸至副车架上体1两侧上方。上述副车架主要是由钢板冲压而成的副车架上体1和副车架下体2焊接构成的,两者之间构成封闭腔的端面,弓形管3由钢管压制而成并与副车架上体1和副车架下体2焊接而成的整体焊接为一体。由图1、2可见,副车架还包括上左控制臂安装座4,上右控制臂安装座5,加强板6、7,衬垫8,套管9,右转向机构安装支架10,左转向机构安装支架11,下左控制安装座12,下右控制安装座13,上述构件的技术方案可以参见现有技术。参见图1、2、3,所述的弓形管3的中部位于副车架上体1和副车架下体2焊接后构成的空腔内部,两端头部上设置连接板3a,设置连接板3a主要是方便与车体的连接固定。所述的弓形管3中部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大于水平方向的尺寸,具体将所述的弓形管3中部截面形状为椭圆环形状,两端附近的截面为圆环状,这样可以保证弓形管3的结构具有较为简单的形式,加工方法也是较为简单的,即用圆管将其中部实施压制变形为椭圆形,同时又能获得最为理想的承载和抗弯能力。当然,本技术中弓形管3也可以采用截面为长方形截面的管件弯制成弓形,另外,本技术也可以用截面为工字的杆件弯成弓形,同样可以实现结构简单、承载和抗弯能力强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副车架,它包括由钢板冲压而成的副车架上体(1)和副车架下体(2)焊接而成的架体及其连接附件,其特征在于由副车架上体(1)和副车架下体(2)构成的架体上还固定连接有弓形管(3),弓形管(3)的两端延伸至副车架上体(1)两侧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弓形管(3)的中部位于副车架上体(1)和副车架下体(2)焊接后构成的空腔内部,两端头部上设置连接板(3a)。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弓形管(3)中部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大于水平方向的尺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弓形管(3)中部截面形状为椭圆环形状,两端附近的截面为圆环状。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在汽车车体底部并用于连接减振机构和稳定装置的结构简单、承载能力强和抗弯强度大的副车架,它包括由钢板冲压而成的副车架上体和副车架下体焊接而成的架体及其连接附件,其特征在于由副车架上体和副车架下体构成的架体上还固定连接有弓形管,弓形管的两端延伸至副车架上体两侧上方,加装弓形管可以起到加强梁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副车架的强度,因而提高了副车架的承载能力和抗弯扭能力。文档编号B62D21/00GK2651119SQ20032011018公开日2004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16日专利技术者鲁付俊, 高立新, 高加兵, 陈广照, 代立宏 申请人:上汽集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付俊高立新高加兵陈广照代立宏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集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