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排气歧管隔热罩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50174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5 1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排气歧管隔热罩及汽车,其中,发动机排气歧管隔热罩用于与发动机排气歧管相配合安装,包括:第一隔热罩层和与第一隔热罩层重叠的第二隔热罩层;沿第一隔热罩层的第一侧面延伸的第一翻边,第一翻边朝第二隔热罩层翻转并包覆第二隔热罩层的第一侧边;沿第一隔热罩层的第二侧面延伸的第二翻边,第二翻边朝第二隔热罩层翻转并包覆第二隔热罩层的第二侧边,其中,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相对;设置在第一隔热罩层上的多个加强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强了发动机排气歧管隔热罩的隔热效果和结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发动机排气歧管隔热罩及汽车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车发动机排气歧管隔热罩为单层结构,单层结构的隔热罩隔热效果较差,会使得热量散发到周边的器件上,降低周边器件的使用寿命;并且现有的发动机排气歧管隔热罩的结构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的发动机排气歧管隔热罩隔热效果较差和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排气歧管隔热罩及汽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依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排气歧管隔热罩,用于与发动机排气歧管相配合安装,包括:第一隔热罩层和与所述第一隔热罩层重叠的第二隔热罩层;沿所述第一隔热罩层的第一侧面延伸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朝所述第二隔热罩层翻转并包覆所述第二隔热罩层的第一侧边;沿所述第一隔热罩层的第二侧面延伸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朝所述第二隔热罩层翻转并包覆所述第二隔热罩层的第二侧边,其中,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隔热罩层上的多个加强筋。可选的,所述第一隔热罩层和第二隔热罩层的第三侧边的相对应位置处均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其中,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三凹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侧。可选的,所述第一隔热罩层的外表面上设有禁止触摸的警示标识。可选的,所述第一隔热罩层上设有四个加强筋,所述四个加强筋分别分布在所述警示标识的两侧。可选的,所述第一隔热罩层和第二隔热罩层的多个相对应位置处均设有用于与所述发动机排气歧管相配合安装的螺钉安装孔,所述发动机排气歧管隔热罩与所述发动机排气歧管通过螺钉配合安装。可选的,所述螺钉安装孔的数量为三个,且其中的两个螺钉安装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隔热罩层和第二隔热罩层的第三侧边的相对应位置处,另一个螺钉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一隔热罩层和第二隔热罩层上与所述第三侧边相对的第四侧边的相对应位置处。依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所述的发动机排气歧管隔热罩。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排气歧管隔热罩,包括了第一隔热罩层、第二隔热罩层、第一翻边、第二翻边和多个加强筋等结构。其中,第一隔热罩层和第二隔热罩层通过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包覆在一起,改变了传统的单层发动机排气歧管隔热罩的结构形式,在不增加成本的同时,增强了发动机排气歧管隔热罩的隔热效果,降低了发动机排气歧管周边的温度,增加了周边器件的使用寿命;另外,发动机排气歧管隔热罩隔热效果的增强,使得发动机中冷机启动时三元催化剂的作用时间缩短,降低了冷机启动时的排气指标。此外,多个加强筋增的设置增加了发动机排气歧管隔热罩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发动机排气歧管隔热罩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1、第一隔热罩层;2、第一翻边;3、第二翻边;4、加强筋;5、第一凹槽;6、第二凹槽;7、第三凹槽;8、警示标识;9、螺钉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排气歧管隔热罩,该发动机排气歧管隔热罩包括第一隔热罩层1、第二隔热罩层(图中未示出)、第一翻边2、第二翻边3和多个加强筋4等结构。其中,第一隔热罩层1和第二隔热罩层作为一个整体与发动机排气歧管配合安装,增强了发动机排气歧管隔热罩的隔热效果。第一翻边2为第一隔热罩层1的第一侧面延伸而出,用于包覆重叠在一起的第二隔热罩层的第一侧边;第二翻边3为第一隔热罩层1的第二侧面延伸而出,用于包覆重叠在一起的第二隔热罩层的第二侧边,具体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为相对的位置关系。当第一隔热罩层1和第二隔热罩层重叠在一起时,第一翻边2朝第二隔热罩层翻转并包覆在第二隔热罩层的第一侧边;第二翻边3朝第二隔热罩层翻转并包覆在第二隔热罩层的第二侧边。多个加强筋4设置在第一隔热罩层1上。优选的,为了增加发动机排气歧管隔热罩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在第一隔热罩层1和第二隔热罩层上都可以设置加强筋4,此时,可以利用冲压的方式,使得第一隔热罩层1和第二隔热罩层的相对应位置处均设有加强筋4。继续参见图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发动机排气歧管隔热罩还包括第一凹槽5、第二凹槽6和第三凹槽7。其中,第一凹槽5、第二凹槽6和第三凹槽7位于第一隔热罩层1和第二隔热罩层的第三侧边的相对应位置处,且第一凹槽5和第三凹槽7分别位于第二凹槽6的两侧。其中,第一凹槽5和第三凹槽7均用于避让发动机排气歧管进气端的安装螺柱,第二凹槽6用于避让发动机排气歧管出气端的安装螺柱。继续参见图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在第一隔热罩层1的外表面上设有用于提示禁止触摸的警示标识8,该警示标识8的设置能够增加人们对于发动机排气歧管的危险意识,有效避免了发动机排气歧管散发的热量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具体的,为了发动机排气歧管隔热罩的美观性,加强筋4的数量可以为四个,且四个加强筋4分别设置在警示标识8的两侧。继续参见图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在第一隔热罩层1和第二隔热罩层的多个相对应位置处均设置了多个螺钉安装孔9,发动机排气歧管隔热罩与发动机排气歧管通过螺钉配合安装。具体的,为了安装的牢固性,螺钉安装孔9的数量可以为三个,且安装位置呈三角形设置,即其中的两个位于第一隔热罩层1和第二隔热罩层的第三侧边的相对应位置处,另一个位于第一隔热罩层1和第二隔热罩层上与第三侧边相对的第四侧边的相对应位置处。本技术通过第一翻边2和第二翻边3将第一隔热罩层1和第二隔热罩层包覆在一起,改变了传统的单层发动机排气歧管隔热罩的结构形式,在不增加成本的同时,增强了发动机排气歧管隔热罩的隔热效果。另外,多个加强筋4的设置,增加了发动机排气歧管隔热罩的结构稳定性。此外,警示标识8的设置能够增加人们对于发动机排气歧管的危险意识,有效的避免了发动机排气歧管散发的热量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依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了发动机排气歧管隔热罩。其中,当将发动机排气歧管隔热罩安装在汽车的发动机排气歧管上时,第一隔热罩层1相对于发动机排气歧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排气歧管隔热罩,用于与发动机排气歧管相配合安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隔热罩层和与所述第一隔热罩层重叠的第二隔热罩层;沿所述第一隔热罩层的第一侧面延伸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朝所述第二隔热罩层翻转并包覆所述第二隔热罩层的第一侧边;沿所述第一隔热罩层的第二侧面延伸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朝所述第二隔热罩层翻转并包覆所述第二隔热罩层的第二侧边,其中,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隔热罩层上的多个加强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排气歧管隔热罩,用于与发动机排气歧管相配合安装,其
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隔热罩层和与所述第一隔热罩层重叠的第二隔热罩层;
沿所述第一隔热罩层的第一侧面延伸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朝所述第
二隔热罩层翻转并包覆所述第二隔热罩层的第一侧边;
沿所述第一隔热罩层的第二侧面延伸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朝所述第
二隔热罩层翻转并包覆所述第二隔热罩层的第二侧边,其中,所述第一侧边和
所述第二侧边相对;
设置在所述第一隔热罩层上的多个加强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排气歧管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隔热罩层和第二隔热罩层的第三侧边的相对应位置处均设有第一凹槽、第二
凹槽和第三凹槽,其中,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三凹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的两
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排气歧管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隔热罩层的外表面上设有禁止触摸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孙平兰燕杰贺燕铭田安民马童立李红强周启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