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式排气脉冲管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91604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1 1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主动式排气脉冲管理。提供了用于调整被附接至升压的发动机系统中的分离式排气歧管的分支的体积控制阀的方法和系统。体积控制阀调整被用在不同的发动机工况下,以改善发动机性能和升压响应。一种示例方法包括,当需要增加的升压以便排气涡轮加速旋转时,响应于踩加速器踏板而关闭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主动式排气脉冲管理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耦接至升压发动机系统中的分离式排气歧管的阀控制的受控体积。
技术介绍
脉冲分开的分离式排气歧管可以被用来向涡轮增压器输送更高的排气压力,从而使涡轮升压发动机性能提高。分开的排气路径还防止排气在相邻汽缸中的捕集(其可能导致汽缸失火)。多种方法可以被用来在变化的工况下控制排气歧管压力和涡轮转速以调节升压。Danet等人在WO2008/078020中示出了一种示例方法,其中升压发动机系统包括可变体积排气歧管。其中,经由两个分开的路径将排气流引导至涡轮增压器的双涡管,以提供升压和发动机转速控制。分离式排气管各自在涡轮上游被连接至存储体积,并且每个体积由打开或关闭所述存储体积的蝶形阀基于发动机转速而控制。在低发动机转速下,存储体积被关闭以保存排气压力,但在高发动机转速下,存储体积被打开以增加排气体积并减少泵气损失。该阀还可以采取半关闭或半打开位置。专利技术人在此已经意识到上述方法的潜在问题。即使分离式歧管提供脉冲保存,取决于发动机转速,它们也可能在一些状况下将排气门暴露在更高的压力下。例如,即使在更低的转速下,分离式歧管中的排气压力脉动可能会高到足以在燃烧循环中的不适时的时刻迫使排气门打开。例如,排气压力脉冲会在分离式歧管中产生高到足以在汽缸的进气行程期间迫使排气门打开、从而无意地允许排气进入汽缸的峰值排气压力。这会具有负面结果(包括发动机功率和效率的显著损失),同时增加燃烧不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人在此已经认识到上述问题,并且确定了各种方案来解决它们。一种方案提供了这样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包括,响应于发动机工况而打开发动机的分离式排气歧管上的体积控制阀,但是响应于操作者踩加速器踏板而关闭体积。例如,即使发动机转速状况可以指定用于期望的稳态发动机效率的打开值,通过关闭的阀位置获得的增加的涡轮增压器旋转加速响应性也可以提供期望的操作者性能。因此,通过在这类瞬变状况期间至少暂时关闭阀,能够实现改善的性能。一旦通过瞬变(例如,在升压水平已经到达阈值之后),该阀能够基于发动机转速返回到其期望的位置。同样,即使发动机转速状况可以指定用于期望的稳态发动机效率的关闭值,增加的峰值排气背压也可能在进气行程期间引起汽缸中与排气连通的一个汽缸的排气门无意地打开。因此,通过在这类状况期间至少暂时打开体积控制阀,能够减少退化的燃烧性能。一旦峰值排气背压减弱,该阀能够基于发动机转速返回到其期望的位置,以便为有效地驱动涡轮增压器保存排气脉冲。以此方式,高效地平衡系统同时减少排气门的无意打开是可能的。在另一实施例中,一种方法包括,在扭矩需求的瞬间增加(例如,踩加速器踏板)(其中扭矩需求增加超过阈值并且要求在阈值之上的升压压力)期间,可以独立于其他发动机状况(例如,引起不适时的排气门的打开的更高排气压力)关闭体积控制阀,以便向涡轮增压器提供增加的排气压力脉冲。另一方面,如果升压压力已经足够高并且更高的排气压力存在,则可以打开体积控制阀,以减小排气峰值排气压力并减少排气门的无意打开。应当理解,提供以上
技术实现思路
是为了以简化的形式介绍一些概念,这些概念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被进一步描述。这并不意味着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被紧随具体实施方式之后的权利要求唯一地限定。此外,要求保护的主题不限于解决在上面或在本公开的任何部分中提及的任何缺点的实施方式。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带有分离式排气歧管和排气再循环(EGR)系统的涡轮升压发动机系统的示意图。图2A描述了被附接至连接到汽缸2和3的排气端口的排气管的受控体积。图2B和图2C是带有控制阀的体积的细节图。图2B是平面图,而图2C是正视图。图3-5描绘了用于基于各种发动机工况调整体积控制阀的位置的示例流程图。图6图示说明了体积控制阀响应于踩加速器踏板和排气压力的运转。图7示出了当体积控制阀打开时高排气压力对排气门和排气压力峰值的减小的影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涉及用于使如图1所示的分离式排气歧管和排气再循环(EGR)系统的升压发动机运转的系统和方法。如图2A所示,受控体积被附接至来自汽缸2和3的排气管。如图2B和图2C所示,根据歧管中的排气压力,阀可以打开或关闭该体积。控制器可以被配置为执行例程(诸如图3的例程),以基于各种发动机工况调整该阀的位置(例如从初始位置开始)。例如,可以基于发动机启动、踩加速器踏板、爆震或DFSO的存在而调整体积控制阀位置。可以在扭矩瞬变(图4)(例如,踩加速器踏板)期间调整阀位置,以减少涡轮迟滞。可以使用对一个或更多个发动机致动器的伴随调整来补偿与受控体积的打开或关闭相关联的扭矩扰动(图5)。在图6和7中示出了基于排气压力和发动机工况的示例体积控制阀调整。图1示出了可以被包括在汽车的推进系统中的发动机10的示意图。发动机10可以至少部分地由包括控制器12的控制系统以及经由输入装置16来自车辆操作者14的输入控制。在这个示例中,输入装置16包括加速器踏板和用于产生成比例的踏板位置信号PP的踏板位置传感器18。在一些示例中,控制器12可以是微型计算器,其包括:微处理器单元、输入/输出端口、只读存储器、随机访问存取存储器、保活存取器和常规数据总线。发动机10可以包括多个燃烧室(即,汽缸),燃烧室可以被汽缸盖(未示出)覆盖在顶部上。在图1中示出的示例中,发动机10包括以直列式4缸构造形式布置的燃烧室20、22、24和26。然而,应当理解,尽管图1示出了四个汽缸,但发动机10可以包括任何构造形式(例如,V-6、I-6、V-12、对置4缸)的任何数量的汽缸。尽管在图1中未示出,但发动机10的每个燃烧室(即,汽缸)可以包括燃烧室壁,活塞被设置在其中。活塞可以被耦接至曲轴,使得活塞的往复运动被转换为曲轴的旋转运动。例如,曲轴可以经由中间变速器系统耦接至车辆的至少一个驱动轮。另外,启动马达可以经由飞轮耦接至曲轴,以实现发动机10的启动运转。每个燃烧室可以经由进气通道30从进气歧管27接收进气。进气歧管27可以经由进气道耦接至燃烧室。例如,进气歧管27在图1中被示为分别经由进气道32、34、36和38耦接至汽缸20、22、24和26。各个进气道可以向各自的汽缸供应空气和/或燃料,用于燃烧。每个燃烧室可以经由耦接至其的排气道排出燃烧气体。例如,排气道40、42、44和46在图1中被示为分别耦接至汽缸20、22、24、26。这是分离式歧管,排气道40和46通向单独的排气歧管28,而排气道42和44合并至外部排气管容纳通道29,外部排气歧管在汽缸盖的外部。都被形成在外部排气管中的两个排气通道28和29随后合并为一个排气管31,排气管31被连接至涡轮增压器90的涡轮92。在替代实施例中,所形成的排气管可以被完全或部分地集成在汽缸盖中。每个汽缸进气道可以经由进气门与汽缸选择性地连通。例如,汽缸20、22、24和26在图1中被示为分别具有进气门48、50、52和54。同样,每个汽缸排气道可以经由排气门与汽缸选择性地连通。例如,汽缸20、22、24和26在图1中被示为分别具有排气门56、58、60和62。在一些示例中,每个燃烧室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个进气门和/或两个或更多个排气门。尽管在图1中未示出,但在一些示例中,每个进气门和排气门可以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方法,其包含:响应于操作者踩加速器踏板,关闭发动机的分离式排气歧管上的体积控制阀;以及响应于发动机工况而打开所述阀。

【技术特征摘要】
2013.11.06 US 14/073,7661.一种用于操作发动机的方法,其包含:响应于操作者踩加速器踏板并且升压压力小于阈值,关闭体积控制阀直到所述升压压力达到所述阈值,所述体积控制阀仅在涡轮的上游耦接到发动机的分离式排气歧管上的体积,所述体积是密闭室;以及响应于升压压力达到所述阈值,基于发动机转速和排气压力中的一个或多个调整所述体积控制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还包含,响应于排气压力大于排气压力阈值而从关闭状态打开所述体积控制阀,其中经由致动器调整所述体积控制阀,所述致动器跨组合的排气通道与所述体积控制阀相对设置并且经由经过它们之间的杆耦接至所述体积控制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即使排气压力大于所述排气压力阈值,也会响应于所述操作者踩加速器踏板而关闭所述体积控制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阈值发动机转速之上打开所述体积控制阀,而在所述阈值发动机转速之下关闭所述体积控制阀,除了以下情况:即使在所述阈值发动机转速之上,也会响应于所述操作者踩加速器踏板而暂时关闭所述体积控制阀,而即使发动机转速在所述阈值发动机转速之下,也会响应于排气压力在阈值压力之上而打开所述体积控制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动机仅在所述排气歧管的一个分支上仅具有单个体积控制阀,另一个分支没有体积阀或体积控制阀。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含如果所述升压压力高于所述阈值并且所述排气压力高于排气压力阈值,则响应于所述操作者踩加速器踏板,打开所述体积控制阀或将所述体积控制阀维持在打开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还包含,响应于所述关闭而调整涡轮增压器废气门,并且在发动机启动以及停止期间关闭所述体积控制阀。8.一种发动机系统,其包含:发动机,其具有通向涡轮的分离式排气歧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A·维德D·柯里
申请(专利权)人: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