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汽车排气歧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97991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2 1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汽车排气歧管,属于内燃发动机的排气歧管领域。它包括三通管、四通管、排气歧管出气法兰、第一排气歧管进气法兰、第二排气歧管进气法兰、第三排气歧管进气法兰、螺栓导向管和外包密封壳,三通管分别与四通管和排气歧管出气法兰固定连接且相通;四通管分别连通第一排气歧管进气口、第二排气歧管进气口和第三排气歧管进气口;外包密封壳包括下半壳、左半壳和右半壳,下半壳、左半壳和右半壳两两连接并密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保证排气歧管在热胀冷缩时连接处不会因受力而被拉断,并可达到隔热保温效果;排气歧管进气法兰为分体式法兰,能保证各进气法兰与外包密封壳的密封性,减少废气的泄漏量;并通过螺栓导向管预留了打螺栓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内燃发动机的排气歧管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层汽车排气歧管
技术介绍
汽车尾气净化是控制发动机排放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达到不断提高的汽车排放标准,通常将三元催化转化器安装在发动机排气歧管的出口位置,这种布置结构方式为紧耦式排气歧管。这种布置可以使三元催化器快速起燃,充分发挥催化器内化学反应效能。发动机排放废气在三元催化转化器内发生催化反应,将废气中的一氧化碳、氢气、碳氢化合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汽,所以提高三元催化转化器的转化效率是提高净化效率的关键问题。而目前,三元催化器的转化效率还不够成熟。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层汽车排气歧管,其能保证排气歧管在热胀冷缩时连接处不会因受力而被拉断,并可达到隔热保温效果;排气歧管进气法兰为分体式法兰,能保证各进气法兰与外包密封壳的密封性,减少废气的泄漏量;并通过螺栓导向管预留了打螺栓的空间。2、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种双层汽车排气歧管,包括三通管、四通管和排气歧管出气法兰,所述三通管分别与所述四通管和排气歧管出气法兰固定连接且均相通;它还包括第一排气歧管进气法兰、第二排气歧管进气法兰、第三排气歧管进气法兰、螺栓导向管和外包密封壳,所述四通管还分别连通有第一排气歧管进气口、第二排气歧管进气口和第三排气歧管进气口,所述第一排气歧管进气法兰、第二排气歧管进气法兰和第三排气歧管进气法兰的上端均分别对应设有第一排气歧管进气导管、第二排气歧管进气导管和第三排气歧管进气导管,且所述第一排气歧管进气口、第二排气歧管进气口和第三排气歧管进气口分别对应的扣接在所述第一排气歧管进气导管、第二排气歧管进气导管和第三排气歧管进气导管上,且接口处大小形状均相配并相互连通;所述第三排气歧管进气法兰上端还设有第四排气歧管进气导管,所述三通管还与所述第四排气歧管进气导管扣接且连通,所述三通管的下端还固定有螺栓导向管;所述外包密封壳包括下半壳、左半壳和右半壳,所述下半壳分别与所述第一排气歧管进气导管、第二排气歧管进气导管和第三排气歧管进气导管和第四排气歧管进气导管末端大小形状相配并包裹固定连接后分别对应的与所述第一排气歧管进气法兰、第二排气歧管进气法兰和第三排气歧管进气法兰的连接孔壁固定连接;所述左半壳被螺栓导向管的一端穿过且相互密封固定连接,所述左半壳与所述排气歧管出气法兰的进气管末端大小形状相配并包裹固定连接后与所述排气歧管出气法兰的连接孔壁固定连接;所述右半壳被所述螺栓导向管的另一端穿过且相互密封固定连接;所述下半壳、左半壳和右半壳两两连接并密封成一密闭空间。进一步地,所述螺栓导向管水平设置。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气歧管进气法兰、第二排气歧管进气法兰和第三排气歧管进气法兰在同一平面上。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排气歧管总成为双层结构,四个排气歧管进气导管分别与三个排气歧管进气口和三通管的一个进气口均为自由连接,无需焊接,这种结构可以保证排气歧管在热胀冷缩时连接处不会受到太大的力而被拉断,而且此结构会使气体有一定的泄露,气体泄漏到外层的由外包密封壳和一个螺栓导向管组成的密闭空间里,当管道内层和管道与外包密封壳之间的外层的气体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时,内层气体就会停止向外层泄露,夕卜层既可以起到密封作用也可以达到一个隔热保温效果;2、本技术中所述排气歧管进气法兰为分体式法兰,每个法兰为独立的,之间互不干涉,这种结构可以更好地保证各进气法兰与外包密封壳的密封性,有效减少废气的泄漏量,尽可能的把废气全部输送到下级催化器;3、本技术出气法兰其中一个螺栓孔打螺栓时需要借助螺栓导向管,由于边界空间的限制,导致打螺栓只能从壳体中间穿过,因此设有的螺栓导向管可满足这一需求,此结构不仅保证了排气歧管总成的密封性,还预留了打螺栓的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有外包密封壳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无外包密封壳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进行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双层汽车排气歧管,包括三通管16、四通管17和排气歧管出气法兰6,所述三通管16分别与所述四通管17和排气歧管出气法兰6固定连接且均相通;它还包括第一排气歧管进气法兰1、第二排气歧管进气法兰2、第三排气歧管进气法兰3、螺栓导向管14和外包密封壳,所述四通管17还分别连通有第一排气歧管进气口 8、第二排气歧管进气口 10和第三排气歧管进气口 12,所述第一排气歧管进气法兰1、第二排气歧管进气法兰2和第三排气歧管进气法兰3的上端均分别对应设有第一排气歧管进气导管9、第二排气歧管进气导管11和第三排气歧管进气导管13,且所述第一排气歧管进气口 8、第二排气歧管进气口 10和第三排气歧管进气口 12分别对应的扣接在所述第一排气歧管进气导管9、第二排气歧管进气导管11和第三排气歧管进气导管13上,且接口处大小形状均相配并相互连通;所述第三排气歧管进气法兰3上端还设有第四排气歧管进气导管15,所述三通管16还与所述第四排气歧管进气导管15扣接且连通,所述三通管16的下端还固定有螺栓导向管14 ;所述外包密封壳包括下半壳4、左半壳5和右半壳7,所述下半壳4分别与所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层汽车排气歧管,包括三通管(16)、四通管(17)和排气歧管出气法兰(6),所述三通管(16)分别与所述四通管(17)和排气歧管出气法兰(6)固定连接且均相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排气歧管进气法兰(1)、第二排气歧管进气法兰(2)、第三排气歧管进气法兰(3)、螺栓导向管(14)和外包密封壳,所述四通管(17)还分别连通有第一排气歧管进气口(8)、第二排气歧管进气口(10)和第三排气歧管进气口(12),所述第一排气歧管进气法兰(1)、第二排气歧管进气法兰(2)和第三排气歧管进气法兰(3)的上端均分别对应设有第一排气歧管进气导管(9)、第二排气歧管进气导管(11)和第三排气歧管进气导管(13),且所述第一排气歧管进气口(8)、第二排气歧管进气口(10)和第三排气歧管进气口(12)分别对应的扣接在所述第一排气歧管进气导管(9)、第二排气歧管进气导管(11)和第三排气歧管进气导管(13)上,且接口处大小形状均相配并相互连通;所述第三排气歧管进气法兰(3)上端还设有第四排气歧管进气导管(15),所述三通管(16)还与所述第四排气歧管进气导管(15)扣接且连通,所述三通管(16)的下端还固定有螺栓导向管(14);所述外包密封壳包括下半壳(4)、左半壳(5)和右半壳(7),所述下半壳(4)分别与所述第一排气歧管进气导管(9)、第二排气歧管进气导管(11)和第三排气歧管进气导管(13)和第四排气歧管进气导管(15)末端大小形状相配并包裹固定连接后分别对应的与所述第一排气歧管进气法兰(1)、第二排气歧管进气法兰(2)和第三排气歧管进气法兰(3)的连接孔壁固定连接;所述左半壳(5)被螺栓导向管(14)的一端穿过且相互密封固定连接,所述左半壳(5)与所述排气歧管出气法兰(6)的进气管末端大小形状相配并包裹固定连接后与所述排气歧管出气法兰(6)的连接孔壁固定连接;所述右半壳(7)被所述螺栓导向管(14)的另一端穿过且相互密封固定连接;所述下半壳(4)、左半壳(5)和右半壳(7)两两连接并密封成一密闭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华杨涛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恒耀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