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式机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4329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履带式机动车包括一对装在轮胎的前轮(5),一对绕在后轮和中间轮(6,7)周围的履带(9)。前轮轮胎和履带(9)被设定到各自合适的地面压力值。机动车发动机(11)装在后轮(6)和中间轮(7)之间。很多排出口(9g)在每个履带(9)上形成,用来排出流进履带(9)的内表面区域中的雪或泥。平衡器(8)装在每个履带(9)的内表面上,用来提高履带(9)的地面压力。每个履带(9)有许多空间上分离的、伸出来与滑动器(75)成滑动接触的低摩擦元件(9i)。(*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大体上是关于履带式机动车的,尤其是关于包括带有充气轮胎的前轮和后履带的“半履带式机动车”的改进的。所谓的半履带式机动车源于诸如揭示了“越野的机动车”的日本专利公开出版物第60-143189号和揭示了“四轮驱动机动车”的日本专利公开出版物第59-164270号。上面提到60-143189出版物中揭示的越野的机动车包括一对连接到机动车的底架结构或底架的前部的、装有低压轮胎的左右前轮,一对连接到底架的后部的装有低压轮胎的左右后轮,一对左右惰轮(中间轮),以及一对由橡胶制成的履带,每根履带绕在相关的后轮和惰轮周围,并且可工作地连接后轮和惰轮。上面提到的59-164270出版物中揭示的四轮驱动机动车包括一对连接到底架的前部的左右前轮,一对连接到底架的后部的装有低压轮胎的左右后轮,一对左右惰轮,以及一对由橡胶制成的左右履带,每根履带绕在相关的后轮和惰轮周围,并且能工作地连接后轮和惰轮。这个四轮驱动机动车还包括一对(作为平衡器的)左右低轮胎式辊子,每个辊子位于相关的后轮和惰轮之间,每个底辊通过支撑托架连接到底架上,靠紧相关履带的内表面,以便把履带压在路表面或地面上。一般地,对于60-143189和59-164270出版物中所揭示的这些半履带式机动车,要求在松软的地面上,比如覆盖有雪的路或地上有高的可控性,而且即使在新鲜雪覆盖的未踩过的路上希望有高的运行性能。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必须适当地检查和设定前轮胎和履带接触地面的地面压力。当前轮轮胎的地面压力相对低时,轮胎会以小的陷入深度陷入雪覆盖的地面或泥泞的地中,这将导致每个前轮轮胎陷进那里非常小的面积上的软地中,当从侧面看时(下陷的前轮部分的投影面积)。这反过来提供小的阻力,结果不能产生使前轮轮胎恰当地前进所必需的摩擦阻力。太小的前进阻力难以提供在松软的地面上足够的可控制性。当前轮轮胎的地面压力相对高时。轮胎会以大的陷入深度的陷进雪覆盖的或泥泞的地中,受到雪或泥的增大的阻力,这样降低机动车急转弯的能力。这尤其在新鲜雪覆盖的未踩过的地面上经常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类似地,当履带的地面压力相对低时,履带会以小的陷入深度陷进雪覆盖的或泥泞的地面中,而当履带的地面压力高时,履带会以大的陷入深度陷进雪覆盖的或泥泞的地面中。履带太小的陷入深度将导致大的前进阻力,因此降低机动车的运行性能。尤其在新鲜雪覆盖的未踩过的地面上这经常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而且,在60-143189出版物中所揭示的越野的机动车中,作为驱动轮的中间轮位于前轮和惰轮之间,机动车的发动机放在前轮和中间轮之间。一般地,在雪覆盖的或泥泞的松软地面上行进的半履带机动车要求大的履带的驱动力,因此装有大尺寸和高重量的发动机。这样,在每个这种半履带式机动车中,安装高重量的发动机的位置对车轮负载有大的影响(作用在车轮上的机动车重量部分)。而且,因为在雪覆盖的地面上机动车的运行性能决定于前轮和履带的地面压力,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所以车轮负载作为决定地面压力的一个因素,有重要的影响。也就是说,为了使机动车在雪覆盖的、泥泞的或其他种类的松软地面上适当地前进,完全有必要减小机动车的总重量。作为半履带式机动车的另一个例子,日本应用模型出版物第HEI-8-8891号揭示了“轮胎驱动式履带”。在机动车的每个履带的内表面上,形成凸起部分和凹进部分的型式,用来与轮胎的外胎面相接触。凸起和凹进部分形成许多斜槽,作为泥水的排出口。也就是说,在轮胎外胎面和履带的内表面之间流动的水和泥被当履带沿轮胎的弯曲表面弯曲时宽度变窄的槽沿斜槽强迫排出,而且被轮胎压出的凸出和凹进部分强迫排出。所揭示的半履带式机动车在履带没有深陷进松软地面中的情况下,使得泥水和类似物有效地排出。然而,在雪覆盖的、泥泞的或其他的松软地面上运行的履带经常深陷在松软的地面中。在这种情况下,在轮胎外胎面和履带之间流出的雪和泥不能有效地排出。排出雪和泥的降低的效率会减小轮胎和履带之间的摩擦阻力,这反过来导致驱动力从轮胎传送到履带的降低的效率。特别地,在新鲜雪覆盖的未踩过的地面上,半履带式机动车的轮胎和履带深陷进松软的地面中,使得大量的雪可以流进履带的内表面区域。如果雪流进轮胎和履带之间,并且在轮胎和履带之间被压缩,那么雪容易变成冰,而冰会大大地减小轮胎和履带之间的摩擦阻力。而且,深深地陷进新鲜雪覆盖的未踩过的地面中的轮胎和履带会提高前进阻力,使得机动车要求更大的驱动力。轮胎和履带之间减小的摩擦阻力会对半履带式机动车的运行性能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而且,在前面提到的日本专利公开出版物59-164270中所揭示的履带式机动车中,每个低的辊子压下相关的履带成点与点接触,因此履带的地面接触面积很小。为了提高每根履带的地面接触面积,从而获得提高的地面附着力(“抓持”),有必要在履带的纵向提供相对大量的低的辊子,然而这将增加机动车的结构复杂性。作为一种用相对简单的结构提高地面附着力的可能的方法,已经提出了图25所示的履带。在这个所建议的履带100中,由橡胶制成的履带103绕在两个车轮101和102周围,并且能工作地连接两个车轮101和102,通过一个预定长度的(等价于平衡器)的滑动器104,履带103被压在地面上,滑动器104通常由弹簧105强迫向下。通过预定长度的滑动器104把履带压在地面上,地面接触面积和附着力能提高相当大的程度。然而,所建议的履带100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因为履带103和滑动器104彼此连续处于滑动接触,所以它们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大,这是所不希望的。履带103和滑动器104之间摩擦阻力的增大导致履带103运动的阻力增大,由于产生的摩擦热,这缩短了履带103的寿命。通过仅仅降低弹簧106的推力或压力,可以降低履带103和滑动器104之间的摩擦阻力,但是这种减小弹簧104的压力不能达到足够的履带103的地面接触力。比如,日本应用模型出版物52-28258号中揭示了一种提到上述问题的改进的履带。这种改进的履带沿其相对的纵向边部在其上形成许多侧导板凸出部分,这些凸出部分沿履带的纵向彼此空间上相分离。U-形加强金属件嵌在各个侧导板凸出部分上,也嵌在凸出部分之间的水平带部分。侧导板凸出部分用来防止轮胎偶然从履带上脱离,加强金属件用来提高履带的刚度,防止它横向弯曲。当侧导板凸出部分受到来自轮胎的、沿横向向外压履带的作用力时,在导板凸出部分的底部发生弯曲。加强金属件的弯曲刚度对侧导板凸出部分的弯曲刚度有直接影响。因此,为了有效地防止轮胎偶尔从履带上脱离,有必要提高加强金属件的弯曲刚度。弯曲刚度可以通过增加金属件的厚度来提高,然而这将导致履带厚度(基底厚度)的增加。增加的厚度将使履带难以弯曲,这样提高了履带式机动车的运行阻力。而且,在日本专利公开出版物59-164270中所揭示的半履带式机动车中,底架和车轮通过包括弹簧或减震器的悬架装置彼此连接。当半履带式机动车沿斜坡行进时,底架横向倾斜,使得悬架装置上方车体的一部分向斜坡的下方移动。结果,机动车将失去重力平衡,不能恰当地操作。另外,半履带式机动车的履带一般受到相当大的侧滑阻力,这个侧滑阻力会作为制动因素,减小机动车转弯的能力。而且,按照上面提到的HEI-8-8891出版物所揭示的内容,半履带式机动车包括带有安装在底架的前部的充气轮胎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履带式机动车,它包括:一对安装在底架(4)的前部的前轮(5),每个前轮装有一个充气轮胎;一对安装在底架(4)的后部的后轮(6),每个后轮装有一个充气轮胎;一对安装在底架上上述前轮(5)和上述后轮(6)之间的中间轮;一对履带( 9),每个履带绕在上述后轮(6)和上述中间轮(7)周围,其中,上述前轮(5)的轮胎的地面压力设定在0.1-0.15kgf/cm↑[2]范围内,上述履带(9)的地面压力设定在0.04-0.05kgf/cm↑[2]范围内。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本直树阿部靖朋平纲贤二郎秋山正广吉吉崎刚吉村肇北泽俊幸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