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车顶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3480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辆车顶组件1,组件本体10具有与上壁11的背面11b间隔相对、相对于宽度方向形成的棚部14a、14b,在与该棚部14a、14b的开口部12相对的位置,沿所述组件本体10的长度方向可滑动移动地安装开闭该开口部的滑板20,所述滑板20具有在向所述棚部14a、14b突出的同时,接受来自棚部14a、14b的反作用力将滑板20向组件本体10的上壁11赋能的弹性部25。通过滑板20的滑动移动,能够开闭开口部12。由此,提供一种车辆车顶组件,其开闭组件的开口部的部件能够一体形成、同时可减小开口部的尺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用于开闭开口部的滑板的车辆车顶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已公知在安装于汽车等车辆车顶的车顶组件上设置开口部,在该开口部插入固定车顶导轨、车顶支架和行李架等车顶部件的安装部件。在车顶上不安装车顶部件的情况下,所述开口部由适宜的盖子(帽子)来盖住。已知的盖住车顶组件开口部的盖子有具有与该开口部连通的窗部和开闭该窗部的滑板的盖子。由于具有这样的盖子,即使不将该盖子取下,也能够通过滑动移动该滑板打开所述窗部,进行车顶部件的安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318046号公报(特许第331804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1995-329654号公报(特开平7-329654号公报)在所述的滑动开闭式盖子的情况下,由于是由具有窗部的盖子(盖本体)和滑板两部分组成,所以成本高。而且,在组件的开口部的四周边缘部与盖本体之间产生高低差的同时,在板本体与滑板之间产生高低差,由于两处的高低差,使装饰外观变差。为了可滑动地支撑滑板,在盖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向内开口的钩状(沟槽状)导槽,在用注射成形等成形盖本体时,由于导槽的沟槽部是底切的,所以形成该沟槽部的成形模具必须是滑动型,从而使模具的成本增高。由于所述导槽是设置于窗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所以窗部的开口宽度难以扩大,因此,在该窗部插入螺栓等时,因该螺栓等与开口边缘相接等,有损伤组件及车体等的情况。在窗部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的脱落防止板,其与盖本体之间有可插入滑板的间隙。为了形成该间隙,由于周围的导槽的阻碍,所以脱落防止板与盖本体不能一体成形。因此,必须在盖本体上安装以别的方式形成的脱落防止板,使成本增加。由于滑板在窗部打开时是隐藏于盖本体的背面侧的结构,所以车顶组件的开口部的大小,与车顶部件(例如车顶导轨)的安装等所要求的窗部大小相比,必须在2倍以上。因此,由于在车顶组件上形成大的开口部,车顶组件的组装刚度不足时,在开口部附近有折断弯曲的危险。另外,因为盖本体的长度变长,所以由于长度方向的热收缩,有从开口部脱落的危险。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盖子中,盖本体的一端焊接在车顶组件上,另一端连接于开口部的端缘,在结构及制造工序复杂化的同时,提高了成本。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车顶组件,其在开闭车顶组件开口部的部件可一体成形的同时,减小开口部的尺寸大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具有以下特征的车辆车顶组件。车辆车顶组件具有形成在外表面的开口部上壁的长尺寸组件本体、和开闭所述开口部的滑板,所述组件本体具有与所述上壁的背面间隔相对、相对于宽度方向形成的棚部,在与该棚部的所述开口部相对的位置,沿所述组件本体的长度方向可滑动移动地安装所述滑板,提供具有以下特征的车辆车顶组件,所述滑板具有在向所述棚部突出的同时,接受来自所述棚部的反作用力使所述滑板向所述上壁的弹性部。在所述这种车辆车顶组件中,所述棚部是由从所述上壁向该上壁的宽度方向内侧折叠的折叠部而形成。所述滑板在该滑板的表面侧具有在滑动地移动该滑板打开开口部时,与所述开口部的端缘相接的突出部。所述滑板能够具有在所述开口部全闭的位置与所述开口部的开口端缘相嵌合的同时,与所述上壁实质上形成同一面的嵌合部。在所述的组件本体上,从两侧的所述棚部延出的侧壁,沿着组件本体的长度方向而形成,所述侧壁能够与所述车体面板上形成的凹槽的底壁相接。进而,所述组件本体在所述侧壁的任意一方或双方具有在开口部附近部分去除的缺口部。所述滑板在该滑板的端缘或背面侧具有在滑动地移动该滑板打开开口部时,与所述缺口部的端缘相接的突出部的结构。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安装了本专利技术的车顶组件的汽车(车辆)的一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表示车顶部件的安装部附近,沿图1的SA-SA线的横截面图。图3是表示组件本体开口部附近的外观立体图。图4是表示滑板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滑板的一实施例,(a)是正面图,(b)是侧面图。图6是表示关闭开口部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沿着对应于图6所示状态的SB-SB线的横截面图。图8是表示开口部打开状态的立体图。图9是沿着对应于图8所示状态的SC-SC线的横截面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车顶组件的第二实施例中的滑板,(a)是正面图,(b)是侧面图。图11是表示使用图10所示滑板的车顶组件的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2是表示关闭了图11的车顶组件的开口部状态的横截面图。图13是表示关闭了图11的车顶组件的开口部状态的纵截面图。图14是表示滑板的第三实施例,(a)是正面图,(b)是立体图。图15是表示滑板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6是表示滑板第五实施例的正面图。图17是表示滑板第六实施例的正面图。图18是表示滑板的第七实施例,(a)是正面图,(b)是立体图。图19是表示车顶组件的另一实施例1的截面图。图20是表示车顶组件的另一实施例1的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图1是表示安装了本专利技术的车辆车顶组件(以下有时简称为车顶组件)的汽车(车辆)的一个例子的外观立体图。图2~图9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车顶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在图1中,在汽车(车辆)9的车顶7的两侧部,形成沿车长方向的凹槽4。车顶组件1沿着该凹槽4,从外侧覆盖安装。如图2所示,凹槽4形成于车辆9的车体面板(具体地,是车顶外部面板2和支柱外部面板3的结合部5)。如图2~图4等所示,车顶组件1设有长尺寸的组件本体10,以及在该组件本体10的上壁11上形成的开闭开口部12的滑板20。组件本体10包含带状的上壁11,通过从该上壁11向该上壁11的宽度方向内侧折叠的折叠部13a、13b,在上壁11的宽度方向两侧(图2的左右方向)相对地形成的、与上壁11的背面11b间隔相对的棚部14a、14b,和从该两侧的棚部14a、14b延伸出的侧壁18、19,在背侧形成容置空间15,该容置空间15的截面大体呈“コ”字型。所述侧壁18、19沿着组件本体10的长度方向而形成,其下端部18b、19b,与所述凹槽4的底壁4b相接。如图2、图3所示,组件本体10的上壁11的外表面11a,面对凹槽4的开口侧(图2的上方),用于作为设计面(以下有时将外表面11a简称为设计面)。作为组件本体10,例如(i)在冷轧成形的不锈钢等金属薄板上覆盖合成树脂而形成的组件本体(ii)仅由硬质合成树脂而形成的组件本体;(iii)在硬质合成树脂中埋入耐伸缩性的芯材(例如玻璃纤维等)而形成的组件本体等。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等所示,采用将不锈钢板等金属部10a成形作为芯材,在金属部10a的表面上复合挤出成形合成树脂,形成被覆树脂部10b的成形品(属于上述(i))。在组件本体10的侧部外侧,设有弹性连接于凹槽4的外侧壁4a及内侧壁4c的凸缘16、17。凸缘16、17由合成树脂柔软地形成,与树脂部10b一体成形。在该组件本体10的上壁11上形成开口部12。而且,通过折叠部13a、13b与上壁11间隔设置,形成与该上壁11的背面11b相对的棚部14a、14b,详细情况如下所述,在棚部14a、14b上,沿组件本体10的长度方向上可滑动移动地安装着为了开闭所述开口部12的滑板20。如图1~3所示,车辆9的车宽方向两侧的各车顶组件1,对应于为将车顶导轨8安装于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车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长尺寸组件本体和滑板,所述组件本体具有外表面形成有开口部的上壁,所述滑板将所述开口部开闭,所述组件本体具有与所述上壁的背面间隔相对、相对于其宽度方向形成的棚部,在与所述棚部的开口部相对的位置,沿所述 组件本体的长度方向可滑动移动地安装所述滑板,所述滑板具有弹性部,其在向所述棚部突出的同时,受到来自所述棚部的反作用力,将所述滑板向所述上壁赋能。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日市敏树吉田俊也
申请(专利权)人:桥本成形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