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发动机盖止动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2903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辆发动机盖止动器结构,在发动机盖与车体侧构件之间,设置有在关闭位于车体前部的发动机盖时作为缓冲件发挥功能的止动件,其包括具有支承所述止动件的支承部,并安装在所述车体侧构件上的支承托架,当大于关闭所述发动机盖时所产生的负荷一定值或以上的负荷,作用于由该支承托架支承的止动件上时,所述支承托架产生变形,以促进所述止动件向下方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简单的结构,来有效地吸收关闭发动机盖时的冲击能量,且有效地缓和在发生行人头部撞在发动机盖上等的冲撞事故时所产生的冲击负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发动机盖止动器结构,该结构为将在关闭车体前部所设置的发动机盖时可作为缓冲件发挥功能的止动件设置在发动机盖与车体侧构件之间。
技术介绍
以往,如下述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昭59-6158号)所示,在车体前部设置有发动机盖减震器,以此来吸收经发动机盖而产生作用的冲击能量,上述发动机盖减震器包括沿车体前后方向转动可能地予以立设并被轴支承的臂部,安装在此臂部的自由端部的弹性构件,阻止处于规定前倾位置的臂部继续前倾的止动器,臂部在向车体后部转动时进行能量吸收的阻力构件。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专利技术,在关闭发动机盖时,使发动机盖减震器产生弹性变形,由此来吸收在关闭发动机盖时所产生的冲击能量,且在发生行人的头部撞到发动机盖上等的冲撞事故时,使支承上述止动器的臂部后倾,并使设置在此臂部上的臂部止动器与托架的折叠部分产生干涉而予以变形,由此可以缓和在发生上述冲撞事故时作用在行人头部的冲击。但是,在上述结构中存在如下问题,需要将具有轴支承的弹性构件的臂部摇动可能地支承在安装于车体侧构件的托架上,同时还要设置使上述臂部向前方压靠的弹簧以及阻止臂部后倾的上述折叠部等,从而使结构变得非常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以简单的结构有效地吸收在关闭发动机盖时所产生冲击能量,同时可以在发生行人头部撞到发动机盖上等的冲撞事故时能有效地缓和所产生的冲击负荷的车辆发动机盖止动器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发动机盖止动器结构,在发动机盖与车体侧构件之间,设置有在关闭位于车体前部的发动机盖时作为缓冲件发挥功能的止动件,其包括安装在所述车体侧构件上,并具有支承所述止动件的支承部的支承托架,上述支承托架所支承的止动件,在受到比关闭所述发动机盖时所产生的负荷大一定值或以上的负荷的作用时,上述支承托架产生变形,以此促进所述止动件向下方移动。采用上述车辆发动机盖止动器结构,由于支承作为缓冲件发挥功能的止动件的支承托架,当比大于关闭发动机盖时产生的负荷一定值或以上的负荷作用在所述止动件上时发生变形,以使该止动件向下方移动,所以通过支承托架来支承止动件可构成简单的结构,以此可以有效地吸收关闭发动机盖时的冲击能量,同时在发生行人的头部撞到发动机盖上等的碰撞事故、比所述发动机盖关闭时所产生的负荷还大的负荷产生作用时,可以有效地吸收该负荷,有效地缓和施加在行人头部等上的冲击。此处,当车辆冲撞行人、行人的头部撞到发动机盖上等冲撞事故发生时,经行人的头部通过发动机盖输入止动件的负荷,通常为从斜前方上侧向后下方倾斜的负荷。所以,在所述车辆发动机盖止动器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关闭所述发动机盖时输入所述止动件的负荷的输入方向,设定在大致铅垂方向,且所述支承托架设置有安装在所述车体侧构件上的脚部,所述脚部在负荷大致沿铅垂方向输入上述支承托架所支承的止动件时的支承刚性,高于在负荷从斜前方上侧输入止动件时的支承刚性。采用上述结构,在关闭发动机盖时,通过防止支承托架的脚部发生塑性变形,而使支承托架所支承的止动件发生弹性变形,可以吸收关闭发动机盖时所作用的冲击能量;且在发生行人的头部撞到发动机盖上等的冲撞事故,一定值或以上的负荷从斜前方上侧作用于所述支承托架时,通过使该支承托架的脚部塑性变形,并使支承所述止动件的支承部向后方下侧移动,且与此对应地使发动机盖向下侧变位,可以吸收冲击能量,有效地缓和施加在所述行人头部等上的冲击。在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支承托架,安装在设置于车体前部的前罩板上,且该支承托架包括,以挟着前罩板的上表面后端部的状态,设置在上述前罩板的上表面后端部的后方的第1脚部,和设置在上述前罩板的上表面后端部的前方的第2脚部,所述前罩板的上表面后端部,设置有凹部,当所述支承托架所支承的止动件输入使其向前罩板的后方下侧移动的负荷时,防止该支承托架所支承的止动件与前罩板产生干涉。采用上述结构,即便在缩短所述支承托架的脚部、使支承托架小型化时,可对应于发生行人的头部撞在发动机盖上等的冲撞事故时而向后下方倾斜的方向作用的负荷,使止动件向其后方下侧大幅移动而不会与上述前罩板产生干涉,由此可以充分吸收冲击能量,并有效地缓和施加在所述行人头部等上的冲击。在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第1脚部,设置有高刚性部,当所述支承托架所支承的止动件输入使其向前罩板的后方下侧移动的负荷时,防止该支承托架所支承的止动件与所述支承托架的第1脚部接触。采用上述结构,可对应于发生行人头部撞在发动机盖上等的冲撞事故而从斜前方上侧输入的负荷,在所述支承托架所支承的止动件向前罩板的后方下侧移动时,有效地防止该止动件与支承托架的第1脚部接触、发生妨碍支承托架变形的情况。在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还可设置有倾倒促进部,当负荷从斜前方上侧输入所述支承托架所支承的止动件时,促进所述支承托架的脚部向车体的后方倾倒。采用上述结构,可对应于发生行人头部撞在发动机盖上等的冲撞事故而从斜前方上侧输入的负荷,而促进所述支承托架的脚部倾倒,使所述止动件顺利地向前罩板的后方下侧移动,由此可以有效地缓和施加在所述行人头部等上的冲击。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倾倒促进部可由设置在所述支承托架的脚部上的后部较高的倾斜部构成。采用上述结构,可对应于发生行人头部撞在发动机盖上等的冲撞事故而从斜前方上侧输入的负荷,使设置在所述支承托架的脚部上的后方较高的倾斜部倒伏,由此可通过简单的结构使所述止动件顺利地向前罩板的后方下侧移动,有效地缓和施加在所述行人头部等上的冲击。在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设置在所述支承托架的后方的第1脚部和设置在所述支承托架的前方的第2脚部,可分别设置有由后部较高的倾斜部所构成的倾倒促进部,设置在第1脚部上的倾斜部的下端可位于在关闭发动机盖时所输入的大致铅垂方向的负荷的作用线的车体后方一侧,并且,设置在第2脚部上的倾斜部的下端可位于在关闭发动机盖时所输入的大致铅垂方向负荷的作用线的车体前方一侧。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在关闭发动机盖时大致铅垂方向的负荷输入支承托架所支承的止动件时,位于使第1脚部的倾斜部立起的方向的力矩产生作用,且位于使第2脚部的倾斜部倒伏的方向的力矩产生作用,因此这些力矩互相抵消,从而可有效地防止支承托架的塑性变形。在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设置在所述第1脚部上的倾斜部的下端可位于使所述支承托架所支承的止动件向前罩板的后方下侧移动的负荷的作用线的车体前方一侧。采用上述结构,在发生行人头部撞在发动机盖上等的冲撞事故,一定值或以上的负荷从斜前方上侧输入所述止动件时,由于力矩分别作用在使第1脚部的倾斜部与第2脚部的倾斜部倒伏的方向上,所以通过使支承托架的两脚部产生有效的塑性变形,使支承所述止动件的支承部向后方下侧移动,且与此对应地使发动机盖向下方侧变位,从而可以吸收冲击能量,有效地缓和施加在所述行人头部等上的冲击。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发动机盖止动器结构中,还可以构成为所述支承托架可设置有位于支承所述止动件的支承部的后方,并安装在所述车体侧构件的被安装部上的第1脚部,该支承托架的第1脚部以及所述车体侧构件的被安装部,沿着后部较低的倾斜面予以设置,并且在沿着此倾斜面的方向上一定值或以上的负荷予以作用时,所述支承托架的第1脚部沿着所述车体侧构件的被安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发动机盖止动器结构,在发动机盖与车体侧构件之间,设置有在关闭位于车体前部的发动机盖时作为缓冲件发挥功能的止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所述车体侧构件上,并具有支承所述止动件的支承部的支承托架,上述支承托架所支承的止动 件,在受到比关闭所述发动机盖时所产生的负荷大一定值或以上的负荷的作用时,上述支承托架产生变形,以此促进所述止动件向下方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井照雅惠本耕次古本有洋平田赖光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