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本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2132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前横向构件(4)安装在一对(右和左)前侧部构件(3A、3B)之间,并且作为用于悬架等的安装件的盘状副横向构件(5)安装在前横向构件(4)的前方。前横向构件(4)与副横向构件(5)通过主干托架(10)而结合,该主干托架通过螺钉等在前横向构件(4)和副横向构件(5)的右和左部分中的位置处固定于前横向构件(4)和副横向构件(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诸如汽车的车辆的车辆本体结构
技术介绍
在诸如汽车的车辆的车辆本体结构中,具体地是在本体的前部结构中,已经公知的是一种位于本体侧部上的横向构件(crossmember),该横向构件沿车辆的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并安装在一对(左和右)侧部构件之间,该侧部构件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底盘侧部上的横向构件(用于安装底盘部件)被安装在本体侧部上的横向构件的前方。如图5(a)和图5(b)所示,例如,前横向构件(本体侧部上的横向构件)4安装在一对(右和左)前侧部构件3A和3B之间,该前侧部构件通过托架2A和2B结合至一对(右和左)前侧部底架(sill)1A和1B,并且作为用于悬架(suspension)等的安装件的盘状副横向构件(位于底盘侧部上的横向构件)5被安装在前横向构件4的前方。如图5(a)所示,设置用于加固前横向构件4和副横向构件5的向上弯曲部分(该部分像山峰一样隆起使排气管能够通过)的杆状加固件6和7。可替换地,前横向构件4的向上弯曲部分由杆状加固件6加固,而副横向构件5由一对(右和左)杆状加固件8a和8b加固,该杆状加固件8a和8b作为斜支撑件被安装在一对(右和左)前侧部构件3A和3B上,如图5(b)所示。在这些车辆本体前结构中,排气管(未示出)由诸如托架的专用保持机构设置在适当位置处(参见作为相关文献的日本未审查专利出版物第2001-164933号)。但是,根据传统的车辆本体前结构(例如,图5所示的),用于前横向构件4和副横向构件5的加固件6和7未结合在一起。因此,如图6(a)所示,在附图中由字母X指示的区域中无连接前部和后部的支架。这造成的问题是,在响应由悬架或本体的扭转等(见附图中虚线箭头)所传输的输入的期间,在本体侧部与底盘侧部之间出现相位差,这导致了刚度趋于下降的趋势。所以,为了确保必要的刚度(例如为了不损坏可操纵性),有必要将加固件6和7的壁厚设定为较高数值。另一方面,根据图5(b)所示的结构,没有加固在下文中被描述的主干管道部分。因此,如图6(b)所示,已经出现的问题是,在响应由悬架或本体的扭转等(见附图中虚线箭头)所传输的输入的期间,在用作用于排气管等支撑件的主干管道部分(由附图中的字母Y指示)中出现低刚度区域。所以,为了确保必要的刚度(例如为了不损坏可操纵性),有必要将加固件6、8a和8b的壁厚设定为较高数值。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备有加固件的车辆本体结构,该加固件可以以非常均衡的方式,响应由悬架或本体的扭转等所传输的输入,将力传输至本体侧部和底盘侧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在于,车辆本体结构包括成对地被采用的右和左侧部构件,该侧部构件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延伸;本体侧部上的横向构件,其安装在侧部构件之间,并沿车辆的车辆宽度方向延伸;以及底盘侧部上的横向构件,其安装在本体侧部上的横向构件(其用于安装底盘部件)的前方或后方,其中,本体侧部上的横向构件与底盘侧部上的横向构件通过盘状加固件而结合。车辆本体结构可进一步包括排气管,其从设置在成对的右和左侧部构件之间的发动机主部件朝向车辆后方延伸出来;向上弯曲部分,其以山峰形状的形式隆起使得在本体侧部上的横向构件中可形成排气管的通道;以及加固件,其可固定于向上弯曲部分的两侧。加固件可适于固定排气管。加固件可以梯形形状形成,并可以在其相应拐角处具有固定点。加固件可以是H性,并可以具有扇出的两侧。上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本体结构可以以非常均衡的方式,响应由悬架或本体的转矩等所传输的输入,将力传输至本体侧部和底盘侧部,从而有效地抑制了包括本体和悬架的系统的变形。因此,可以降低车辆本体部件的数目,并且可将这些部件的板块厚度设定成较低的数值。从而,可以使车辆质量轻,并且可以降低其成本。附图说明通过以下给出的详细描述以及仅为了示例目的附图,本专利技术将变得更加易于理解,因此本专利技术不是限制性的,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本体前部结构的示意性仰视图;图2是车辆本体前部结构的后视图;图3是车辆本体前部结构的透视图;图4是示出了车辆本体前部结构的力传输系统的说明视图;图5(a)和图5(b)是传统的车辆本体前部结构的示意性仰视图;以及图6(a)和图6(b)是示出了传统的车辆本体前部结构的力传输系统的说明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通过参照附图的实施例将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本体结构。实施例图1是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本体前部结构的示意性仰视图。图2是车辆本体前部结构的后视图。图3是车辆本体前部结构的透视图。图4是示出了车辆本体前部结构的力传输系统的说明视图。如图1至图3所示,前横向构件(本体侧部上的横向构件)4安装在一对(右和左)前侧部构件3A和3B之间,该前侧部构件通过托架2A和2B结合至一对(右和左)前侧部底架1A和1B,并且作为用于悬架(底盘部件)等的安装件的盘状副横向构件(底盘侧部上的横向构件)5安装在前横向构件4的前方。图1中的标号20表示通过适当方式安装在一对(右和左)前侧部构件3A和3B之间的发动机主部件。排气管21从发动机主部件20朝向车辆后方延伸出来。诸如DPF的催化装置(catalyst device)22插入到排气管21中。在本实施例中,前横向构件4和副横向构件5通过主干托架(盘状加固件)10而结合在一起,该主干托架通过螺钉等在围绕车辆中心线L两侧对称的位置处固定于这些构件4和5。在示出的实例中,主干托架10是H形状的,具有朝向车辆后方扇出的(右和左)两侧,并且具有固定于两个构件4和5的相对端部。然而,主干托架10可简单地以梯形形状形成,并且可以具有固定于两个构件4和5的拐角。如图3所示,在主干托架10中,形成有一对(右和左)安装孔10a和10b,并且设置有用于固定排气管21的悬挂件15、15b的托架16通过安装孔10a、10b由螺钉17a、17b和螺母18a、18b安装于主干托架10。即,从排气管21的右和左外周表面朝向车辆的前方延伸出来的杆状托架13a和13b被悬挂件15a和15b穿过,并通过橡胶垫圈14a和14b被悬挂件15a和15b支撑。在示出的实例中,排气管21通过具有螺钉17a和17b的托架16固定于主干托架10。然而,悬挂件15a和15b可在不使用托架16的情况下通过螺钉和螺母直接固定于主干托架10。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前横向构件4和副横向构件5通过主干托架10而结合。因此,如图4所示,响应由悬架或本体的扭转等(见附图中虚线箭头)所传输的输入,可以以非常均衡的方式将力传输至本体侧部和底盘侧部。而且,主干托架10固定于以山峰形状的形式隆起的向上弯曲部分4a的两侧,该向上弯曲部分4a形成在前横向构件4中,使排气管能够通过。因此,主干托架10的兼有的功能是加固向上弯曲部分4a本身。此外,主干托架10还在相对于车辆的中心线L的两侧对称的位置处固定于副横向构件5。因此,主干托架10兼有的功能是加固副横向构件5本身。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主干托架10是H形的,并且具有朝向车辆后方扇出的(右和左)两侧。因此,主干托架10可有效地消除由于平行四边形引起的变形模式,并可以确保在用于固定排气管21的操作中使用的工作空间。此外,在主干托架10中形成安装孔10a和10b,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本体结构,包括:    成对被采用的右和左侧部构件(3A、3B),其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延伸;    本体侧部(4)上的横向构件,其安装在所述侧部构件(3A、3B)之间,并且沿所述车辆的车辆宽度方向延伸;以及    底盘侧部(5)上的横向构件,其安装在所述本体侧部(4)上的用于安装底盘部件的所述横向构件的前方或后方,    其中,所述本体侧部(4)上的所述横向构件与所述底盘侧部(5)上的所述横向构件通过盘形加固件(10)而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崎利次八坂和美松见敏行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