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操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2049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车辆用操舵装置(1)具备:操舵轴(3),包括与操舵构件(2)连接的第一部分(5)和与转舵轮(4L、4R)连接的第二部分(6);传递比可变机构(8),能够变更作为转舵轮的转舵角(θ2)相对操舵构件的操舵角(θ1)之比的传递比(θ2/θ1);反作用力补偿用电动机(23),用于对传递比可变机构的动作引起的操舵构件的操舵反作用力进行补偿。传递比可变机构(8)包括可差动旋转地连接第一和第二部分(5、6)的差动机构(17、17G、17H)及驱动差动机构(17、17G、17H)的差动机构用电动机(18)。差动机构用电动机(18)的旋转轴(22)的轴线(L4)及反作用力补偿用电动机(23)的旋转轴(36)的轴线(L5)双方配置成与操舵轴(3)的轴线(L1)一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变更转舵轮的转舵角相对操舵构件的操舵角之比的车辆用操舵装置
技术介绍
下述的文献1~3中公开了上述的车辆用操舵装置。文献1特开2002-240729号公报文献2特开2004-224085号公报文献3特开2005-343205号公报在上述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具备与方向盘连接的第一轴(shaft)、与车轮连接的第二轴、和能够旋转传递地连接第一及第二轴的行星齿轮机构的结构。行星齿轮机构具有固定于第一轴的第一中心齿轮(sun gear)、固定于第二轴的第二中心齿轮、配置在第一和第二轴周围的多个副齿轮(pinion)、和包围副齿轮的载体(carrier)。方向盘的旋转按照第一轴、第一中心齿轮、副齿轮、第二中心齿轮、第二轴的顺序传递,最终传递到车轮。行星齿轮机构的传递比(第一中心齿轮和第二中心齿轮的转速之比)可以通过载体被第一电动机旋转驱动而变更。第一电动机的输出经由与第一电动机的输出轴连接的小齿轮、和形成在载体的外周并与小齿轮啮合的齿部传递给载体。由此,载体的转速改变。在如上所述变更了传递比的情况下,能够在第一和第二轴之间进行变速。结果,相对变更传递比之前的状态,操舵角和来自车轮的反作用力的关系发生变化。由于反作用力的特性与驾驶者的意图无关地变化,所以会产生不协调感。因此,为了消除该不协调感,设置了第二电动机,将第二电动机的输出通过由小齿轮和大齿轮构成的减速机构传递给第一轴。由此,反作用力的特性不会发生变化。但是,在文献3的情况下,第一及第二电动机隔着转向轴对置配置,使得这些电动机的壳体沿着转向轴的径向伸出,导致装置的大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该背景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了小型化的车辆用操舵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中,车辆用操舵装置具备操舵轴,其包括与操舵构件连接的第一部分和与转舵轮连接的第二部分;传递比可变机构,其能够变更作为上述转舵轮的转舵角相对上述操舵构件的操舵角之比的传递比;和反作用力补偿用电动机,其用于对上述传递比可变机构的动作引起的上述操舵构件的操舵反作用力进行补偿。上述传递比可变机构包括能够差动旋转地连接上述第一和第二部分的差动机构、及驱动上述差动机构的差动机构用电动机。上述差动机构用电动机的旋转轴的轴线及上述反作用力补偿用电动机的旋转轴的轴线双方被配置成与上述操舵轴的轴线一致。根据本方式,可以按照包围操舵轴的方式配置差动机构用电动机和反作用力补偿用电动机双方。由此,可以不隔着操舵轴对置配置各个上述电动机。其结果,在操舵轴的径向可以减少这些电动机所占有的空间。能够实现车辆用操舵装置的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操舵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图1的主要部分的更具体的构成的剖视图。图3A是单个载体的侧视图,图3B是沿着图3A的IIIB-IIIB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着图2的IV-IV线的剖视图。图5是沿着图2的V-V线的剖视图。图6A是沿着图2的VIA-VIA线的剖视图,表示行星齿轮与第一中心齿轮的啮合;图6B是沿看图2的VIB-VIB线的剖视图,表示行星齿轮与第二中心齿轮的啮合。图7A和图7B是本专利技术其他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8A和图8B是本专利技术另外的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9A和图9B是本专利技术又一个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10A和图10B是本专利技术又一个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又一个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又一个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又一个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又一个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操舵装置1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参照图1,车辆用操舵装置1将赋予给方向盘等操舵构件2的操舵转矩,通过作为操舵轴的转向轴3等分别施加给左右的转舵轮4L、4R,进行转舵。该车辆用操舵装置1具有可以变更作为转舵轮4L、4R的转舵角θ2相对操舵构件2的操舵角θ1(旋转角)之比的传递比θ2/θ1的VGR(Variable Gear Ratio)功能。该车辆用操舵装置1具有操舵构件2、与操舵构件2连接的转向轴3。转向轴3具有作为第一部分的第一轴5、和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二轴6。第一轴5的轴线与第二轴6的轴线一致,二者的轴线被设为转向轴3的轴线L1。第一轴5具有从操舵构件2输入操舵转矩的作为输入构件的输入轴5a;和通过扭杆7能够相对旋转地与输入轴5a连接、输出上述操舵转矩的作为输出构件的输出轴5b。输入轴5a和输出轴5b经由扭杆7的相对旋转的容许值被设为微小的值。因此,可以认为输入轴5a和输出轴5b实质上一同旋转。在第一轴5的输出轴5b与第二轴6之间设置有传递比可变机构8。通过传递比可变机构8,可以变更这些输出轴5b与第二轴6之间的旋转传递比(传递比θ2/θ1)。第二轴6经由万向接头9、中间轴10、万向接头11及转向机构12与转舵轮4L、4R连接。转向机构12具有与万向接头11连接的副齿轮轴13;具有与副齿轮轴13前端的副齿轮13a啮合的齿条14a、作为沿着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的转舵轴的齿条轴14;和通过转向横拉杆(tie rod)15R、15L分别与齿条轴14的一对端部连接的关节臂(knuckle arm)16R、16L。根据上述的构成,来自操舵构件2的操舵转矩通过第一轴5、传递比可变机构8、第二轴6等传递到转向机构12。在转向机构12中,副齿轮13a的旋转被变换成齿条轴14的轴向运动,通过各转向横拉杆15R、15L分别使对应的关节臂16R、16L转动。由此,与各关节臂16R、16L连接的对应的转舵轮4R、4L分别转向。传递比可变机构8具有能够差动旋转地连接第一轴5的输出轴5b和第二轴6的作为差动机构的行星齿轮机构17、和驱动行星齿轮机构17的作为差动机构用电动机的行星齿轮机构用电动机18。行星齿轮机构17作为行星传递机构而设置,具有具有与转向轴3的轴线L1一致的轴线L2且能够与输出轴5b一同旋转的作为第一要素的第一中心齿轮19(第一齿轮);具有与上述轴线L1一致的轴线L3并且与第一中心齿轮19对置配置,能够与第二轴6一同旋转的作为第二要素的第二中心齿轮20(第二齿轮);与第一和第二中心齿轮19、20双方啮合的作为第三要素的行星齿轮21;和能够绕行星齿轮21的轴线M旋转地支承行星齿轮21,且被支承为能够绕第一中心齿轮19的轴线L2旋转的载体22。第一和第二中心齿轮19、20及行星齿轮21例如使用平齿轮形成。第一中心齿轮19通过第一轴5与操舵构件2连接,第二中心齿轮20通过第二轴6等与转舵轮4L、4R连接。另外,作为各个上述齿轮19、20、21,也可以使用斜齿轮等具有相互平行的轴的其他齿轮。行星齿轮21用于使上述第一和第二中心齿轮19、20相互关联,在转向轴3的周方向隔开等间隔配置有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各行星齿轮21的轴线M与转向轴3的轴线L1平行地延伸。载体22能够绕转向轴3的轴线L1旋转。行星齿轮机构用电动机18用于旋转驱动载体22。通过变更载体22的转速,可以变更传递比θ2/θ1。行星齿轮机构用电动机18例如由无刷电动机构成。该行星齿轮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操舵装置,其中,具备:操舵轴,其包括与操舵构件连接的第一部分和与转舵轮连接的第二部分;传递比可变机构,其能够变更作为所述转舵轮的转舵角相对所述操舵构件的操舵角之比的传递比;和反作用力补偿用电动机,其用于对所述传递比可变机构的动作引起的所述操舵构件的操舵反作用力进行补偿,所述传递比可变机构包括能够差动旋转地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部分的差动机构、及驱动所述差动机构的差动机构用电动机,所述差动机构用电动机的旋转轴的轴线及所述反作用力补偿用电动机的旋转轴的轴线双方配置成与所述操舵轴的轴线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东贤司山中亨介石原敦前田大辅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