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汽车的可调节的转向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1549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汽车的可调节的转向柱1,具有:至少可在一个调节方向上调节的用于调节所述转向柱的位置的调节部分3;在所述调节方向上不可调节的保持部分4;固定装置5,在其打开状态下,所述调节部分3可相对于所述保持部分4移位,用于调节所述转向柱的位置,在其封闭状态下,所述调节部分被所述固定装置固定。设有一碰撞阻止装置,该碰撞阻止装置至少在碰撞情况下可施加附加的克服所述调节部分3相对于所述保持部分4的移动的保持力,所述碰撞-阻止装置具有一个与所述调节部分3连接的阻止部件6,7和一个与所述保持部分4连接的阻止部件6,7,其中这些阻止部件之一6具有弹性地伸出表面的鳞片件8,而这些阻止部件中的另一个7则具有凹口9,其方式为,在所述固定装置5的封闭状态下,至少一些弹性地伸出所述一个阻止部件6的表面的鳞片件8,可至少部分地嵌接到所述另一个阻止部件7的对应的凹口9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汽车的可调节的转向柱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可调节的转向柱,具有至少可在一个 调节方向上调节的用于调节转向柱的位置的调节部分;在所迷调节方向 上不可调节的保持部分;固定装置,在其打开状态下,调节部分可相对 于保持部分移位,用于调节转向柱的位置,在其封闭状态下,调节部分 被固定装置相对于保持部分固定,其中可调节的转向柱包括碰撞阻止装 置,该碰撞阻止装置可施加附加的克服调节部分相对于保持部分的移动 的保持力。可调节的转向柱用于提高驾驶员的舒适度,且其长度位置、高度位 置和/或角度位置可以改变,以便能够使得转向盘的位置与驾驶员的座椅 位置适配。为此,该转向柱具有调节部分,其相对于保持部分的位置可 改变且可通过固定装置或夹紧系统固定。对于可调节的转向柱来说,存在如下问题在碰撞情况下必须防止 转向柱不受控制地移位,由此例如可以提供足够的用于打开气袋的保持 力(Rueckhaltekraft)和/或在驾驶员冲撞到转向盘上时的能量可以受控 地消减。同时固定装置应可以轻便地且通过操纵机构的短的行程被打开 和封闭,并且占据很少的安装空间。为了固定所调节的位置,例如在EP 0 802 104 Bl中提出了夹层式地 交叉的摩擦片组,其中一个摩擦片组连接在容纳转向柱的调节部分(这 里是一个可旋转地支撑该转向柱的外套单元)上,另一个摩擦片组连接 在与汽车底盘连接的保持部分上。这两个交叉的摩擦片组被夹紧螺栓贯 穿,且通过对夹紧杆的操纵相互夹紧。由此可以调节转向柱,这些摩擦 片在转向柱的调节方向上具有对准的深孔,其中在一个摩擦片组的所有 摩擦片中的深孔都一致地对准。所述系统已经通过少量的摩擦片和短的操纵行程和相对小的夹紧 力允许对转向柱的固定。但为了能够承受大的保持力,如碰撞情况所必 需的保持力,必须增加摩擦片的数量和/或增大夹紧力.由此固定装置复 杂、昂贵且占据很大的安装空间.此外操纵夹紧杆的行程和力比较大。 另外,在碰撞情况下固定装置滑转(Durchrutschen )时的能量消減会很 不精确地被调节。为了固定所调节的位置,例如在EP 0 836 981中提出,使固定在与 汽车底盘连接的承载单元上的齿条与固定在容纳转向轴的外套单元上 的第二齿条啮合。为了调节转向柱,这些齿条脱离啮合,从而可以实现 转向柱的移动。为了使得这种系统在碰撞情况下不滑转,这些齿部必须相应地被设 计得坚固有力,且必须设有足够的夹紧力,由此这些齿部不会脱离啮合。 通过这种措施,操纵夹紧杆的行程和力变大。另外,将齿部设计得坚固 有力要求必须增大齿距,由此增大了其中可调节转向柱的步距。但为了 舒适,要求可以实现尽可能连续的或者至少精细分级的调节。此外,上述两个原则要求车身侧的承载单元的非常高的刚度。 因此在DE 196 17 561 Cl中提出了 一种具有附加的制动部分的碰撞 -阻止装置,该制动部分独立于固定装置工作且在碰撞情况下产生附加的 保持力。然而该解决方案的缺点在于,必须设有这种附加的制动部分,这需 要附加的安装空间和费用.此外必须确保,这种附加的制动部分在碰撞 情况下,但只能在碰撞情况下可靠地啮合,并且在应该调节转向柱的情 况下可靠地脱离啮合。DE 102 61 538 Al示出了一种可调节的汽车转向柱,其中用于提高 在汽车碰撞情况下的保持力的机构被内置到定位单元中。为此夹紧装置 具有倾斜部分(Verkantteil),其中在随着转向柱的变形引起的旋转时 对该倾斜部分进行夹紧(Mitnahme)并且夹紧边和夹紧面相互啮合,从 而将倾斜部分制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汽车的可调节的转向柱的固定装 置,其可在碰撞情况下提供足够大的保持力,由此例如确保气袋的功能 或者例如可以使得在驾驶员沖撞到转向盘上时的能量受控地被吸收。其 中固定装置应以尽可能小的操纵力和/或尽可能短的操纵行程在打开状 态和固定状态之间交替地被操纵。此外,对于正常的汽车驾驶和对于碰 撞情况用于固定的整个系统应优选尽可能简单、节省空间、成本低廉且 可由尽可能少的部件制造。根据本专利技术,就开头所述类型的可调节的转向柱而言,此点通过如 下措施得以实现,即碰撞-阻止装置具有包括调节部分的阻止部件和包括 保持部分的阻止部件,其中这些阻止部件之一具有至少一个鳞片件,该鳞片件在非荷载状态下弹性地伸出该阻止部件的表面,而这些阻止部件 中的另一个则具有至少一个凹口,且在固定装置的封闭状态下至少一个 鳞片件处于凹口的区域中或者在调节部分相对于保持部分插入滑转时 该鳞片件到达凹口的区域中,该至少 一个处于或到达凹口的区域中的鳞 片件伸入到该凹口中并且与该凹口的边缘相对。如果固定装置打开,那么这些鳞片件和凹口脱离嵌接,从而转向柱 的调节部分可相对于转向柱的保持部分移位。如果固定装置封闭,那么调节部分相对于保持部分的移位;故阻止。 如果在碰撞情况下例如通过气袋的反冲力或驾驶员沖撞到转向盘上而 出现很大的力,从而固定装置在没有碰撞-阻止装置的情况下不能阻止调 节部分相对于保持部分的移位,那么碰撞-阻止装置将施加一个附加的克 服调节部分相对于保持部分的移动的保持力。该碰撞-阻止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优选多个在一个阻止部件上的鳞片件。这些鳞片件在固定装置封闭时#:压向另一阻止部件的表面,在这种 情况下,各个鳞片件可以嵌入到该另一阻止部件的至少一个凹口、优选多个凹口中。于是在^5並撞情况下处于嵌接的这些鳞片件与那些凹口的边缘接触,并由此施加 一 个附加的克服调节部分相对于保持部分移位的保 持力。其中可能会这样,即一个鳞片件已经靠触在一个凹口的边缘上, 从而该鳞片件在碰撞情况下立即起作用并且施加一个阻止调节部分相 对于保持部分移动的保持力。但也可以是,在鳞片件的自由端和凹口的 边缘之间还附加地存在一 间隔,并且鳞片件(在固定装置的封闭状态下) 在调节部分相对于保持部分开始移动时才接触,然后该鳞片件起作用。此外完全符合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解决方案也可以是首先在固定装置的 封闭状态下任一鳞片件都不与凹口嵌接。在这种情况下,在碰撞时出现 调节部分相对于保持部分开始滑转的情形,并由此两个阻止部件相向移 动.通过该移动,至少一个鳞片件处于凹口上方的位置,其中该鳞片件 由于其弹性作用立即伸入到凹口的开口中并且在继续移动的情况下接触到凹口的边缘,从而在该情况下同样施加一个附加的克服调节部分相 对于保持部分移位的保持力。相应地会出现相对短的最大移动行程,该 移动行程通过对鳞片件和凹口的设置和设计来预先确定。鳞片件在弹性松弛状态下只需稍微突出于阻止部件的表面.如果一 个鳞片件同样只是稍微伸入到 一个凹口中,那么该鳞片件在继续移动时进一步弯曲且固定地夹紧在该凹口中,从而实现非常有效地阻止调节部 分相对于保持部分继续移动.根据该工作原理,只需为打开和封闭固定装置设有很短的行程,但 固定装置在碰撞情况下同样会施加很大的阻止力。其中,用于将鳞片件 压入到阻止部件的表面中的夹紧力较小。通过优选将碰撞-阻止装置内置到固定装置中不会或者只是很少地增加部件的数量。通过本专利技术的设置可以使固定装置在任 一 位置封闭。 凹口优选设计为盲孔,以便由此提高阻止作用。其中特别简单的是,该阻止部件由一个被穿孔的部件和一个位于其后的将这些凹口覆盖的部件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汽车的可调节的转向柱,具有:可在至少一个调节方向上调节的用于调节所述转向柱的位置的调节部分(3);在所述调节方向上不可调节的保持部分(4);固定装置(5),在其打开状态下,所述调节部分(3)可相对于所述保持部分(4)移位,用于调节所述转向柱的位置,在其封闭状态下,所述调节部分被所述固定装置(5)相对于所述保持部分固定,其中所述可调节的转向柱包括碰撞阻止装置,该碰撞阻止装置可施加附加的克服所述调节部分(3)相对于所述保持部分(4)的移动的保持力,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阻止装置具有一个包括所述调节部分(3)的阻止部件(6,7)和一个包括所述保持部分(4)的阻止部件(6,7),其中这些阻止部件(6,7)之一具有至少一个鳞片件(8),该鳞片件在非荷载状态下弹性地伸出该阻止部件(6)的表面,而这些阻止部件(6,7)中的另一个则具有至少一个凹口(9),且在所述固定装置的封闭状态下至少一个鳞片件(8)处于凹口(9)的区域中或者在所述调节部分(3)相对于所述保持部分(4)插入滑转时该鳞片件到达凹口(9)的区域中,该至少一个处于或到达所述凹口(9)的区域中的鳞片件(8)伸入到所述凹口(9)中并且与所述凹口(9)的边缘相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森
申请(专利权)人:泰森克鲁普普里斯塔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LI[列支敦士登]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