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蓝贯仁专利>正文

婴儿车的煞车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7223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婴儿车的煞车机构,包含:一架设在婴儿车的一车架上的连接基架、一踏板单元、两车轮,以及两煞车单元。该连接基架包括一利用一管壁界定出一横向通道的套管,在管壁上开设一围绕该通道的一中心轴线设置的长槽;而该踏板单元包括:一可转动地穿套在通道内的连动杆、一套设在套管上的踏板、两个左右间隔并和连动杆连转地套合的煞车控座,以及一穿出长槽并连动该连动杆及踏板的连动组件,该等车轮是安装在连接基架上,并受到同侧的煞车单元控制,可进行煞车及解除煞车的动作。借简单的同轴套接的套管及连动杆的设计,除了可以达到单踩双煞的目的,也可以简化必要元件,同时让煞车机构的外观更为简洁。(*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涉及一种婴儿车的煞车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单一踩踏动作,就可以同时控制两侧的车轮同步煞车或者解除煞车的婴儿车的煞车机构。
技术介绍
参阅图1、2、3,是英国早期公开号第2 380 235A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案的立体图,以及部份组件的立体分解图、组合仰视图,该以往婴儿车1包含一骨架11、两个左右间隔地安装在骨架11的两后脚杆111下方的车轮12,以及一安装在该等后脚杆111间的煞车机构2,其中该等车轮12都具有一轮轴121,以及一可转动地架设在轮轴121上的轮座122,在轮座122朝向后脚杆111的一侧设有数个围绕该轮轴121的一旋转中心的卡掣孔123。而该煞车机构2包括一架设在后脚杆111间的踏板枢杆21、一可转动地安装在踏板枢杆21上的踏板22、两个左右间隔并各别邻近同侧车轮12的煞车单元23、一支横向安装在该等煞车单元23的一安装座231间的安装杆24,以及两截左右间隔并可左右向移位地套设在安装杆24上的顶推杆25。该踏板22具有一供踏板枢杆21穿过并形成偏摆支点的支点部221、一往后延伸的踩踏部222,以及一往前延伸并供安装杆24穿过的控制部223,此控制部223的宽度是逐渐地增加,其中宽度较小的部位是一个正常撑段224,而宽度较大的部位是一个煞车撑段225,该等顶推杆25则是具有一和踏板22的控制部223抵靠的受推端251,以及一借一定位销252和安装座231以可横向移动方式连结的连结端253,每个煞车单元23还具有一支平行于轮轴121的卡销232、一和卡销232顶抵的弹性元件233,以及一连结该弹性元件233及卡销232的固定销234。当以往婴儿车1位在图3实线所示的一非煞车位置时,该等煞车单元23的卡销232是缩入于安装座231内,也就是说,在此状态下,该踏板22上宽度较小的正常撑段224介于该等顶推杆25的受推端251间,而卡销232也未和车轮12上的任何一个卡掣孔123卡掣。当脚踩踏板22的踩踏部222,使控制部223上宽度较大的煞车撑段225逐渐上移并将顶推杆25往两侧外顶时,该等定位销252就会往外移位,并如图3假想线所示者将弹性元件233外顶,最后带动固定销234及卡销232外移,当卡销232外侧的一卡掣端卡掣在同侧车轮12的其中一个卡掣孔123内时,该婴儿车1的煞车机构2就会转换到一个煞车位置,此时车轮12就无法转动。以往婴儿车1的煞车机构2在设计上,虽然可以达到单踩双煞的目的,但是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其必要的元件很多,不仅组装上麻烦,也会提高制造成本,而以往煞车机构2在踩踏的部位,除了踏板22外,还有踏板枢杆21、两支顶推杆25及安装杆24等等的元件,这么多元件都组装在婴儿车1的后下方,也会造成复杂的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构造简单、组装容易,并且具有简洁外观的单踩双煞的婴儿车的煞车机构。本技术的煞车机构是安装在婴儿车的一车架的下方,包含一架设在该车架上的连接基架、一踏板单元、两车轮,以及两煞车单元。本技术的特征在于该连接基架包括一利用一管壁界定出一横向通道的套管,于管壁上开设一围绕该通道的一中心轴线的长槽;而该踏板单元包括一可转动地穿套在该通道内的连动杆、一穿套在套管上的踏板、两个左右间隔并和连动杆连转地结合的煞车控座,以及一穿出长槽并连动该连动杆及踏板的连动组件,而该等车轮是安装在连接基架上,并受到同侧的煞车控座的控制,而可对车轮进行煞车及解除煞车动作。借由简单同轴套接的套管及连动杆的设计,除了可以达到单踩双煞的目的,也可以简化必要元件,同时让整个煞车机构的外观更为简洁。附图说明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婴儿车的煞车机构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英国早期公开号第2 380 235A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案的立体图;图2是该英国专利申请案的一未完整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该英国专利申请案的一未完整的仰视图,图中实线的部份显示该婴儿车的一煞车机构位在一非煞车位置,假想线的部份显示该煞车机构位在一煞车位置;图4是本技术煞车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该较佳实施例安装在一婴儿车上的组装示意图;图6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未完整的组合剖视图,单独显示该煞车装置的一踏板单元;图7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未完整的立体放大图;图8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未完整的立体分解图,单独显示该煞车装置的一煞车单元;图9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未完整的侧面剖视图,图中的位置与图6配合,且该煞车机构位在一非煞车位置;图10是一类似图6的组合侧视图;及图11是一类似图9的侧面剖视图,图中的位置与图10配合,且该煞车机构位在一煞车位置。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4、5,本技术煞车机构30的一较佳实施例是安装在一婴儿车3的一车架31后下方,所述车架31具有两个左右间隔并往后延伸的枢接座32,每个枢接座32都包括两片左右间隔的侧壁321,以及一连接在该等侧壁321上方的顶壁322。参阅图4、6、7,而该煞车机构30包含一横跨在该等枢接座32下方的连接基架4、一踏板单元5、两个左右间隔的车轮6,以及两个分别邻近同侧车轮6的煞车单元7。本技术的连接基架4包括一截面为圆形的套管41、两对左右间隔并由套管41的一管壁411往同侧枢接座32突出的枢接片42、两支各别穿过该等枢接片42及枢接座32的侧壁321的枢接轴43、两支左右间隔并分别由管壁411往后延伸的轮轴安装杆44、两个左右间隔并衔接在该轮轴安装杆44与管壁411间的弹簧架板45,以及两个左右间隔的缓冲弹簧46。上述套管41还具有一由该管壁411界定而成的通道412,于管壁411中央位置开设一个围绕该通道412的一中心轴线的长槽413。而该等弹簧架板45分别和同侧枢接座32的顶壁322上下对应,该等缓冲弹簧46则是顶撑在同侧的顶壁322及弹簧架板45间,借此让整个连接基架4能够以该等枢接轴43为支点产生缓冲避震的效果。本技术的踏板单元5包括一可转动地穿套在套管41的通道412内的连动杆51、一安装在连动杆51的一轴道511内的连动组件52、一穿套在套管41上的踏板54、两个左右间隔的煞车控座55,以及两个扭力弹簧56。其中该连动杆51还具有两个分别突出通道412的连动端512,而该等煞车控座55是分别借两螺丝57固定地安装在连动杆51的其中一个连动端512上,每个煞车控座55都具有一盘壁551、一自盘壁551往连动杆51的连动端512包覆的围绕环壁552、一自围绕环壁552往后径向突出的凸轮壁553,以及一自围绕环壁552往前上方径向突出的弹簧卡壁554,在凸轮壁553上具有一朝后的凸轮面555。而该踏板54是由两块上下固定的块体组合而成,具有一穿套在套管41的管壁411表面的穿套部541,以及一自穿套部541往后延伸的踩踏部542。该连动组件52则是具有一套装在轴道511内的连动块521,以及一连结该连动块521及踏板54的踩踏部542的踏板连轴522,此踏板连轴522的一端插设在连动块521的一连动孔523内,另端则插固在踏板54的踩踏部542上。而该等扭力弹簧56都具有一钩卡在连接基架4的其中一枢接片42的固定脚561,以及一钩挂在同侧的煞车控座55的弹簧卡壁554上的扭力脚562。当脚踩该踏板54的踩踏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车的煞车机构,安装在该婴儿车的一车架上,包含:一架设在车架上的连接基架、一踏板单元、两各别安装在连接基架的左右两侧的车轮,以及两安装在连接基架的左右两侧的煞车单元;其特征在于:    该连接基架包括一利用一管壁界定出一横向通道的套管,于套壁上开设一围绕该通道的一中心轴线的长槽,而该踏板单元包括:一可转动地穿套在该通道内的连动杆、一可供踩踏的踏板、两个左右间隔并与连动杆连转的煞车控座,以及一穿出长槽并连动该连动杆及踏板的连动组件,该等煞车单元则是受到同侧的煞车控座控制,而可对同侧的车轮进行煞车及解除煞车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贯仁
申请(专利权)人:蓝贯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