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蓝贯仁专利>正文

线控解扣的婴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8839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线控解扣的婴儿车,包含:一轮架,以及一扶手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点是:该扶手架包括两个枢摆杆,至少一支将枢摆杆以枢摆方式安装在轮架上的第一枢轴,一扶手杆,两支将扶手杆以枢摆方式和枢摆杆连结的第二枢轴,以及至少一个安装在扶手杆及枢摆杆对接位置并具有一控绳的卡固机构;该婴儿车还包含:两个设在轮架上的斜撑定位机构,以及一婴儿车位在张开位置的斜撑在扶手架及轮架间的斜撑架,其中斜撑定位机构包括一受到控绳引拉而可解除对斜撑架的扣合动作而该斜撑架由一斜撑状态转换到一非斜撑状态的滑座。借此利用线控方式,可以简单顺畅地进行收合婴儿车。(*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婴儿车,特别是涉及一种骨架可以在一收合位置及张开位置间转换的线控解扣的婴儿车
技术介绍
在以往的技艺中,婴儿车的种类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其中,如图12所示的美国第5,921,574号专利技术案的婴儿车9主要包含一个轮架91、一对可相对于轮架91枢摆并向后上方延伸的枢摆杆92、一支U形并可相对于枢摆杆92作突出及缩入动作的扶手杆93、两个安装在枢摆杆92及扶手杆93间的固定装置94,以及两个斜撑在轮架91及枢摆杆92左右两侧间的斜撑机构95,每一个斜撑机构95都具有一可在枢摆杆92上滑移的滑套951。由于本技术的设计和该斜撑机构95及固定装置94的细部构造无关,不再详述。前述美国专利案在收合时是利用固定装置94定位扶手杆93的突出长度,收合时先解除固定装置94的卡掣,然后将扶手杆93往该第枢摆杆92推送,使扶手杆93的两支连接段931收入于同侧枢摆杆92内,当扶手段931下端杆端对应斜撑机构95时,可以利用杆端来解除斜撑机构95的扣合状态,解除后该等斜撑机构95的滑套951就可以往固定装置94的方向滑移,最后使枢摆杆92往轮架91的方向收合。以往扶手架(就是包含枢摆杆92及扶手杆93)以两段式收合的婴儿车9在设计上,虽然可以达到缩小体积的目的,但是在收合的操作上,必需先解除固定装置94的固定状态,才能使扶手杆93的往下移位,并且利用连接段931下方的杆端来解除斜撑机构95的扣合状态,然后使滑套951往上滑移。此种操作方式由于枢摆杆92在向下旋摆的过程中,滑套951必需先越过斜撑机构95的一旋摆支点952,才能往枢摆杆92的上方移动,此作动会产生两个相反的分力,因此在收合上比较不顺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利用线控的方式可以简单、顺畅地进行收合的婴儿车。本技术的婴儿车可在一张开位置及一收合位置间转换,包含一轮架,以及一设在轮架上的扶手架。本技术的特点是该扶手架包括两个枢摆杆,至少一支将枢摆杆可以可枢摆方式安装在轮架上的第一枢轴,一扶手杆,两支将该扶手杆以可枢摆方式和枢摆杆连结的第二枢轴,以及至少一个安装在扶手杆及枢摆杆对接位置并具有一控绳的卡固机构;而该婴儿车还包含至少一个安装在轮架上的斜撑定位机构,以及一婴儿车位在张开位置的斜撑在扶手架及轮架间的斜撑架,其中斜撑定位机构包括一受到控绳引拉而解除对斜撑架的扣合动作而该斜撑架由一斜撑状态转换到一非斜撑状态的滑座。附图说明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婴儿车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婴儿车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视立体图;图2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侧视图,图中该婴儿车在一张开位置;图3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未完整立体分解图,主要显示该婴儿车的一斜撑定位机构;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未完整侧视图,主要显示该婴儿车的一卡固机构;图5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未完整剖视图,主要显示该斜撑定位机构,图中该斜撑定位机构在一定位状态;图6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局部放大图,主要显示该婴儿车的一扣合机构;图7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未完整侧视示意图,图中实际是显示该扣合机构在一扣合状态,而假想线的部位显示该扣合机构在一非扣合状态;图8是一类似图5的未完整剖视图,图中该斜撑定位机构在一非定位状态;图9是一类似图2的侧视图,图中该婴儿车将要由张开位置转换到一收合位置;图10是一类似图2的侧视图,图中该婴儿车已在收合位置;图11是一类似图5的未完整剖视图,图中该斜撑定位机构将要由非定位状态转换到定位状态;及图12是美国第5,921,574号专利技术专利案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2、3,本技术婴儿车的一较佳实施例可在一张开位置及一收合位置间转换,包含一轮架1、一可枢摆地安装在轮架1上的扶手架2、两斜撑定位机构3、一斜撑架4、两个张开机构5,以及一扣合机构6。本实施例的轮架1包括一横向的前轮座11、两设在前轮座11下方的前轮组12、一和前轮组12间隔的后轮单元13,以及两支左右间隔且前后向延伸的安装座14,其中后轮单元13具有两个左右间隔的后轮座131、一横向架设在该等后轮座131间的连杆132,以及两个可转动地各别架设在后轮座131外侧的后车辆组133,在每一个后轮座131上都具有一往前延伸的突耳134。该等安装座14是各别地架设在轮座11、131间,每个安装座14都具有一水平部141,以及一自水平部141前缘往斜上方延伸的斜伸部442,其中水平部141具有一截面是矩形的安装壁143、一由安装壁143界定而成且前后向延伸的通道144,以及一设在安装壁143上的开孔145。参阅图1、2、4,本实施例的扶手架2包括两支左右间隔的枢摆杆21,一支穿过该等枢摆杆21及前轮座11使该等枢摆杆21以可往后枢摆方式架设在前轮座11外侧的第一枢轴22,一U形的扶手杆23,两支将扶手杆23以可枢摆方式架设在该等枢摆杆21顶端间的第二枢轴24,以及两个左右间隔的卡固机构25。该扶手杆23具有两段左右间隔并与枢摆杆21等宽的连接段231,以及一横向连接在该等连接段231顶端间的扶手段232,而第二枢轴24是插设在同侧的连接段231底端及枢摆杆21的顶端处,每一个卡固机构25则是各别地设在连接段231和枢摆杆21的对接部位,上述卡固机构25都具有一个穿套在连接段231上的滑套251、一安装在连接段231内部靠近第二枢轴24端但图中仅示意地画出的滑控块250、一可脱离地和滑控块250卡合并设在枢摆杆21上方的卡掣块252,其中,滑控块250上部设一压缩弹簧256,滑套251与滑控块250之间有一图中未示出的拉绳,使用者借位动滑套251而可牵动滑控块250向上而脱离与卡掣块252的卡合,以使连接段231与枢摆杆21可相对折弯,反之当连接段231摆回与枢摆杆21成一直线时,滑控块250可自动与卡掣块252卡合。由于前述卡固机构14的具体构造已揭露在授权公告号CN 2504978Y“可收折的婴儿车”技术的说明书,也不是本技术的创作特征,不再说明。前述卡固机构进一步包括一条控绳253,此控绳253具有一穿过通道144内的连动端254(见图3),以及一固定地安装在连接段231上的被拉端255,参阅图1、3、5,本实施例的斜撑定位机构3是左右间隔地各别安装在安装座14的水平部141上,每一个斜撑定位机构3都包括一前后向安装在通道144内的固定座31、一被限位在固定座31的两个固定侧壁311间并可前后向移动的滑座32、一位在滑座32的两相对应滑座侧壁321间的卡制座33、一使卡掣座33具复位作用力的卡掣扭力弹簧34、一顶撑在固定座31的一前端壁312及滑座32间的后推弹簧35、一盖设在水平部141上的盖座36、一借一第三枢轴37以可枢摆方式架设在盖座36的两相对应架设壁363间的定位摆座38,以及一穿套在第三枢轴37上方并使定位摆座38具复位作用力的定位扭力弹簧39。其中,该固定座31的固定侧壁311上各别具有一邻近前端壁312的导槽313,以及一远离前端壁312的枢孔314,而该滑座32还具有一垂直衔接在滑座侧壁321间并供控绳25的连动端254固定地连结的衔接壁322、一介于该等滑座侧壁321间的安装空间323,以及两片自滑座侧壁321突出并可在该等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控解扣的婴儿车,在一张开位置及一收合位置间转换,包含:一可行进的轮架,以及一设在轮架上的扶手架;其特征在于:    该扶手架包括两个枢摆杆,至少一支将枢摆杆以枢摆方式安装在轮架上的第一枢轴,一扶手杆,两支将该扶手杆以枢摆方式和枢摆杆连结的第二枢轴,以及至少一个安装在扶手杆及枢摆杆对接位置并具有一控绳的卡固机构;而该婴儿车还包含:至少一个安装在轮架上的斜撑定位机构,以及一婴儿车位在张开位置时斜撑在扶手架及轮架间的斜撑架,其中斜撑定位机构包括一受到控绳引拉而解除对斜撑架的扣合动作而该斜撑架由一斜撑状态转换到一非斜撑状态的滑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贯仁
申请(专利权)人:蓝贯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