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蓝贯仁专利>正文

用来结合婴儿车骨架杆的卡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0589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来结合婴儿车骨架杆的卡钩装置,使婴儿车的两支骨架杆以可分离方式连接,上述卡钩装置包含:一安装在其中一支骨架杆上的主卡钩单元,以及安装在另一支骨架上的一扣合座、一引控单元,其中该主卡钩单元包括一个基座,以及两个安装在基座上并可弹性地复位的卡钩,每个卡钩都具有一个卡钩部,以及一个由卡钩部往基座延伸的连接部,在所述卡钩的卡钩部间具有一个钩口,于卡钩的连接部间具有一个脱出通口,而该扣合座包括一个可由钩口通过而和卡钩卡合的主卡掣壁,上述引控单元则可以带动扣合座的卡掣壁由脱出通口移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左右相向的卡钩来卡合的设计,不但可以缩小钩合间隙及移退行程,也可以增进卡合时的稳定性。(*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卡钩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安装在婴儿车上,并使婴儿车的两支骨架杆以可拆解方式连结的卡钩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婴儿车在设计上,通常会利用一些扣合装置来连结骨架杆,其中图11、12所示的英国证书号码第GB 2 380 166 B号专利技术案提供的婴儿车1具有左右对应的骨架,以下只以其中一侧作说明。也就是该婴儿车1包含一支前轮杆11、一支位在前轮杆11上方的扶手杆12、一个固定地安装在前轮杆11邻近上方位置的固定座13、一个固定地安装在扶手杆12邻近下方位置的轨座14、一支将轨座14以可枢摆方式和固定座13连结的枢轴15,以及一个安装在轨座14上的控制单元16。该固定座13具有一个邻近上方的定位突块131,此定位突块131具有一个位在前方的定位面132,以及一自定位面132顶缘往后弧弯的导斜面133,而该控制单元16包括一个邻近定位突块131的卡滑块161、一个将卡滑块161下压的弹簧162、一支可沿着扶手杆12长度方向移动地插设在扶手杆12上的控制销163,以及一条引接在卡滑块161及控制销163间的引动绳164,在卡滑块161邻近下方位置具有一个直立的卡掣面165,以及一个弧形的导斜面166。当前述专利技术专利位在图12实线的一个卡掣位置时,该卡滑块161的卡掣面165和固定座13的定位面132靠合,此时扶手杆12无法相对于前轮杆11折弯,而当控制销163被上提使得卡滑块161克服弹簧162的弹力上移,且卡掣面165会和定位面132上下错开时,扶手杆12及轨座14就可以枢轴15为支点往后并往下枢摆,也就是如图12假想线所示的一个非卡掣位置。相同道理,当婴儿车1要由非卡掣位置转换到卡掣位置时,只要施力将扶手杆12往上并往前推,该扶手杆11及轨座14就可以枢轴15为支点一起摆动,而当卡滑块161的卡掣面165对应该定位面132时,受到弹簧162的顶推,该卡滑块161才会下移再度和固定座13卡合。前述专利技术专利案虽然可以达到设计当时的目的,但是在扣合的设计上,其是以卡滑块161和固定座13间的前后靠抵,来达到卡掣的目的,此种前后向靠抵的方式由于左右两侧缺乏定位效果,因此,在钩合后容易左右偏摆其稳定性较差。此外,在移退行程的设计上,整个卡滑块161需要往上移位元,并且越过固定座13的定位面132顶缘时,该卡滑块161及固定座13才可以卡掣或者脱离卡掣,这种设计在移退行程上也较大,故其整体的体积也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钩合时稳定度佳,并具有较小移动行程及较小钩合间隙的用来结合婴儿车的骨架杆的卡钩装置。本技术的卡钩装置是安装在一台婴儿车上,所述婴儿车具有一第一骨架杆,以及一第二骨架杆,该卡钩装置是安装在所述骨架杆上,并使所述骨架杆以可分离方式结合,上述卡钩装置包含一个安装在第一骨架杆上的主卡钩单元、一个安装在第二骨架杆上的扣合座,以及一个安装在第二骨架杆上并可带动该扣合座由一个卡合位置转换到一个非卡合位置的引控单元。上述主卡钩单元包括一固定地安装在第一骨架杆上并具有一安装槽的基座,以及两个左右间隔并可弹性复位地安装在基座上的卡钩,上述卡钩都具有一个卡钩部,以及一个由卡钩部往基座延伸的连接部,在卡钩的卡钩部间界定出一个朝向第二骨架杆的钩口,而在连接部间另外界定出一个脱出通口,而该扣合座包括一个朝向该主卡钩单元的主卡掣壁,上述主卡掣壁具有一往该主卡钩单元的卡钩突出的卡掣突部,此卡掣突部可以由钩口通过而和卡钩钩合,也可以由脱出通口移出而和卡钩脱离卡合。当安装在第二骨架杆上的扣合座往主卡钩单元靠合时,前述主卡钩单元的卡钩将扣合在主卡掣壁的卡掣突部左右两侧,以达到卡合稳定性佳的目的,由于前述双卡钩的设计也可以缩小卡钩移动的行程,故本技术该项设计也具有移退行程短以及体积小等功效。附图说明结合下列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卡钩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显示该卡钩装置安装在一婴儿车上的状态;图2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局部侧面剖视图,图中该卡钩装置的一个扣合座位在一个卡掣位置;图3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局部组合正面剖视图,主要显示该卡钩装置的扣合座和一引控单元;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后视立体分解图,单独显示该卡钩装置的一个主卡钩单元;图5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未完整立体图,显示该主卡钩单元与扣合座分离时的状态;图6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未完整前视立体分解图,显示该主卡钩单元和扣合座的对应关系;图7是一沿图1中7-7线所取的一组合剖视示意图;图8是一类似图5的未完整立体图,图中该主卡钩单元和扣合座扣合在一起;图9是一类似图3的局部组合正面剖视图,图中该扣合座位在一非卡掣位置;图10是一类似图7的组合剖视示意图,图中该扣合座将要和一副卡钩单元卡合;图11是英国证书号码第GB 2 380 166 B号专利技术案的一局部立体分解图;及图12是该英国专利的一未完整组合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对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卡钩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1、2、3,本技术的卡钩装置20是左右对称地安装在一台婴儿车2上,该婴儿车2包括两支由后上方往前下方斜伸的第一骨架杆21、一个位在第一骨架杆21上方并具有两支位在侧边的第二骨架杆221的扶手单元22、两支由前上方往后下方斜伸的第三骨架杆23、两个左右对应的枢座24、两支各别穿过同侧枢座24、第一、三骨架杆21、23的第一支轴25,以及两支将第二骨架杆221邻近下方位置枢设在同侧轴座24上的第二支轴26,该第二骨架杆221具有两个左右间隔的杆壁222,在每个杆壁222上各别具有一下长槽孔223、一与下长槽孔223间隔的上长槽孔224,以及一个介于两者间的固定孔2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骨架杆21、221、23分别是婴儿车2的前轮杆、扶手杆及后轮杆。本实施例的卡钩装置20包含一个安装在第一骨架杆21邻近上方位置的主卡钩单元3、一个安装在第三骨架杆23邻近上方位置的副卡钩单元3’、一个可沿着第二骨架杆221长度方向滑移地套设在该第二骨架杆221上的扣合座4,以及一个安装在第二骨架杆221上并可带动扣合座4在一卡掣位置转换到一非卡掣位置的引控单元5。参阅图4、5、6,本实施例的主、副卡钩单元3、3’的构造相同,只是安装位置不同,以下只以主卡钩单元3作说明。本实施例的主卡钩单元3包括一个固定地安装在第一骨架杆21上方的基座31,上述基座31具有一个管状并插入第一骨架杆21的插固部311,以及一个突出于第一骨架杆21的卡钩容置部312,上述卡钩容置部312具有两个左右间隔的侧壁313、一个衔接在该等侧壁313底缘间的底壁314,以及一个衔接在侧壁313上方间的顶壁315,在侧壁313、底壁314及顶壁315间构成一条垂直于第一骨架杆21的长度方向并具有一朝前开口317的安装槽316,所述侧壁313在邻近开口317的位置各别具有一个往该开口317突入的前挡缘,在顶壁315邻近后方的位置具有一个往下突出的上挡缘319。本实施例的主卡钩单元3还包括一个由安装槽316后方往前安装并被前挡缘及上挡缘319阻挡的卡钩安装座32、一支穿过基座31的侧壁313以及卡钩安装座32的固定销33、两个卡钩34、两支将卡钩34以可枢摆方式安装在卡钩安装座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来结合婴儿车骨架杆的卡钩装置,所述婴儿车包含一第一骨架杆及一第二骨架杆,该卡钩装置是安装在所述骨架杆上,并使第二骨架杆以可分离方式和第一骨架杆结合,其特征在于该卡钩装置包含:    一主卡钩单元,包括一固定地安装在第一骨架杆上并具有一安装槽的基座,以及两个左右间隔并可弹性复位地安装在基座上的卡钩,上述卡钩都具有一个突出于基座的卡钩部,以及一个由卡钩部往基座方向延伸的连接部,在卡钩的卡钩部间另外具有一个朝向第二骨架杆的钩口,于卡钩的连接部间另外具有一个脱出通口;    一扣合座,可沿着第二骨架杆的长度方向滑移地套设在该第二骨架杆上,包括一个朝向该主卡钩单元的主卡掣壁,上述主卡掣壁具有一往该主卡钩单元的钩口嵌入且两侧分别与卡钩的卡钩部嵌卡的卡掣突部;    一引控单元,安装在第二骨架杆上,操控该扣合座由主卡钩单元滑出脱出通口,扣合座的主卡掣壁和主卡钩单元分离,并扣合座由一卡掣位置转换到一非卡掣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贯仁
申请(专利权)人:蓝贯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