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合玉专利>正文

一种消除盲区的汽车A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58749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4 2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消除盲区的汽车A柱,有效的解决传统的汽车A柱盲区太大,驾驶员在转弯或者进入弯道前驾驶者的视野都会被A柱部分遮挡,容易造成事故等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车顶,与车顶连接的挡风玻璃,前车窗,驾驶座,挡风玻璃和前车窗之间的A柱,A柱上端点固定在车顶的前角端,其特征在于,A柱下端点围绕A柱上端点转动至A柱正下方的结构,A柱的下端点固定在A柱支撑架延伸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巧妙,投入成本低、操作简单,通过改进汽车A柱的结构,提高了汽车A柱的视野,在不改变汽车A柱结构强度前提下,更大的开阔了汽车A柱视野,保证了驾驶时没有视野盲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是一种消除盲区的汽车A柱
技术介绍
A柱是左前方和右前方连接车顶和前舱的连接柱。一般轿车车身有三类立柱,从前往后依次为前柱(A柱)、中柱(B柱)、后柱(C柱)。对于轿车而言,立柱除了支撑作用,也起到门框的作用。一般轿车车身每侧有三个立柱,其中前挡风玻璃两侧的斜柱叫A柱。每当汽车在转弯或者进入弯道前驾驶者的视野都会被A柱部分遮挡,造成一个视野上的盲区。A柱的截面积大小存在两难的选择。过小会导致车身强度不足,太大又会影响驾驶员视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汽车设计师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在几款车型上,A柱的后方添加了一个三角窗。这样虽然能起到些许改善视野的作用,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驾驶员的视野仍然会受到A柱的影响,而A柱的面积受到视野问题的干扰,也不能做的太粗壮。因此,汽车在遇到意外情况时的承载力仍然不能不考虑。设计者只是在视野和安全两者之间找了一个平衡点,两个问题都依然存在。在申请号为201320698308.9的中国专利“一种汽车A柱机构”中,涉及到汽车A柱结构,“ 一种汽车A柱结构,包括A柱I,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I)的中间部分开设有A柱车窗(2)。”该专利中为了减小A柱盲区,在A柱上开设有窗户,该窗户可以提供视野,但是此视野是从狭窄的A柱中开设出来的,所以即使从开设的窗户中看也会很难受,并且视野不开阔,同时,把A柱的结构降低了,降低了安全等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消除盲区的汽车A柱,有效的解决传统的汽车A柱盲区太大,驾驶员在转弯或者进入弯道前驾驶者的视野都会被A柱部分遮挡,容易造成事故等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车顶,与车顶连接的挡风玻璃,前车窗,驾驶座,挡风玻璃和前车窗之间的A柱,A柱上端点固定在车顶的前角端,其特征在于,A柱下端点围绕A柱上端点转动至A柱正下方的结构,A柱的下端点固定在A柱支撑架延伸端。本技术结构巧妙,投入成本低、操作简单,通过改进汽车A柱的结构,提高了汽车A柱的视野,在不改变汽车A柱结构强度前提下,更大的开阔了汽车A柱视野,保证了驾驶时没有视野盲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传统汽车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汽车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传统汽车内部和A柱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汽车内部和A柱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传统挡风玻璃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挡风玻璃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6给出,本技术包括车顶1,与车顶I连接的挡风玻璃2,前车窗3,驾驶座4,挡风玻璃2和前车窗3之间的A柱5,A柱5上端点6固定在车顶I的前角端,其特征在于,A柱5下端点7围绕A柱上端点6转动至A柱5正下方的结构,A柱的下端点7固定在A柱5支撑架8延伸端。本技术使用时,为了使方案公开充分,先具体描述改装结构,由传统的倾斜汽车A柱结构,改为A柱5的上端点6不动,然后把A柱5下端点7转动至A柱5的正下方,而A柱5的下端点7与传统汽车的下端点在同一水平线上,此时需要把传统的支撑A柱结构的支撑架8加宽,也就是说把A柱支撑架8向后延伸一段距离,这样改变的A柱5还固定在A柱支撑架8上,此时不可避免的前车门和前车窗3向后移一段距离,但并不影响汽车的完整结构和汽车的驾驶,此时挡风玻璃2也会加长,也就是说在传统汽车的结构上,把斜A柱5,以A柱5上端点6不变,A柱5下端点7变为竖直方向,此时挡风玻璃2加长,前车窗3变小,前车门变小。在大型公交车上,有些公交车A柱5可能接近于竖直方向,但此时的A柱5位置还是会挡住驾驶员的视线,此时A柱5结构先改为竖直方向,然后把A柱5结构向后移动,跟汽车类似,A柱5支撑架8变宽,前车窗3和前车门变小。本技术通过改变A柱5的结构,把倾斜的A柱结构改变为竖向结构,同时向后移动一段距离,把A柱5结构位置与驾驶座于同一直线上,该直线垂直于水平线,结构看似简单,但结构有所改动,并且解决了 A柱5结构阻挡视线,容易发生事故的问题,把A柱5结构向后移动之后,增加了挡风玻璃2的宽度,加大了驾驶员驾驶时的视野,使驾驶员在开车行驶时不会再有A柱盲区。在示意图3中可以看到,当左前方或者右前方有障碍物或者行人时,A柱会出现盲区,挡住驾驶员的视野,可能会使驾驶员造成行车危险,而把A柱结构改变后,有示意图4中可以看到,在驾驶员前方出现的任何事物都可以被清除的看到,消除任何视野盲区,使驾驶员行车更安全。而改变后的结构不会影响汽车的完整和驾驶。本技术结构巧妙,投入成本低、操作简单,通过改进汽车A柱的结构,提高了汽车A柱的视野,在不改变汽车A柱结构强度前提下,更大的开阔了汽车A柱视野,保证了驾驶时没有视野盲区。【主权项】1.一种消除盲区的汽车A柱,包括车顶(I ),与车顶(I)连接的挡风玻璃(2),前车窗(3),驾驶座(4),挡风玻璃(2)和前车窗(3)之间的A柱(5),A柱(5)上端点(6)固定在车顶(I)的前角端,其特征在于,A柱(5)下端点(7)围绕A柱上端点(6)转动至A柱(5)正下方的结构,A柱的下端点(7)固定在A柱(5)支撑架(8)延伸端。【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消除盲区的汽车A柱,有效的解决传统的汽车A柱盲区太大,驾驶员在转弯或者进入弯道前驾驶者的视野都会被A柱部分遮挡,容易造成事故等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车顶,与车顶连接的挡风玻璃,前车窗,驾驶座,挡风玻璃和前车窗之间的A柱,A柱上端点固定在车顶的前角端,其特征在于,A柱下端点围绕A柱上端点转动至A柱正下方的结构,A柱的下端点固定在A柱支撑架延伸端;本技术结构巧妙,投入成本低、操作简单,通过改进汽车A柱的结构,提高了汽车A柱的视野,在不改变汽车A柱结构强度前提下,更大的开阔了汽车A柱视野,保证了驾驶时没有视野盲区。【IPC分类】B62D25-04【公开号】CN204368280【申请号】CN201520027293【专利技术人】张合玉 【申请人】张合玉【公开日】2015年6月3日【申请日】2015年1月1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消除盲区的汽车A柱,包括车顶(1),与车顶(1)连接的挡风玻璃(2),前车窗(3),驾驶座(4),挡风玻璃(2)和前车窗(3)之间的A柱(5),A柱(5)上端点(6)固定在车顶(1)的前角端,其特征在于, A柱(5)下端点(7)围绕A柱上端点(6)转动至A柱(5)正下方的结构,A柱的下端点(7)固定在A柱(5)支撑架(8)延伸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合玉
申请(专利权)人:张合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