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气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56605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4 0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保持油压室内的油压的通气构造。在具有将缸油室(83)和大气连通的连通路(12)、配置在连通路(12)内部的阀杆(13)的通气构造(10)中,在该连通路(12)的缸油室(83)侧形成阀杆收纳部(14),其经由可从缸油室(83)排出气体并且保持缸油室(83)内的油压的间隙(18)而配置阀杆(13),在连通路(12)的大气侧形成向大气开放的排气部(15)。另外,在连通路(12)的内周面形成将间隙(18)向排气部(15)开放的坑槽部(16)、限制阀杆(13)向排气部(15)侧移动的限制部(1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通气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将油压式离合器装置的油压室和大气连通的连通路配置有阀杆的通气构造。
技术介绍
目前,已知有在缸套的侧面设置开口且通过该开口将形成于缸套内部的油压室与大气连通的通气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平11-141661号公报但是,在现有的通气构造中,利用在缸套的侧面简单地形成的孔构成,故而在将气体排气时,动作油会经由该孔而漏出。因此,油压室内的油压下降,难以保持油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设立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持油压室内的油压的通气构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通气构造具有将油压式离合器装置的油压室和大气连通的连通路、配置在所述连通路内部的阀杆。在此,在所述连通路的油压室侧形成经由可排出气体且保持所述油压室内的油压的间隙而配置所述阀杆的阀杆收纳部,在所述连通路的大气侧形成向大气开放的排气部。进而,在所述连通路的内周面形成将所述间隙向所述排气部开放的坑槽部、限制所述阀杆向所述排气部侧的移动的限制部。在本专利技术的通气构造中,在形成于将油压室和大气连通的连通路的阀杆收纳部经由间隙而配置有阀杆。另外,在该连通路的内周面形成有将间隙向排气部开放的坑槽部、限制阀杆向排气部侧移动的限制部。在此,阀杆与阀杆收纳部之间的间隙可将气体排出且保持油压室内的油压。即,油压室内的气体由油压室内的压力而通过了间隙之后,经由坑槽部向排气部排出。另一方面,油压室内的动作油不能通过间隙,阻止自油压室的排出。由此,能够进行动作油中的气体的顺畅排气且保持油压室内的油压。另外,通过在连通路的内周面形成有限制部,即使油压室内的压力作用于阀杆,也能够防止阀杆向排气部侧移动,确保阀杆的油压耐力。其结果,能够使通气构造具有适当的油压保持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适用了实施例1的通气构造的混合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整体概略图;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混合驱动力传递装置中的电动机和离合器单元的构成的主要部分剖面图;图3是图2中的A部的放大图;图4A是图3中的B部的放大图,是表示阀杆配置在连通路的中心位置的状态的图;图4B是图3中的B部的放大图,是表示阀杆在偏离连通路的中心的位置配置的状态的图;图5是说明实施例1的连通路和油路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实施例1的通气构造中的气体排出路径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在实施例1的通气构造中利用油压按压阀杆的状态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例1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通气构造的方式进行说明。(实施例1)首先,将实施例1的通气构造的构成分成“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整体构成”、“电动机和离合器单元的构成”、“通气构造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整体构成”图1是表示适用了实施例1的通气构造的混合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整体概略图。以下,基于图1对实施例1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实施例1的混合驱动力传递装置,如图1所示,具有发动机Eng、电动机和离合器单元(油压式离合器装置)M/C、变速器单元T/M、发动机输出轴1、离合器轮毂轴2、离合器轮毂3、离合器鼓轴4、变速器输入轴5、离合器鼓6、多板干式离合器7、从动缸8、电动机/发电机9。另外,对多板干式离合器7的联接和释放进行油压控制的从动缸8通常称为“CSC(ConcentricSlaveCylinder)”。实施例1的混合驱动力传递装置在将作为通常开放的多板干式离合器7开放时,将电动机/发电机9和变速器输入轴5经由离合器鼓6和离合器鼓轴4连结,成为“电动车行驶模式”。另外,在通过从动缸8将多板干式离合器7油压联接时,离合器轮毂3和离合器鼓6联接,经由缓冲器20将发动机输出轴1和离合器轮毂轴2连结。而且,将发动机Eng和电动机/发电机9连结,成为“混合动力车行驶模式”。所述电动机和离合器单元M/C具有多板干式离合器7、从动缸8、电动机/发电机9。多板干式离合器7与发动机Eng连接,对来自发动机Eng的驱动力传递进行离合。从动缸8对多板干式离合器7的联接和开放进行油压控制。电动机/发电机9配置在多板干式离合器7的离合器鼓6的外周位置,在与变速器输入轴5之间进行动力传递。在该电动机和离合器单元M/C通过O型环81a保持密封性且设有向从动缸8的第一离合器压力油路84(参照图5)及具有通气构造10的缸套81。所述电动机/发电机9为同步型交流电动机,具有与离合器鼓6一体设置的转子支承框架91、被支承固定在转子支承框架91上且埋入有永久磁铁的转子92。而且,具有经由气隙93而配置在转子92上且固定在缸套81上的定子94、卷绕在定子94上的定子线圈95。另外,在缸套81上形成有使冷却水流通的冷却水套96。所述变速器单元T/M与电动机和离合器单元M/C连接,具有变速器壳体41、V带式无级变速器机构42、油泵O/P。V带式无级变速器机构42内设于变速器壳体41,在两个带轮之间卷挂V型带,通过使带接触半径变化而可得到无级的变速比。油泵O/P为制成向必要部位的油压的油压源,将油泵压作为原压,将来自对向带轮室的变速油压及离合器和制动器油压等调压的未图示的控制阀的油压向必要部位引导。在该变速器单元T/M还设有前进后退切换机构43、油罐44、端板45。端板45具有未图示的第二离合器压力油路。所述油泵O/P通过将变速器输入轴5的旋转驱动扭矩经由链条驱动机构传递而进行泵驱动。链条驱动机构具有伴随变速器输入轴5的旋转驱动而旋转的驱动侧链轮51、使泵轴57旋转驱动的从动侧链轮52、卷绕在两链轮51、52上的链条53。驱动侧链轮51夹装在变速器输入轴5与端板45之间,相对于固定在变速器壳体41的定子轴54,经由衬套55被可旋转地支承。而且,经由在变速器输入轴5花键嵌合且相对于驱动侧链轮51爪嵌合的适配器56传递来自变速器输入轴5的旋转驱动扭矩。“电动机和离合器单元的构成”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混合驱动力传递装置中的电动机和离合器单元的构成的主要部分剖面图。以下,基于图2对实施例1的电动机和离合器单元的构成进行说明。所述离合器轮毂3经由离合器轮毂轴2与发动机Eng的发动机输出轴1连结(参照图1)。如图2所示,在该离合器轮毂3,通过花键结合而保持多板干式离合器7的驱动板71(离合器板)。所述离合器鼓6与变速器单元T/M的变速器输入轴5连结。如图2所示,在该离合器鼓6,通过花键结合而保持多板干式离合器7的驱动板72(离合器板)。所述多板干式离合器7通过交替地配列多个在两面贴合有摩擦片73、73的驱动板71、驱动板72而夹装在离合器轮毂3与离合器鼓6之间。即,通过将多板干式离合器7联接,可进行离合器轮毂3与离合器鼓6之间的扭矩传递,通过将多板干式离合器7开放,将离合器轮毂3与离合器鼓6之间的扭矩传递截断。所述从动缸8为对多板干式离合器7的联接和开放进行控制的油压促动器,配置在变速器单元T/M与离合器鼓6之间的位置。该从动缸8如图2所示,具有缸套81、活塞82、缸油室(油压室)83、第一离合器压力油路84(参照图5)、通气构造10。另外,在活塞82与多板干式离合器7之间,如图2所示,夹装有滚针轴承85、活塞臂86、复位弹簧87、臂固定板88。所述活塞82在缸套81的缸孔80内可滑动地设置。所述缸油室83为在缸孔80的内侧通过活塞82划分的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通气构造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气构造,其具有将油压式离合器装置的油压室和大气连通的连通路、配置在所述连通路内部的阀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通路的油压室侧形成经由保持所述油压室内的油压且可排出气体的间隙而配置所述阀杆的阀杆收纳部,在所述连通路的大气侧形成向大气开放的排气部,在所述连通路的内周面形成将所述间隙向所述排气部开放的坑槽部、限制所述阀杆向所述排气部侧的移动的限制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10.04 JP 2012-2221431.一种通气构造,其具有将油压式离合器装置的油压室和大气连通的连通路、配置在所述连通路内部的阀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通路的油压室侧形成经由保持所述油压室内的油压且可排出气体的间隙而配置所述阀杆的阀杆收纳部,在所述连通路的大气侧形成向大气开放的排气部,在所述连通路的内周面形成限制所述阀杆向所述排气部侧的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原弘树藤泽英树小坂昌广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