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光成专利>正文

汽车辅助制动防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7015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汽车辅助制动防滑装置,包括有辅助制动器、收放机构和操纵装置,操纵装置操纵收放机构实现辅助制动器的收放,辅助制动器的“U”形框架内装有防滑轮和摩擦轮,防滑轮位于摩擦轮下方,防滑轮轮轴及摩擦轮轮轴每端上的齿轮间通过一对设于支撑板上的中间齿轮啮合。在汽车制动同时,放下辅助制动器,使摩擦轮和防滑轮分别与车胎和地面相抵,实现辅助制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辅助制动效果好、防车轮抱死、防滑性能佳的特点。(*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作用在轮胎面上的一种汽车辅助制动防滑装置。现有的汽车辅助制动装置包括辅助制动器、收放机构和操纵装置,在汽车制动的同时,由操纵装置操纵收放机构将制动器放于车轮前下方,制动器上的制动件与车轮及地面相抵,起到对汽车的辅助制动作用。目前公开的几种汽车辅助制动装置,其制动器上的制动件与车轮及地面间均为滑动摩擦,在地面较滑(如地面结冰或有油)时,由于制动件与车轮相抵,使车轮抱死现象加剧,防止车辆滑行的效果不佳,车辆易出现横向打滑。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辅助制动防滑装置,该装置用于汽车辅助制动时,不但有较好的辅助制动作用,又可在刹车过急时防止车轮抱死,起到较好的防滑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汽车辅助制动防滑装置包括辅助制动器、收放机构和操纵装置,辅助制动器的结构为两套杆与横梁固接,两竖梁部分伸于套杆内,竖梁与横梁间连有拉簧,装有扭簧的横轴装在两竖梁下部,两收放杆及一拨杆的一端与横轴固接,一气缸的下端固接有一横杆,横杆的两端伸于竖梁上的凹槽内,一曲柄的两端分别与拨杆的另一端及气缸的下端铰接,气缸内设有活塞,联于活塞上的活塞杆上端与横梁抵靠;辅助制动器的结构为两支承板与一挡板固接构成“U”形框架,在该“U”形框架内装有防滑轮和摩擦轮,防滑轮位于摩擦轮下方、且两者的轮轴装于支承板上,防滑轮轮轴轴端上的齿轮与摩擦轮轮轴轴端上的齿轮间通过一对设于支撑板上的中间齿轮啮合;操纵装置包括有操纵杆、拉杆、二位三通气阀及贮气罐,拉杆连于操纵杆与二位三通气阀间;两收放杆的另一端与辅助制动器的“U”形框架上部铰接,二位三通气阀中的两接口分别与贮气罐和气缸相接、另一接口通大气。将本技术的横梁固定于车厢的底部,操纵杆设于驾驶室内,贮气罐及二位三通气阀固定在车身的适宜处,并校对好辅助制动器的下落位置,保证其落下到位时处于车轮的前下方,即可使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由操纵装置的操纵杆通过拉杆操纵二位三通气阀,使贮气罐与气缸连通,气缸进气,由于气缸活塞杆的上端被横梁抵住,在气压的作用下,气缸向下移动,横杆沿竖梁上的凹槽向下移动,同时曲柄带动拨杆及横轴转动,收放杆随横轴转动放下,横杆移动至凹槽的下端后收放杆垂直,横杆随气缸的继续下移带动竖梁克服拉簧的拉力向下移动,直至辅助制动器的防滑轮触地,此时,摩擦轮与汽车轮紧靠,由摩擦轮及防滑轮实现辅助制动及防滑的目的;制动完成后,由操纵杆操纵二位三通气阀使贮气罐与气缸断开,并使气缸内腔通大气,拉簧拉动竖梁上移,同时扭簧转动横轴将收放杆连同辅助制动器抬起,直至气缸的活塞与气缸底相抵、横杆与竖梁上凹槽的上端相抵、竖梁与横梁相抵,本装置即完成收拢过程。本装置在辅助制动时,防滑轮触地后随刹车的惯性向前滚动,防滑轮通过其轮轴上的齿轮、支架板上的二中间齿轮及摩擦轮轮轴上的齿轮使摩擦轮反向转动。因此与车轮紧靠的摩擦轮会在刹车后摩擦车轮向前作一定的转动,起到了刹车时防止车轮抱死的目的,这样,在路面较滑时可防止汽车横向打滑。本技术具有辅助制动效果好、防滑性能佳的特点。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参见图1,横梁9为空腹梁。气缸5内设有活塞6,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如下结构使“活塞杆上端与横梁9相抵”,联于活塞6上的活塞杆由外套杆7a和内螺杆7b相互旋合构成,内螺杆7b的上端装有圆锥齿轮12,在横梁9内设有转轴11,转轴11上装有圆锥齿轮10,两圆锥齿轮10、12的啮合使得活塞杆上端与横梁9相抵。外套杆7a上端外侧有二凸耳13,气缸5上端面设有与凸耳13对应的二凹槽14。当活塞6与气缸5底部相靠、凸耳13落于凹槽14内时,由转动转轴10通过圆锥齿轮10、12可调节气缸5的高度。操纵装置包括有操纵杆3、拉杆2、贮气罐4及二位三通气阀1。二位三通气阀1中的二接口与贮气罐4和气缸5相接、另一接口通大气,并由手柄3通过拉杆2控制。下部装有横轴18的竖梁17与横梁9间由拉簧8相连。收放杆19及摆杆16的一端固定于横轴18上,曲柄15的一端与缸体5下部铰接,曲柄15的另一端与摆杆18铰接。辅助制动器的两支承板27与一挡板21固接构成“U”形框架,防滑轮25和摩擦轮28装于“U”形框架内,防滑轮轮轴24、摩擦轮轮轴20装于支承板27上,防滑轮轮轴24轴端上的齿轮26与摩擦轮轮轴20轴端上的齿轮22间通过一对设于支撑板27上的中间齿轮23啮合。“U”形框架的上部与收放杆19的下端铰接。图1所示为本装置的工作状态,在此状态,摩擦轮28与汽车轮38相靠,防滑轮25与地面相抵。本装置辅助制动时,防滑轮25触地后随刹车的惯性向前滚动,防滑轮25通过其轮轴上的齿轮26、支架板27上的二中间齿轮23及摩擦轮轮轴20上的齿轮22传动摩擦轮28与之反向转动,因此与汽车轮38紧靠的摩擦轮28会在刹车后摩擦汽车轮38向前作一定的转动,起到了刹车时防止车轮抱死的目的。另外,为提高防滑效果,防滑轮25的表面均布有凸齿25′。参见图2,在横梁9下部固连有二套杆29,竖梁17部分伸套杆29内,通过套杆29的导向,可保证竖梁17上下垂直移动。二竖梁17与螺杆33旋接,螺杆33的上端装有圆锥齿轮31,装于横梁9上的转轴11上还装有二个可与圆锥齿轮31啮合的圆锥齿轮30,图2中圆锥齿轮31与30间为脱离状态。圆锥齿轮30、10的各参数相同,圆锥齿轮31与12的各参数相同。横杆34通过斜梁39与气缸5相连,横杆34的两端伸于竖梁17上的凹槽17′内。横轴18装于竖梁17下端,套在横轴18上的扭簧35一端固定于横轴上、另一端固定于竖梁17上。收放杆19上端固定在横轴18上、下端通过轴36与支承板27铰接。摩擦轮28的表面轮廓为与汽车轮胎表面相吻合的曲面、材质为橡胶。另外,为防止行车时拉簧8意外断裂,造成竖梁17脱落,套杆29的两壁上开有通槽29′,竖梁17上固设有防脱销37,防脱销37伸于通槽29′内。图2所示的辅助制动器摩擦轮28与防滑轮25的配置为二组,为专用于载重汽车每侧的双后轮的辅助制动器。其中,防滑轮25每组为四个,二摩擦轮28共用一根摩擦轮轮轴20,八个防滑轮25共用一根防滑轮轮轴24,由齿轮22、26及中间齿轮23组成的齿轮组为四组。圆锥齿轮10、12始终啮合,在收拢状态时,圆锥齿轮30、31啮合;凸耳13位于凹槽14内;横杆34与凹槽17′上端相抵。因满足上述条件,用摇把32转动转轴11,可使气缸5及竖梁17同时等距离上、下移动。根据不同车型的车厢底侧高度的不同或车辆满载与空载时车厢底侧高度的不同,出车前应调整好气缸5及竖梁17的高度,一般以收放杆竖直后,防滑轮距地2-4cm为宜。权利要求1.汽车辅助制动防滑装置,包括有辅助制动器、收放机构和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收放机构的结构为两套杆(29)与横梁(9)固接,两竖梁(17)部分伸于套杆(29)内,竖梁(17)与横梁(9)间连有拉簧(8),装有扭簧(35)的横轴(18)装在两竖梁(17)下部,两收放杆(19)及一拨杆(16)的一端与横轴(18)固接,一气缸(5)的下端固接有一横杆(34),横杆(34)的两端伸于竖梁(17)上的凹槽(17′)内,一曲柄(15)的两端分别与拨杆(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汽车辅助制动防滑装置,包括有辅助制动器、收放机构和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收放机构的结构为:两套杆(29)与横梁(9)固接,两竖梁(17)部分伸于套杆(29)内,竖梁(17)与横梁(9)间连有拉簧(8),装有扭簧(35)的横轴(18)装在两竖梁(17)下部,两收放杆(19)及一拨杆(16)的一端与横轴(18)固接,一气缸(5)的下端固接有一横杆(34),横杆(34)的两端伸于竖梁(17)上的凹槽(17′)内,一曲柄(15)的两端分别与拨杆(16)的另一端及气缸(5)的下端铰接,气缸(5)内设有活塞(6),联于活塞(6)上的活塞杆上端与横梁(9)抵靠;辅助制动器的结构为:两支承板(27)与一挡板(21)固接构成“U”形框架,在该“U”形框架内装有防滑轮(25)和摩擦轮(28),防滑轮(25)位于摩擦轮(28)下方、且两者的轮轴装于支承板(27)上,防滑轮轮轴(24)轴端上的齿轮(26)与摩擦轮轮轴(20)轴端上的齿轮(22)间通过一对设于支撑板(27)上的中间齿轮(23)啮合;操纵装置包括有操纵杆(3)、拉杆(2)、二位三通气阀(1)及贮气罐(4),拉杆(2)连于操纵杆(3)与二位三通气阀(1)间;两收放杆(19)的另一端与辅助制动器的“U”形框架上部铰接,二位三通气阀(1)中的两接口分别与贮气罐(4)和气缸(5)相接、另一接口通大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光成
申请(专利权)人:于光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