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相悬浮法氯化聚氯乙烯合成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84061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1 0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酸相悬浮法氯化聚氯乙烯,原材料包括聚氯乙烯专用料、盐酸、分散剂A、分散剂B和引发剂,其质量比为聚氯乙烯专用料:盐酸:分散剂A:分散剂B:引发剂=10~20:50~90:0.2~0.3:0.2~0.6:0.015~0.05。本发明专利技术用酸相法为反应介质进行氯化反应,母液可以循环使用,在一些条件相同情况下,酸相法比水相法氯化反应温度可以低10℃,产品质量一样,有效减小能耗,提高经济效益。在相同温度下酸相法氯化比水相法氯化氯原子分布更均匀,产品的质量更好,用氯总量酸相法比水相法相对要少一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合成材料领域,具体的涉及酸相悬浮法氯化聚乙烯合成工艺。
技术介绍
氯化聚氯乙烯是由聚氯乙烯( PVC )树脂氯化改性制得,是一种新型工程塑料。其为白色粉末,不易燃烧,耐浓酸、浓碱液、矿物油等,制品在沸水中不变形,比聚氯乙烯易溶于酯类、酮类、芳香烃等有机溶剂。用于制耐腐蚀漆、胶粘剂和合成纤维等。氯化聚氯乙烯的合成工艺主要采用水相悬浮法,六十年代美国的古德里奇公司的水相悬浮法CPVC工业化装置投入生产,继后德、英、法、比利时、日和前苏联等国相继对水相法CPVC进行研究,并建立了生产装置。目前世界总生产已超过10万吨/年,古德里奇公司是生产水相悬浮法CPVC最大的公司,生产能力3.4万吨/年。我国购进1吨美国的CPVC人民币价5-6万元。国内七十年代安徽省化工研究院对水相悬浮法进行研究,90年项目通过化工部技术鉴定,91年通过国家科委对该项目的攻关验收。但是整体技术水平与国外相差较大。目前使用水相悬浮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合成过程中温度需要达到100℃,而PVC对光和热的急稳定性差,在100℃时开始分解出氯化氢,使其变色由白色                                                 浅黄色红色 黑色。在氯化反应中加的引发剂和紫外线光引发,会使PVC发生光氧化分解,使主链碳碳键断裂,产品质量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
技术介绍
的问题,研究了一种酸相悬浮法氯化聚氯乙烯合成工艺,酸相法比水相法在同样的条件下,氯化反应速度快,氯原子在PVC碳主链上分布相对均匀。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酸相悬浮法氯化聚氯乙烯,原材料包括聚氯乙烯专用料、盐酸、分散剂A、分散剂B和引发剂,其质量比为聚氯乙烯专用料:盐酸:分散剂A:分散剂B:引发剂=10~20:50~90:0.2~0.3:0.2~0.6:0.015~0.05。所述盐酸浓度为10~25%。所述聚氯乙烯专用料为齐鲁石化研究院的QS-C62或QS-C65聚氯乙烯专用料。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物系列。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 所述分散剂A为吡咯烷酮系列。所述分散剂B为纳米、微米二氧化硅系列或硅溶胶系列。一种酸相悬浮法氯化聚氯乙烯合成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聚氯乙烯专用料与盐酸、分散剂A、分散剂B、引发剂按上述配比投入反应釜内进行搅拌,慢慢升温乳化至80℃时进行通氯赶出釜内空气,控制反应釜温度为85℃?90℃,直至通入的氯气量与原料的比值为0.3~0.6:1,反应 90~250分钟后反应终止;2、降温至80℃时开启压缩空气阀赶除反应釜内残留氯气30分钟小时,降温至40℃时将反应釜内物料放至脱酸槽内进行物料与盐酸母液分离,母液回收,物料用工艺水洗涤至PH值为6时,再投入反应釜内,加入工艺水和碱使PH控制在8,中和120分钟后降温出料,用工艺水洗涤去除盐份,离心后在70℃下烘箱干燥除去水份后,合格出料。酸相法生产CPVC的合成原理:     PVC专用料在酸相介质中,依靠光、热、引发剂等作用下反应生成CPVC在PVC氯化过程中,氯分子在酸相中的歧化度比水相介质中要大小,PVC颗粒在酸相介质中比水相介质中亲和力要好。氯可以取代PVC分子链中亚甲基-CH2-上的氢,也可以取代含氯亚甲基-CHCl-上的氢。酸相介质的氯化工艺使氯取代亚甲基-CH2-上的氢比例会增加,CPVC热稳定性会更高。随着含氯量的增高CPVC分子链上可能出现四种结构单元(1)-CH2-CHCl-;(2)-CHCL-CHCL-;(3)-CH2-CCl2-;(4)-CHCl-CCL2-。在PVC氯化时,氯首先进攻的不是-CHCL-基团,而是-CH2-基团,因此CPVC分子链中新生成的主要是(1),(2)二氯乙烯链节。当含氯量高于64%时能产生极性较小的-CH2-CCL2-结构。常用的CPVC含氯量63?69%之间,当含氯量≧70%时会有少量的-CHCl-CCL2-结构。实际CPVC分子链由结构(1)(2)为主(3)很少量三种链节组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用酸相法为反应介质进行氯化反应,母液可以循环使用,在一些条件相同情况下,酸相法比水相法氯化反应温度可以低10℃,产品质量一样,有效减小能耗,提高经济效益。在相同温度下酸相法氯化比水相法氯化氯原子分布更均匀,产品的质量更好,用氯总量酸相法比水相法相对要少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酸相悬浮法氯化聚氯乙烯合成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10kgPVC专用料与10?25%盐酸50立升、分散剂A200g、分散剂B200g、引发剂15g投入反应釜,开启搅拌,慢慢升温乳化至80℃时进行通氯赶釜内空气,当釜温至85℃后通氯控制反应釜温度为85℃?90℃,直至达到反应所需要的氯量(原料:氯量=1:0.3)和反应时间(90分钟)后反应终止,降温至80℃开启压缩空气阀赶除反应釜内残留氯气30分钟,降温至40℃放料至脱酸槽内物料与盐酸母液分离,母液回收,物料用工艺水洗涤至PH值为6时,再投入反应釜加工艺水加碱PH控制在8左右,中和120分钟后降温出料工艺水洗涤去除盐份,离心后在70℃下烘箱干燥除去水份后,合格出料。实施例2:将15kgPVC专用料与10?25%盐酸70立升分散剂A250g、分散剂B500g、引发剂30g投入反应釜,开启搅拌,慢慢升温乳化至80℃时进行通氯赶釜内空气,当釜温至85℃后通氯控制反应釜温度为85℃?90℃,直至达到反应所需要的氯量(原料:氯量=1:0.52)和反应时间(180分钟)后反应终止,降温至80℃开启压缩空气阀赶除反应釜内残留氯气0.5小时,降温至40℃放料至脱酸槽内物料与盐酸母液分离,母液回收,物料用工艺水洗涤至PH值为6时,再投入反应釜加工艺水加碱PH控制在8,中和120分钟后降温出料工艺水洗涤去除盐份,离心后在70℃下烘箱干燥除去水份后,合格出料。实施例3:将20kgPVC专用料与10?25%盐酸90立升、分散剂A300g、分散剂B600g、引发剂50g投入反应釜,开启搅拌,慢慢升温乳化至80℃时进行通氯赶釜内空气,当釜温至85℃后通氯控制反应釜温度为85℃?90℃,直至达到反应所需要的氯量(原料:氯量=1: 0.6)和反应时间(250分钟)后反应终止,降温至80℃开启压缩空气阀赶除反应釜内残留氯气0.5小时,降温至40℃放料至脱酸槽内物料与盐酸母液分离,母液回收,物料用工艺水洗涤至PH值为6时,再投入反应釜加工艺水加碱PH控制在8,中和120分钟后降温出料工艺水洗涤去除盐份,离心后在70℃下烘箱干燥除去水份后,合格出料。酸相悬浮法较水相悬浮法的优点:1、氯分子在水相中部分氯分子歧化,CL2+H20    HCL+HCL0。氯分子在盐酸中,因盐酸有大量HCL会抑制歧化,盐酸有比较多的CL-有利于氯化反应,使用氯分子总量比水相法要少一些;2、盐酸水溶液于聚氯乙烯的亲和力比水相法要好;3、PVC对光和热的急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酸相悬浮法氯化聚氯乙烯,其特征在于:原材料包括聚氯乙烯专用料、盐酸、分散剂A、分散剂B和引发剂,其质量比为聚氯乙烯专用料:盐酸:分散剂A:分散剂B:引发剂=10~20:50~90:0.2~0.3:0.2~0.6:0.015~0.0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酸相悬浮法氯化聚氯乙烯,其特征在于:原材料包括聚氯乙烯专用料、盐酸、分散剂A、分散剂B和引发剂,其质量比为聚氯乙烯专用料:盐酸:分散剂A:分散剂B:引发剂=10~20:50~90:0.2~0.3:0.2~0.6:0.015~0.0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酸相悬浮法氯化聚氯乙烯,其特征在于:所述盐酸浓度为10~2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酸相悬浮法氯化聚氯乙烯,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氯乙烯专用料为齐鲁石化研究院的QS-C62或QS-C65聚氯乙烯专用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酸相悬浮法氯化聚氯乙烯,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物系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酸相悬浮法氯化聚氯乙烯,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 。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酸相悬浮法氯化聚氯乙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A为吡咯烷酮系列。
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剑平朱晓芹陈凌峰徐晨曦王树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煦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