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后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64314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9 14:41
车身后部结构(10)具有:包含加强L字形截面部(56)的后面板加强件(23);包含内侧L字形截面部(65)的后梁部(25);和由上加强延伸部(28)及后面板侧延伸部(29)构成的角面板(27)。在加强L字形截面部上具有第1棱线(52),在内侧L字形截面部上具有第2棱线(77)。上加强延伸部具有与各L字形截面部连续的上L字形截面部(89),并且具有与各棱线连续的第3棱线(86)。后面板侧延伸部(29)具有将角部闭合截面部(81)分隔的隔板部(9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身后部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其中,在车身后部设有后外壁,从后外壁立起有后梁部,且在后外壁及后梁部的交叉部上设有角面板。
技术介绍
在车身后部结构中,后外壁从车身的形成地板部等的后底板的后端向上方立起,由立起的后外壁形成行李箱(车室)的后部。后外壁通过从后底板的后端向上方立起的后面板外构件及后面板内构件而形成为中空状的闭合截面(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但是,专利文献1的后外壁通过后面板外构件及后面板内构件而形成为较大的中空状的闭合截面。因此,难以确保后外壁的刚性、强度,要求研究在后外壁上输入有载荷时,如何抑制因输入的载荷而导致后外壁发生压溃变形。在车身后部结构中,在后外壁中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连结有后梁,且后梁与车顶侧梁连结。通过将后梁连结在后外壁的外侧端部,由后外壁的上部及后梁形成车室的后部开口部。因此,在后外壁形成为较大的中空状的闭合截面的情况下,在后外壁及后梁之间难以良好地传递载荷,而还要求研究如何在后外壁及后梁之间良好地传递载荷。作为抑制后外壁的压溃变形、且在后外壁及后梁之间良好地传递载荷的对策,考虑在后外壁的内部设置隔板部并通过隔板部分隔闭合截面。通过利用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身后部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具有:后面板外构件,其从车身的后底板的后端向上方立起,并形成将车室与外部隔开的后外壁;后面板加强件,其接合在该后面板外构件的车室内侧面上,由此,在所述车身的后部开口部的下缘,与所述后面板外构件一起构成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下部闭合截面部;后梁部,其从所述后面板外构件的车宽方向外侧向上方立起,并通过所述后部开口部中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缘构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侧部闭合截面部;以及角面板,其接合在所述后面板外构件及所述后梁部上,由此,构成在所述后部开口部的凹状的角部中使所述下部闭合截面部及所述侧部闭合截面部连续的角部闭合截面部,所述车身后部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后面板加强件包括由以下部分构成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8.31 JP 2012-1915541.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具有:后面板外构件,其从车身的后底板的后端向上方立起,并形成将车室与外部隔开的后外壁;后面板加强件,其接合在该后面板外构件的车室内侧面上,由此,在所述车身的后部开口部的下缘,与所述后面板外构件一起构成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下部闭合截面部;后梁部,其从所述后面板外构件的车宽方向外侧向上方立起,并通过所述后部开口部中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缘构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侧部闭合截面部;以及角面板,其接合在所述后面板外构件及所述后梁部上,由此,构成在所述后部开口部的凹状的角部中使所述下部闭合截面部及所述侧部闭合截面部连续的角部闭合截面部,所述车身后部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后面板加强件包括由以下部分构成的L字形截面部:上表面,其从所述后部开口部的开口凸缘部向车辆前方侧延伸;和下垂面,其在与该上表面的前端之间经由第1棱线向下方垂下,所述后梁部包括由以下部分构成的L字形截面部:侧面,其从所述后部开口部的所述开口凸缘部向车身前方延伸;和延伸面,其在与该侧面的前端之间经由第2棱线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所述角面板具有:上加强延伸部,其具有与所述后面板加强件及所述后梁部的各L字形截面部连续的L字形截面部,在该L字形截面部上具有与所述第1棱线及所述第2棱线连续的第3棱线;和后面板侧延伸部,其与该上加强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海老原大辅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