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后部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16056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7 05: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后部构造,能够避免车室的狭小化,并提高后轮罩的刚性和强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后部构造(1)的特征在于,具有后轮罩(5)和后侧车架(2),后轮罩(5)具有:后减震器收纳部(8),其向车宽方向内侧膨出,用于收纳后减震器(20);以及后减震器支承部(9),其设置在后减震器收纳部(8)的上壁,用于支承后减震器(20),后侧车架(2)沿着后减震器收纳部(8)延伸,在后减震器收纳部(8)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棱线(10),在后减震器收纳部(8)的车宽方向外侧,设置有沿棱线(10)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加固部件,加固部件的下端支承于后侧车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后部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后部构造。
技术介绍
在以往的车辆后部构造中,为了形成用于收纳后减震器的空间,使后轮罩的一部分向车内侧膨出成形。以下,将膨出成形后的后轮罩的一部分称为后减震器收纳部。并且,在后减震器收纳部的上壁,设置有用于支承后减震器的后减震器支承部,后减震器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状态收纳在后减震器收纳部。在这里,在下述专利文献1的车辆后部构造中,在后轮罩设置有加固部件。这是为了防止后减震器的上顶载荷经由后减震器支承部传递到后减震器收纳部,而导致包括后减震器收纳部在内的后轮罩整体变形。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282095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加固部件设置在后轮罩的车内侧,因此成为车室的狭小化的重要原因。于是,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所述背景而完成的专利技术,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后部构造,其能够避免车室的狭小化,并提高后轮罩的刚性和强度。作为解决所述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后部构造具有:后轮罩,其用于收纳后轮;以及后侧车架,其在车辆的车宽方向外侧沿着所述后轮罩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后侧车架用于支承所述后轮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罩具有: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后部构造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后部构造,具有:后轮罩,其用于收纳后轮;以及用于支承所述后轮罩的后侧车架,其在车辆的车宽方向外侧沿着所述后轮罩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所述车辆后部构造的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罩具有:后减震器收纳部,其向车宽方向内侧膨出,用于收纳后减震器;以及后减震器支承部,其设置在所述后减震器收纳部的上壁,用于支承所述后减震器,在所述后减震器收纳部设置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棱线,在所述后减震器收纳部的车宽方向外侧,设置有沿所述棱线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加固部件,所述加固部件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后侧车架。

【技术特征摘要】
2013.10.04 JP 2013-2096991.一种车辆后部构造,具有:后轮罩,其用于收纳后轮;以及用于支承所述后轮罩的后侧车架,其在车辆的车宽方向外侧沿着所述后轮罩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所述车辆后部构造的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罩具有:后减震器收纳部,其向车宽方向内侧膨出,用于收纳后减震器;以及后减震器支承部,其设置在所述后减震器收纳部的上壁,用于支承所述后减震器,在所述后减震器收纳部设置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棱线,在所述后减震器收纳部的车宽方向外侧,设置有沿所述棱线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加固部件,所述加固部件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后侧车架,所述棱线设置在所述后减震器的前后,所述加固部件具有:第1加固部件,其沿着设置在比所述后减震器靠前方的棱线并与该靠前方的棱线重叠地在上下方向延伸;和第2加固部件,其沿着设置在比所述后减震器靠后方的棱线并与该靠后方的棱线重叠地在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1加固部件在与所述后减震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立胁正章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