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车辆制动系统的电液控制模块及其安装支架和车辆。电液控制模块包括固定在一起的电子控制单元和液压调节单元,并且具有至少一个销孔和仅一个用于借助固定螺钉将电液控制模块固定到安装支架上的螺纹孔。安装支架包括用于将电液控制模块固定在安装支架上的第一固定结构和用于将安装支架固定在车体上的第二固定结构,第一固定结构包括一体形成在安装支架上的柱销和仅一个供固定螺钉穿过的圆孔。通过将安装支架上一体形成的柱销插入到电液控制模块上形成的销孔之一中,并将一个固定螺钉穿过安装支架上形成的圆孔拧入到电液控制模块上形成的螺纹孔中,电液控制模块被固定到安装支架上,进而通过第二固定结构固定到车辆的车体上。(*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制动系统的电液控制模块及其安装支架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具体而言,涉及用于车辆制动系统的电液控制模块和用于将该电液控制模块安装到车辆上的安装支架。
技术介绍
在车辆行驶中当驾驶员用力踩下制动踏板进行紧急制动时,如果施加到车轮上的制动力超过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车轮就会被抱死。前轮被抱死会导致驾驶员无法控制车辆的行驶方向,而后轮被抱死则极易发生侧滑现象。为此,防抱死制动系统(ABS,Ant1-lock Brake System)作为一种主动安全装置已广泛应用于车辆上。在制动过程中,ABS系统根据来自车轮速度传感器的信号检测车轮的抱死状态,当检测到某一车轮趋于抱死时,通过控制相应轮缸的进液电磁阀和出液电磁阀,使该车轮处的制动压力反复地经历“增大一保持一减小”的调控过程,从而将该车轮的滑动率控制在峰值附着系数滑动率的附近范围内。由此,防止了因制动力过大而导致车轮完全抱死,并且实现了最佳的制动效果,从而提高了行车安全性。 ABS系统包括电子控制单元和液压调节单元,两者一起构成电液控制单元(HE⑶,Hydraulic Electronic Control Unit)。此外,电子稳定控制(ESC,Electronic StabilityControl)系统也包括这样的HE⑶。在本文中,术语“电液控制模块”主要是指HE⑶,还可以包含其他部件,例如连接到HECU的各种部件、线束和管路等。用于ABS系统的电液控制装置可称为“ABS装置”,用于ESC系统的电液控制装置可称为“ESC装置”。 图1示出了常规的ABS装置连同其安装支架的一个示例。ABS装置I通过安装支架2安装到车体上,例如在真空助力器附近固定在发动机舱内的纵梁上。如图1所示,ABS装置I在底部形成有两个螺纹孔,并且在一个侧部形成有另外一个螺纹孔。相应地,在ABS安装支架2上形成有三个通孔。三个螺钉3分别穿过ABS安装支架2上的三个通孔拧入到ABS装置I的三个螺纹孔中,由此将ABS装置I与ABS安装支架2装配在一起。在ABS安装支架2还形成有另外两个通孔4。通过将两个紧固螺栓(图中未示出)分别穿过两个通孔4和车体纵梁上相应的两个通孔并用螺母拧紧,可以将ABS安装支架2固定到车体上,并由此将ABS装置I安装到车体上。 图1中所示的ABS装置安装结构需要采用三个螺钉3来将ABS装置I固定到ABS安装支架2上,这不仅增加了物料成本,而且由于在装配时需要逐一拧紧这些螺钉,还延长了装配线上的操作工时。另外,仅使用螺钉进行固定所实现的装配质量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能够降低成本并提高装配质量的电液控制模块安装结构。 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制动系统的电液控制模块,包括电子控制单元和液压调节单元,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和所述液压调节单元固定在一起,其中,所述电液控制模块具有至少一个销孔和仅一个用于借助固定螺钉将该电液控制模块固定到安装支架上的螺纹孔。 优选地,所述螺纹孔和所述至少一个销孔形成于所述液压调节单元的壳体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螺纹孔和所述至少一个销孔形成于液压调节单元的壳体的同一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置两个销孔,这两个销孔可以分别位于螺纹孔的两侧。 在另一个可选方案中,所述螺纹孔和所述至少一个销孔可分别形成于液压调节单元的壳体的两个相邻表面上。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电液控制模块是ABS装置。 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涉及一种用于电液控制模块的安装支架,包括用于将电液控制模块固定在该安装支架上的第一固定结构和用于将该安装支架固定在车体上的第二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一体形成在安装支架上的柱销和仅一个供固定螺钉穿过的圆孔。 优选地,所述柱销和所述圆孔形成于安装支架的同一表面上。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可形成于安装支架的不同表面上,并且第二固定结构可包括多个供紧固螺栓穿过的通孔。 在另一个可选方案中,所述柱销和所述圆孔可形成于安装支架的不同表面上。 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涉及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用于车辆制动系统的电液控制模块和用于该电液控制模块的安装支架,其中,所述安装支架上一体形成的柱销插入到所述电液控制模块上形成的销孔之一中,并且一个固定螺钉穿过所述安装支架上形成的圆孔拧入到所述电液控制模块上形成的螺纹孔中,使得所述电液控制模块固定到所述安装支架上,并且所述电液控制模块与所述安装支架一起通过所述安装支架上形成的第二固定结构固定到车辆的车体上。 根据本技术,在将电液控制模块固定到安装支架上时,仅需要将一个固定螺钉穿过安装支架上形成的圆孔拧紧到电液控制模块的液压调节单元的壳体上形成的螺纹孔中。与现有技术中使用两个以上的固定螺钉相比,这不仅降低了物料成本,而且简化了装配时的操作。另外,通过将安装支架上一体形成的柱销插入到电液控制模块的液压调节单元的壳体上形成的销孔中,防止了装配之后电液控制模块和安装支架之间的相对旋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ABS装置连同其安装支架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ABS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ABS安装支架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ABS装置和图3所示的ABS安装支架在装配到一起之前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以下对本实施新型的描述以ABS装置为例,但是本技术不限于ABS装置,还可应用于ESC装置等。 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ABS装置10。ABS装置10包括电子控制单元11和液压调节单元12。本实施例中,电子控制单元11和液压调节单元12例如通过四个紧固螺栓固定在一起,形成电液控制单元HECU。电子控制单元11接收来自车轮转速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基于检测结果通过内部的处理模块进行分析处理,并向液压调节单元12输出控制信号。液压调节单元12通过相应的管路与制动主缸和制动轮缸相连接。液压调节单元12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多个电磁阀;例如,对于每个制动轮缸各设置一个常开的进液阀和一个常闭的出液阀。各电磁阀的打开/关闭状态通过来自电子控制单元11的控制信号进行控制,以便调节各个车轮处的制动轮缸中的制动压力,防止车轮发生抱死。 如图2所示,液压调节单元12大致为长方体形状,电子控制单元11位于液压调节单元12的下侧。在液压调节单元12的上方,设置有液压泵电机13,用于控制液压泵的运转。液压泵电机13可例如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到液压调节单元12上。亦即,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电子控制单元11、液压调节单元12和液压泵电机13装配在一起,形成ABS装置10。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液压泵电机13也可固定于其他部件上。 为了将ABS装置10安装到车体上,提供了如图3中所示的ABS安装支架20。ABS安装支架20包括大致为矩形平板状的主体部21,以及分别从主体部21的三个侧边先沿大致垂直于主体部21的方向延伸然后沿大致平行于主体部21的方向延伸的三个弯折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制动系统的电液控制模块,包括电子控制单元和液压调节单元,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和所述液压调节单元固定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液控制模块具有至少一个销孔和仅一个用于借助固定螺钉将该电液控制模块固定到安装支架上的螺纹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制动系统的电液控制模块,包括电子控制单元和液压调节单元,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和所述液压调节单元固定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液控制模块具有至少一个销孔和仅一个用于借助固定螺钉将该电液控制模块固定到安装支架上的螺纹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制动系统的电液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孔和所述至少一个销孔形成于所述液压调节单元的壳体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制动系统的电液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孔和所述至少一个销孔形成于所述液压调节单元的壳体的同一表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制动系统的电液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两个销孔,所述两个销孔分别位于所述螺纹孔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制动系统的电液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孔和所述至少一个销孔分别形成于所述液压调节单元的壳体的两个相邻表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制动系统的电液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液控制模块是ABS装置。7.一种用于电液控制模块的安装支架,包括用于将电液控制模块固定在该安装支架上的第一固定结构和用于将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军,林杰同,
申请(专利权)人:大陆泰密克汽车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