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座椅斜倚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6029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辆的座椅斜倚设备,包括:第一板(26),其适于安装到座垫和座椅靠背中的一个上,并具有内齿(27a);第二板(21),其适于安装到座垫和座椅靠背中的另一个上,并支撑第一板(26)使第一板(26)能够转动;柱子(32),其由第二板(21)直接地且可移动地支撑,并且具有能够与第一板(26)的内齿(27a)接合和脱离的外齿(32a);一对导引件(23a,23b),其形成在第二板(21)处并在所述导引件之间从两侧插入柱子(32),导引件(23a)包括能调整以与柱子(32)的侧表面滑动接触的柱子滑动表面(23c);以及凹部(41),其形成在所述导引件(23a)的柱子滑动表面(23c)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座椅斜^i殳备。技术背景JP2004- 105360A公开了一种传统的车辆的座椅斜倚设备,其使座 椅靠背相对于座垫倾斜。该座椅斜倚设备包括具有内齿的棘轮、以及附 接有多个能够沿径向移动的柱子的基臂。响应于绕转动轴设置的凸轮的 旋转,在棘轮的内齿接合柱子的外齿的情况下,禁止棘轮相对于基臂转 动,而且响应于绕转动轴设置的凸轮的旋转,在棘轮的内齿脱离柱子的 外齿的情况下,允许棘轮相对于基臂旋转。因此禁止和允许座椅靠背相 对于座垫的枢转式旋转,由此以适于支撑坐在座垫上的乘坐者的所需倾 斜角调整或保持座椅靠背的倾斜角。通过柱子的两个侧表面在形成于基臂处的一对导引件上滑动,每个 柱子被导引以沿径向移动。在JP2004 - 105360A中,每个导引件的面 对棘轮的表面被沿板厚度方向施加冲裁工艺,并且沿板厚方向形成多个 柱子滑动表面。也就是说,JP2004- 105360A提出了每个导引件具有以 阶梯方式形成的多个柱子滑动表面。在这种情况下,减小了每个柱子滑 动表面的冲裁量或冲压量,使得每个柱子滑动表面的连接部分的厚度与 传统结构相较而言增加了。因此,可以增强每个导引件(连接部分)抵 抗相应柱子所施加的载荷的抗剪强度,同时使基臂保持传统的板厚。同时,如上所述,因为每个导引件抵抗从相应柱子施加的载荷的抗 剪强度增加,所以响应于抗剪强度的增加导引件可以更牢固地支撑柱 子。因此,例如当座椅靠背承受冲击时,不能吸收v^够的沖击能量并且 过量载荷可施加到棘轮内齿和柱子外齿的接合部。在这种情况下,接合 可能不再稳定,并且可能不能稳定地以所需的倾斜角保持座椅靠背。因此需要一种车辆的座椅斜倚设备,其更加稳定地以所需的倾斜角 支撑座椅靠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座椅斜倚设备,其能够更加稳 定地以所需的倾斜角支撑座椅靠背。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 一种车辆的座椅斜倚设备包括第一板,其适 于安装到座垫和座椅靠背中的一个上,并具有内齿;第二板,其适于安装 到所述座垫和所述座椅靠背中的另 一个上,并支撑所述第 一板使第 一板能 够转动;柱子,其由所述第二板直接地且可移动地支撑,并且具有能够与 所述第一板的内齿接合和脱离的外齿; 一对导引件,其形成在所述第二板 处并在所述导引件之间从两侧插入所述柱子,所述导引件包括能调整以与 所述柱子的侧表面滑动地接触的柱子滑动表面;以及凹部,其形成在所述 导引件的所述柱子滑动表面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柱子滑动表面包括凹部,因此,例如 当通过柱子传递过量载荷时,形成在导引件处的凹部促进导引件的变形(塑性变形)。因此,即使当对座椅靠背施加冲击时,突起部的柱子滑 动表面的压缩从凹部开始,并且受压缩的柱子滑动表面吸收沖击能量。 因此,可以减小施加到上板的内齿和柱子的外齿之间的接合部的载荷(峰值载荷)。结果,可以保持该接合,即以更稳定的方式保持座椅靠 背的倾斜角。附图说明从以下参照附图的详细描述中将更清楚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它特征 和特性,其中图l是示出依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座椅斜倚设备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示出座椅斜倚设备的主视图;图3是沿图2的线III-III的截面图;以及图4是简单示出座椅斜倚设备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l是示出用于诸如汽车的车辆的座椅斜倚设备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示出座椅斜倚设备的主视图。 图3是沿图2的线I11-III的截面图。车辆的座椅斜倚设备基本上包括 图1、 2和3所示的沿座椅横向分别位于左侧和右侧处的结构。依据该 实施方式,图示出设置在朝向车辆前部的右侧处的结构。因此,以下描 述设置在右侧的结构,并且为了简化描述,以下将不再对位于左侧的结 构进行描述。但是,下文描述也适用于左侧的结构。如图3所示,座椅斜倚设备包括座垫框架11,座垫框架11由金属 板制成并且用作座垫的骨架。座椅靠背框架12也由金属板制成并用作 座椅靠背的骨架,并且连接到座垫框架11以便经由锁定机构20相对于 座垫绕旋转轴线O枢转地转动或倾斜。调整锁定机构20以选择性地禁 止和允许座椅靠背框架12相对于座垫框架11转动。锁定机构20主要 用来将座椅靠背框架12保持在相对于座垫框架11禁止转动的状态。因 此,将座椅靠背相对于座垫保持在适当倾斜角。以下描述锁定机构20。如图3所示,下板21 (用作第二板)牢固 地焊接到座垫框架11的内侧表面,并且通过半沖裁金属板而形成。如 图l所示,下板21形成为在其中心处具有通孔21a的环形结构。下板 21形成有接合孔21b,接合孔21b与通孔21a相连地形成并沿径向向外 凹进。下板21在其与座垫框架11相对的侧面处还形成有凹部22,凹部22 具有朝座垫框架11凹进的圆形形状。凹部22包括多个突起部23,突起 部23以预定角度设置并从凹部22的底壁突出。依据该实施方式,凹部 22形成有三个突起部23。每个突起部23包括两个沿周向彼此分离的导 引件23a和23b。突起部23的每个导引件23a和23b形成有柱子滑动 表面23c,该柱子滑动表面23c与相邻突起部23的柱子滑动表面23c平 行。柱子滑动表面23c沿径向以平面方式延伸。下板21还形成有导引 槽24,导引槽24分别设置于相邻突起部23的柱子滑动表面23c之间, 并沿径向延伸。如图l和图3所示,上板26(用作第一板)牢固地焊接到座椅靠背 框架12的内侧表面。上板26通过半冲裁金属板而形成,并且具有环形 结构,该环形结构具有与下板21的凹部22的内径大致相同的外径并具 有位于其中心的插孔26a。上板26安装到下板21,使得上板26的外周缘表面滑动地接触下板21的凹部22的内周缘表面。换言之,上板26 由下板21枢转地支撑,使得上板26相对于下板21转动。因此,座椅 靠背框架12经由下板21和上板26 (锁定机构20 )联接到座垫框架11, 使得座椅靠背框架12能够相对于座垫框架11转动。如图3所示,上板26在其与座椅靠背框架12相对的侧面处(下板 21侧)形成有第一凹部27,第一凹部27具有朝座椅靠背框架12凹进 的圆形形状。第一凹部27在其内周缘表面处形成有内齿27a。在上板 26安装到下板21时,内齿27a沿径向面向导引槽24。第一凹部27还 形成有第二凹部28,第二凹部28具有比第一凹部27的内径小的内径并 具有圆形形状。第二凹部28比第一凹部27更进一步朝座椅靠背框架12 凹进,并且i殳置成与第一凹部27共轴。在上板26安装到下板21时,由金属板制成的环形保持架29与结 合的上板26和下板21的外周缘部分配合。安装在下板21和上板26上 的保持架29防止下板21和上板26沿轴向脱落,同时允许下板21和上 板26的相对转动。在上板26安装到下板21时,通过半冲裁金属板而形成的凸轮31 容置在由凹部22、第一凹部27和第二凹部28所限定的内空间内。凸轮 31被容置成能够绕转动轴线0转动。如图1所示,凸轮31包括多个沿 径向延伸并以预定角度设置的凸轮部31a。依据该实施方式,凸轮31 包括三个凸轮部31a。此外,每个凸轮部31a形成有平行于轴向朝上板 26突出的销形突起部31b。凸轮31形成有沿轴向穿过其中心部分并具 有近似圆形且平坦截面(类似椭圆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的座椅斜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斜倚设备包括:第一板(26),其适于安装到座垫和座椅靠背中的一个上,并具有内齿(27a);第二板(21),其适于安装到所述座垫和所述座椅靠背中的另一个上,并支撑所述第一板(26)使所述第一板(26)能够转动;柱子(32),其由所述第二板(21)直接地且可移动地支撑,并且具有能够与所述第一板(26)的内齿(27a)接合和脱离的外齿(32a);一对导引件(23a,23b),其形成在所述第二板(21)处并且在所述导引件之间从两侧夹持所述柱子(32),所述导引件(23a)包括能调整以与所述柱子(32)的侧表面滑动接触的柱子滑动表面(23c);以及凹部(41),其形成在所述导引件(23a)的所述柱子滑动表面(23c)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岛康敬二本松英雄名仓干人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