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162385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18 1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半导体器件包括:半导体衬底;形成于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的功能器件;形成于所述功能器件上的MIM电容器;其中,在所述功能器件和所述MIM电容器之间形成有一屏蔽层。在此,通过在功能器件和MIM电容器之间形成一屏蔽层,隔离所述功能器件与所述MIM电容器之间的相互干扰,由此既能够避免晶圆面积的浪费又能够使得可放置于MIM电容器下的功能器件不受限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集成电路
,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电容、电阻等被动元件011-01111: 2161116111:)被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制作技术中,这些器件通常采用标准的集成电路工艺,利用掺杂单晶硅、掺杂多晶硅以及氧化膜或氮氧化膜等制成,比如多晶娃-介质膜-多晶娃^017-1118111211:01-^017)电容。由于这些器件比较接近硅衬底,器件与衬底间的寄生电容使得器件的性能受到影响,尤其在射频(即)0108电路中,随着频率的上升,器件的性能下降很快。 金属-绝缘体-金属(111, 161:81-111811181:01—161:81 )电容技术的开发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该技术将电容制作在互连层,即后道工艺(820匕£11(1 0?11116)中,既与集成电路工艺相兼容,又通过拉远被动元件与导电衬底间的距离,克服了寄生电容大、器件性能随频率增大而明显下降的弊端,使得该技术逐渐成为了集成电路中制作被动元件电容的主流。 但是,在带有1頂电容器的半导体器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如果1頂电容器下面直接放功能器件(例如晶体管),则1頂电容器会与下面的功能器件产生相互干扰。现有技术中针对带有1頂电容器的半导体器件主要有两种实现方式: 1、III电容器下面不放功能器件,从而可彻底避免1頂电容器与功能器件产生相互干扰,但是此种实现方式将极大的浪费晶圆面积; 2、111电容器下面放一些不太敏感的功能器件,从而能够节省一部分晶圆面积,但是此种实现方式还是会使得1頂电容器与其下的功能器件产生相互干扰(只是这种干扰对于其下的功能器件尚且能够被容忍),并且也限制了可放置于1頂电容器下的功能器件的种类(即只能是一些不太敏感的功能器件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带有1頂电容器的半导体器件,其能够避免上述缺陷,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解决现有的带有1頂电容器的半导体器件浪费晶圆面积或者限制了可放置于111电容器下的功能器件的种类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所述半导体器件包括:半导体衬底;形成于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的功能器件;形成于所述功能器件上的1頂电容器;其中,在所述功能器件和所述1頂电容器之间形成有一屏蔽层。 可选的,在所述的半导体器件中,所述屏蔽层为接地的金属层。 可选的,在所述的半导体器件中,所述屏蔽层为接地的铜金属层或者接地的铝金属层。 可选的,在所述的半导体器件中,所述屏蔽层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的投影笼罩所述1頂电容器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的投影。 可选的,在所述的半导体器件中,所述1頂电容器包括金属下极板、位于金属下极板上的绝缘层、及位于绝缘层上的金属上极板,所述屏蔽层紧靠所述金属下极板。 可选的,在所述的半导体器件中,还包括与所述屏蔽层位于同层的金属互连线,所述屏蔽层与位于同层的金属互连线断开。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所述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提供一半导体衬底; 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形成功能器件; 在所述功能器件上形成屏蔽层; 在所述屏蔽层上形成1頂电容器。 可选的,在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中,所述屏蔽层为接地的金属层。 可选的,在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中,所述屏蔽层为接地的铜金属层或者接地的铝金属层。 可选的,在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中,所述屏蔽层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的投影笼罩所述1頂电容器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的投影。 可选的,在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中,所述1頂电容器包括金属下极板、位于金属下极板上的绝缘层、及位于绝缘层上的金属上极板,所述屏蔽层紧靠所述金属下极板。 可选的,在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中,在所述功能器件上形成屏蔽层的同时,在所述屏蔽层的同层形成金属互连线,所述屏蔽层与位于同层的金属互连线断开。 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中,通过在功能器件和1頂电容器之间形成一屏蔽层,隔离所述功能器件与所述1頂电容器之间的相互干扰,由此既能够避免晶圆面积的浪费又能够使得可放置于1頂电容器下的功能器件不受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思想在于,通过在功能器件和1頂电容器之间形成一屏蔽层,隔离所述功能器件与所述1頂电容器之间的相互干扰,由此既能够避免晶圆面积的浪费又能够使得可放置于1頂电容器下的功能器件不受限制。 具体的,请参考图1,其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半导体器件包括:半导体衬底10 ;形成于所述半导体衬底10上的功能器件11 ;形成于所述功能器件上的1頂电容器12 ;其中,在所述功能器件11和所述1頂电容器12之间形成有一屏蔽层13。 具体的,所述半导体衬底10可以是娃衬底、错娃衬底或者301衬底等,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屏蔽层13为一接地的金属层,优选的,所述屏蔽层13为接地的铜金属层或者为接地的铝金属层。在此,通过接地的金属层将所述1頂电容器12所产生的干扰导入到地中,由此避免了所述1頂电容器12对其下的功能器件11产生影响。为了制造工艺的简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屏蔽层13与金属互连线同时形成。通常的,现有的金属互连线的材料为铜或者铝,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屏蔽层13也优选为接地的铜金属层或者接地的铝金属层。此外,为了使得所述金属互连线的功能独立,所述屏蔽层13与位于同层的金属互连线断开,即所述屏蔽层13与位于所述屏蔽层13同层的金属互连线不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屏蔽层13在所述半导体衬底10上的投影笼罩所述1頂电容器12在所述半导体衬底10上的投影。即所述屏蔽层13将设置于所述1頂电容器12之下(竖直下方)的功能器件11 (即图1中位于中间的一功能器件)笼罩住了,由此可以很好的防止所述1頂电容器12影响所述1頂电容器12之下(竖直下方)的功能器件1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1頂电容器12包括金属下极板、位于金属下极板上的绝缘层、及位于绝缘层上的金属上极板,所述屏蔽层13紧靠所述金属下极板。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屏蔽层13与所述金属下极板之间不再设置金属互连线,由此,能够充分发挥所述屏蔽层13屏蔽所述1頂电容器12与设置于所述1頂电容器12之下(竖直下方)的功能器件11相互影响的作用。 相应的,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所述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具体的,请参考图2,其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320:提供一半导体衬底; 步骤321: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形成功能器件; 步骤322:在所述功能器件上形成屏蔽层; 步骤323:在所述屏蔽层上形成1頂电容器。 进一步的,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形成功能器件之后,紧接着形成多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半导体衬底;形成于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的功能器件;形成于所述功能器件上的MIM电容器;其中,在所述功能器件和所述MIM电容器之间形成有一屏蔽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半导体衬底;形成于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的功能器件;形成于所述功能器件上的1頂电容器;其中,在所述功能器件和所述1頂电容器之间形成有一屏蔽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为接地的金属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为接地的铜金属层或者接地的铝金属层。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的投影笼罩所述1頂电容器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的投影。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1頂电容器包括金属下极板、位于金属下极板上的绝缘层、及位于绝缘层上的金属上极板,所述屏蔽层紧靠所述金属下极板。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屏蔽层位于同层的金属互连线,所述屏蔽层与位于同层的金属互连线断开。7.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美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