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装置和气囊折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7550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气囊装置包括气体发生器和气囊。所述气囊包括布片和相对于所述气囊向内限定的凹进。通过将所述布片对折,并将所述布片周边缝合形成囊状的所述气囊。所述布片具有第一折叠线以及内折部分,该内折部分包括从所述第一折叠线延伸的直线,并且布置在所述布片的周边部分。所述内折部分包括:第二折叠线,由其限定所述内折部分;第三折叠线,沿所述第一折叠线的延伸线延伸;以及插口,将所述气体发生器通过该插口插入所述气囊中。通过沿所述第二折叠线相对于所述气囊向内折叠所述内折部分,沿所述第三折叠线将所述气囊再对折,并将所述内折部分周边与所述布片周边一起缝合,来设置所述凹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囊装置和用于气囊的折叠方法,响应施加在车身上超过预定水平的碰撞,该气囊在乘员周围打开并充气,从而减小作用于乘员的碰撞。
技术介绍
通常,气囊装置包括气体发生器和气囊,由气体发生器所产生的气体使气囊膨胀展开。气体发生器具有用于产生气体的充气器,以及用于固定充气器的保持件。取决于安装气囊的位置,可以将气囊成形为不同的样式。例如,日本专利公报No.2001-114060披露了一种包括扁平气囊的侧气囊装置。通过将布片对折,并将布片周边缝合,从而形成囊状的气囊。在气囊装置中,为了用气体使气囊膨胀展开,至少必须将气体发生器的充气器布置在气囊中。为此目的,按照以下步骤制造气囊。首先,将布片的周边,除了限定为将充气器插入到气囊中的插口的周边部分之外,进行缝合。然后,通过该插口,将充气器安装在气囊中。随后,将与插口对应的部分或者气囊周边未缝合的部分缝合起来。由此使插口封闭。将气体发生器安装在气囊中,诸如将充气器和保持件插进气囊,以及将电气配线与充气器相连接等,为使上述安装更加便利,必须使插口相对较大。使插口从气囊侧面可见。因此,如果插口保持打开,当气囊膨胀展开时,过量的气体就可能从插口处泄漏。在此情况下,不能将气囊充气达到预定内部压力。为了避免此种情况,气囊,特别是扁平型气囊,在布片的缝合步骤之后,必须进行对插口的后处理。在后处理中,通过缝合与插口相对应的气囊周边部分,可以使插口封闭或者减小尺寸,或者通过折叠与插口相对应的气囊周边部分可将插口封堵。亦即,扁平气囊的制造需要三个步骤缝合布片的周边,安装气体发生器,以及进行后处理。气囊的生产效率因此相对较低。此外,尽管将充气器容纳在气囊中,但必须将电气配线从插口伸出到气囊外。因此,即使在后处理之后,也必须使插口的一部分保持打开,其可能使气体从开口部分泄漏。因此,扁平气囊在打开并充气气囊后,难以保持内部压力。此外,在后处理中,如果为了最大限度封闭插口,在接近电气配线附近缝合对应插口的周边部分,就可能发生诸如损坏电气配线或者使电气配线短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在气囊充气后,消除因插口导致的过量气体泄漏。为了实现上述以及其他目的,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囊装置,包括用于产生气体的气体发生器和气囊,当使气体发生器工作时,由气体使气囊膨胀展开。该气囊包括插口,通过该插口将气体发生器插入到气囊中。气体发生器包括通过插口自气囊向外部伸出的部分,由该部分使插口密封。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气囊装置的折叠气囊方法,该气囊装置包括用于产生气体使气囊膨胀展开的充气器,以及用于容纳充气器的保持件。通过该保持件,将气囊装置固定在车辆乘员室中设置的容纳部分。该方法包括制备展平形式的气囊,并设置保持件从其中穿过的插口;使保持件的一部分从插口中伸出,并使保持件与插口的开口端保持接触,通过以这样的方式将保持件穿过气囊的插口,从而设定至少一个接触点;设定至少一条从接触点出发的折叠线,并沿折叠线折叠气囊;以及从气囊的远端向保持件处将气囊折叠成折叠状态。经由对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实例说明,根据以下结合附图所做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方面和优点将更为明了。附图说明参照下文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详细描述,可以最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及其目的和优点,其中图1A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气囊的侧视图;图1B是沿图1A中1B-1B线的剖视图;图1C是沿图1A中1C-1C线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侧气囊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侧气囊装置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保持件的透视图;图5是表示在展开状态下布片的侧视图;图6是图示在折叠步骤中布片的侧视图;图7A是表示侧气囊的凹进的仰视图;图7B是表示侧气囊的凹进的后视图;图8是表示气囊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侧气囊装置的侧视图;图10是表示侧气囊装置部分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侧气囊装置部分的透视图;图12A是表示侧气囊装置的侧视图;图12B是表示侧气囊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13A是表示第一折叠步骤之后侧气囊装置的侧视图;图13B是表示第二折叠步骤之后侧气囊装置的侧视图;图14A是与图5相对应的侧视图,表示在展开状态下第一改进布片;图14B是与图1A相对应的侧视图,表示第一改进气囊;图15是与图1A相对应的侧视图,表示第二改进气囊;图16是与图5相对应的侧视图,表示在展开状态下第二改进布片;图17A是与图12A相对应的侧视图,表示第三改进气囊;图17B是与图12B相对应的侧视图,表示第三改进气囊的主要部分;图18A是与图12A相对应的侧视图,表示第四改进侧气囊装置;图18B是与图12B相对应的侧视图,表示第三改进侧气囊装置的主要部分;图19A是与图11相对应的透视图,表示第五改进侧气囊装置主要部分的透视图;以及图19B是与图12B相对应的侧视图,表示第六改进侧气囊装置。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参照图1A至图8,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图2表示在乘员室中设置的左侧前座椅10。前座椅10包括座位部分11和靠背12。将罩壳13限定在靠背12的左侧部分,并将侧气囊装置20容纳于其中。将侧气囊装置20与未示出的车门相对布置,该车门形成为车身侧的一部分。尽管在图中只示出了左侧前座椅10,但也设置了右侧前座椅,并将与侧气囊装置20相同的装置安装在右侧前座椅的靠背上。如图2和图3所示,侧气囊装置20包括用于产生气体的气体发生器21和气囊22。由气体发生器21产生的气体将气囊22膨胀展开。气体发生器21包括筒形充气器23,气体从中流出;以及保持件24,用于将充气器23和气囊22固定于罩壳13。当超出预定等级的碰撞施加到车身侧面时,侧气囊装置20的充气器23向气囊22放出气体,因而将气囊22膨胀展开。从侧面观看时,气囊22具有椭圆形形状。当膨胀时,气囊22沿车辆的前后方向伸展,从肩部到下后背,将就座在前座椅10上乘员P身体的一侧覆盖。正常情况下,气囊22以折叠成预定形状的状态容纳在罩壳13中。充气器23是圆筒型,并具有限定在充气器23上端的出口31。在充气器23的下端设置连接器32。未示出的用于产生气体的气体发生剂容纳于充气器23中。气体通过出口31从发生器23向外部流动。从未示出的控制电路延伸过来的电气配线33与连接器32相连接。未示出的碰撞传感器,用于检测施加到车身侧面的碰撞,通过控制电路与充气器23电气连接。当气囊22容纳在罩壳13中时,将充气器23布置在气囊22中,使其沿气囊22的后端延伸,而连接器32从气囊22的下部向外伸出。如图3和图4所示,保持件24是金属形成的,并具有多角形的形状。一对螺栓34从保持件24的上部和下部相对于车辆向后伸出。与螺栓34相对应,在气囊22的后端限定一对连接孔35,并在罩壳31上限定一对紧固孔36。将各螺栓34穿过对应的连接孔35之一和相关联的紧固孔36之后,再将螺帽37与螺栓34扣紧。这样就将保持件24紧固于罩壳13的内侧。在此状态下,将气囊22与罩壳13固定,并且,当保持件24容纳于气囊22中时,其沿气囊22的后端垂直延伸。充气器23容纳在保持件24中,并由此通过保持件24将其固定于气囊22。与充气器23的出口31相对应,气口38限定在保持件24的上端。气口38使来自充气器2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囊装置,包括用于产生气体的气体发生器和气囊,当开动所述气体发生器时所述气体使所述气囊膨胀展开,所述气囊的特征在于:一种插口,通过该插口将所述气体发生器插入到所述气囊中,以及,所述气体发生器包括通过所述插口从所述气囊向外部伸出的部分,所述插口由该部分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渕聪樫尾笃神头孝典佐藤荣治成濑元章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