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气囊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包括该安全气囊的座椅及汽车技术

技术编号:1106630 阅读:3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安全气囊包括气囊囊体,气囊囊体上包括泄气孔,其中,泄气孔以外的气囊囊体为片状的零透气率的金属材料,所述泄气孔由四周嵌于气囊囊体内或粘于气囊囊体上的高分子薄膜密封。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安全气囊为防滑潜式安全气囊,能有效防止司乘人员滑潜到座位下或偏离安全气囊的保护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气囊,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是关于安全气囊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包括该安全气囊的座椅及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安全气囊在保护司乘人员的生命安全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不同的保护部位及不同的碰撞形式,安全气囊被设计成多种形式,例如驾驶员安全气囊、前排乘员安全气囊、座椅侧气囊、气帘、膝部气囊等,试图在各种不同形式的碰撞下对司乘人员的多个部位起到保护作用。但在很多碰撞事故中,这些安全气囊由于不能阻止司乘人员从座椅上滑潜而没有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甚至与安全带配合使用时,常常由于向下滑潜而使安全带勒住司乘人员颈部产生生命危险。这主要是由现有技术安全气囊的下述特点导致安全气囊不能正常发挥作用1)目前气囊囊体大多为由聚酯、尼龙-66通过机织或缝合方式制成的气袋形式,用上述材料及加工方式制成的气袋式气囊囊体非常柔软,在乘员向前滑潜的冲击作用下会变形,而且,上述气袋式气囊囊体透气率相对较高,充气后在一定压力下会迅速泄气,在惯性导致乘员向下滑潜的时候,气囊囊体已经泄气,不能有效阻止乘员潜滑,达不到保护效果;2)目前的安全气囊一般设置在方向盘上、仪表盘上、仪表盘正下方靠近人膝盖处或者车门上,在碰撞事故中由于司乘人员位置移动,脱离了气囊保护区域,或者由于司乘人员坐姿不对,导致他们在碰撞发生的时候从椅子上滑落,潜入仪表板底造成生命危险或者造成被安全带勒住脖子造成生命危险。目前安全气囊气袋的泄气孔一般是在气袋上开孔,可以使气体不受任何阻力从气袋内向外排出。这样的泄气孔使气袋充气后尽量减少内压,这种泄气孔适用于由柔性布制成的且只需作用很短时间的气袋,而不能用于囊体(气袋)需持续展开较长时间的情况,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建立初压、使气囊迅速展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安全气囊不能阻止司乘人员从座椅上滑潜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止司乘人员从座椅上滑潜的安全气囊。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上述安全气囊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安全气囊的汽车座椅。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座椅的汽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安全气囊包括气囊囊体,气囊囊体上包括泄气孔,其中,泄气孔以外的气囊囊体为片状的零透气率的金属材料。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安全气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包括泄气孔的气囊囊体,其中,泄气孔以外的气囊囊体为片状的零透气率的金属材料,所述气囊囊体用缝焊、点焊、嵌接、注塑和/或吹塑方法制得。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座椅,该座椅包括座板和靠背,其中,还包括上述安全气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座椅,其中,所述座椅为上述包括安全气囊的座椅。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安全气囊是一种防滑潜式安全气囊,由于所述安全气囊的泄气孔外的气囊囊体为片状的金属材料,使得气囊囊体充气鼓起后在承受一定的外部压力时仍能保持充气的形状,不会瘪掉,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柔性,硬度适中,既不影响气囊囊体展开,又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与现有技术中的聚酯织物安全气囊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安全气囊能给乘员提供更好的保护作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安全气囊上的泄气孔直接在气囊囊体上冲压得到,并用高分子材料将泄气孔堵住,这样的安全气囊能迅速建立初压,将气囊囊体充气展开,当压力达到设定的范围内,高分子材料被高压气体冲破而泄气,避免高压气体压力继续增大,破坏气囊囊体本身,造成对司乘人员的伤害。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安全气囊制备方法包括通过缝焊、点焊等方式将气囊囊体制成片状,用这种方式制成的气囊囊体没有缝合边缘,因而透气率为零并且具有一定的硬度,承受一定压力下不会变形。同时还包括在上述气囊囊体上打孔制得泄气孔,并用高分子薄膜密封。与现有技术中气袋式安全气囊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片状结构安全气囊能更有效地防止司乘人员由于惯性滑潜到座位下或偏离安全气囊保护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汽车座椅,由于包括上述安全气囊因而能有效防止在碰撞发生后司乘人员的滑潜趋势,尤其是当本专利技术上述安全气囊设置在座板的前部时,气囊囊体充气后能使座位上的司乘人员大腿抬高,使座板与靠背呈V字形,因而臀部保持在原来的位置,不会向前滑动而滑离座椅,避免人员前滑与汽车内饰发生二次碰撞,确保了人员更加安全。与现有技术中将安全气囊设置在方向盘或仪表盘相比,将安全气囊设置在座椅上能有效地防止乘员向前向下滑潜,从而避免由于安全带勒住脖子或滑到表盘底下而造成的生命危险。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汽车包括上述汽车座椅,因而也能有效防止乘员向前向下滑潜,从而避免司乘人员由于安全带勒住脖子或滑到表盘底下而造成的生命危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安全气囊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安全气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安全气囊设置在座板上的汽车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气囊,所述安全气囊的外观结构如图1所示。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安全气囊包括气囊囊体、气体发生器,所述气囊囊体上包括上片和下片,下片上具有泄气孔,所述泄气孔由高分子薄膜密封。所述气体发生器固定在气囊囊体的下片不与泄气孔重叠的位置内,用于对气囊囊体充气。由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只涉及对气囊囊体和泄气孔的改进,因此对气体发生器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各种气体发生器,如烟火式发生器、混合式发生器、气瓶式发生器。气体发生器与泄气孔和气囊囊体的位置关系和组装方法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因此本文不再赘述。其中,本专利技术所述气囊囊体除泄气孔外其余为片状的零透气率的金属材料,所述金属材料选自铝、钛、镍、铜、锌、铁或者它们的合金,优选为镀锌铁皮,所述片状的零透气率的金属材料的厚度为0.1-2毫米。可根据需要将本专利技术所述片状的零透气率的金属材料制成各种形状的气囊囊体,使气囊囊体充气膨胀后呈椭球形、球形、圆柱形等规则或不规则形状,优选与司乘人员接触的面为弧面。本专利技术所述气囊囊体的体积可根据需要制定,但由于透气率为零,因此通常以展开后的气囊囊体的高度低于所要保护的司乘人员的脖子为准,一般为10-30厘米。由于气囊囊体较硬,不能折叠,因此展开一般不能像柔软的布袋从折叠状态展开并向外扩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安全气囊充气后只是将原本瘪的气囊囊体鼓起,所以宽度一般不会超过气囊囊体的原宽度,也就不会大于固定该安全气囊的座位宽度,通常为座位宽度的1/2-2/3。也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气囊囊体,使安全气囊展开的宽度大于座位宽度。如图2所示,为了扩大气囊囊体展开后的体积,气囊囊体表面通常具有明显的凹凸,凹凸的深度或高度呈不均匀分布,并且具有较高或较深凹凸的部分通常设置在远离司乘人员的表面上。本专利技术所述泄气孔位于所述气囊囊体上并由高分子薄膜密封,所述高分子薄膜的四周嵌于气囊囊体内或粘于气囊囊体上的泄气孔四周并将泄气孔覆盖,所述高分子薄膜选自聚氨酯薄膜、硅橡胶薄膜、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等薄膜,优选为聚氨酯薄膜、硅橡胶薄膜,更优选为硅橡胶薄膜,所述高分子薄膜的厚度为0.1-2毫米,优选为0.2-1.5毫米。泄气孔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泄气孔的面积通常根据囊体大小、不同车型碰撞性能以及需要安全气囊展开时间而定,通常为1-30平方厘米。本专利技术所述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与现有技术中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一样,当汽车发生撞击时,在电子装置的控制下,气体发生器中的炸药被引爆,从而点燃固体燃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气囊,包括气囊囊体,气囊囊体上包括泄气孔,其特征在于,泄气孔以外的气囊囊体为片状的零透气率的金属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奚兴超温俊邹财松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