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及折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05863 阅读:8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及折叠方法,包括气袋正面部分、排气孔、左侧片和右侧片,所述气袋正面部分横向两边与左右侧片缝合成气袋袋体,其特征在于:气袋口周围部分与仪表板贴合,气袋正面部分设有控制气袋展开的形状的拉带。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将气袋口周围部分与仪表板贴合,气袋正面部分设有控制气袋展开的形状的拉带。所以使气袋展开后位置不会因气流的冲击力或人员的挤压偏离设计位置,更易控制气袋的展开,同时可以使气袋不在一个方向上伸长过多,对乘员造成伤害,更安全可靠。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气袋折叠方法减小气袋展开时内部的阻力,提高气袋展开速度,气袋展开过程安全,速度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辆上的安全设施,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及折叠方法
技术介绍
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作为副驾驶安全气囊的一个重要部件,由气体发声器产生的气体,对气袋充气,使气囊展开,减小碰撞时副驾驶乘员所受的伤害。在正常情况下,安全气囊气袋折叠于气囊盒中,当一定强度的碰撞发生时,气袋接受发生器产生的气体,气袋充气膨胀,充满乘员与车身仪表板及前挡风玻璃的空间,避免乘员直接与这些部分发生碰撞,减小碰撞时乘员所受的伤害。专利CN 1063649A给出了一种副驾驶气囊气袋,该专利技术给出了一种副驾驶气囊气袋,但该设计在应用中具有一定的难度、气囊展开不好控制。第一、该气袋设计了一个叠合部位,当气压达到一定压力时才能撕裂开,这样会导致如果压力不够没有撕开的情况下,气袋展开不够充分,保护的面积不够大,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时也浪费了材料和制造成本。而且要实现这种压力的变化,需要通过多级气体发生器,适用性不高。第二、该气袋在充气展开后,没有控制气袋展开的部件。由于气体发生器产气的速度很快,时间很短,在短时间内有强气流将气袋充满,导致在气流正对的方向上压力很高,如果没有导流或限制部件,气袋在该方向上展开到极限,而在其他方向上没有展开,导致气袋在第一阶段展开的形式是以一个柱状,如果气流方向正对乘员,由于高速、高压的气体可能对乘员冲击产生伤害,在垂直于气流的方向上气袋没有得到展开,没有起到保护乘员的目的。另外,气袋设计没有考虑与仪表板的配合,使展开后的气袋不稳定,容易偏离方向,一旦偏离方向,就减弱了甚至失去了副驾驶安全气囊的保护作用。同时,气袋的折叠方式对气囊的展开有很大的影响,不合理的折叠方式可能导致气袋在充气展开过程中,方向偏离设计位置,形状变形,甚至打开时气袋内部或气袋与其它部件发生干涉,不能顺利展开。合理的气袋折叠方式,能减小阻力、使气袋按设计顺利展开,达到保护乘员的目的。-->而原来的气袋折叠时直接滚卷,这样会导致气袋在该方向上滚卷次数过多,造成阻力过大,气袋展开时较困难,难于保证气袋展开的速度、形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提供一种可以控制气袋展开的形状,增强副驾驶安全气囊的保护作用的气囊气袋。本专利技术包括气袋正面部分、排气孔、左侧片和右侧片,所述气袋正面部分横向两边与左右侧片缝合成气袋袋体,其特征在于:气袋口周围部分与仪表板贴合,气袋正面部分设有控制气袋展开的形状的拉带。所述的拉带可以为一组或两组以上。这主要是根据气袋的外形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组数的拉带。所述的拉带分为两组,分别为位于气袋袋体内部的气袋口的袋体两侧,拉带一端与气袋口缝合在一起,另一端与气袋正面部分缝合在一起。两组拉带能够使气袋展开更平稳,更易控制展开的形状。所述的气袋外形展开后成成弧形附于仪表板上。而不是成椭圆或锥形,目的在于通过气袋膨胀后的袋体与仪表板的结构配合及摩擦力,使气袋展开后不会由于展开带来的冲力或人员的挤压,导致气袋位置的改变。所述的排气孔为两个,设计在离气袋口距离为气袋宽度的1/3~2/3处的左右侧片上。距离太近造成过早泄气,影响气袋的展开。所述气袋口的四边分别为气袋左右侧片与气袋正面部分缝合后的左右侧片上的两条余边以及气袋正面部分的两条余边所组成。这样可以减少缝合工艺。本专利技术由于将气袋口周围部分与仪表板贴合,气袋正面部分设有控制气袋展开的形状的拉带。所以使气袋展开后位置不会因气流的冲击力或人员的挤压偏离设计位置,更易控制气袋的展开,同时可以使气袋不在一个方向上伸长过多,对乘员造成伤害,更安全可靠。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提供一种可以减小气袋展开时内部的阻力,提高气袋展开速度的气袋折叠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气袋折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先在横向上将气袋两侧超过气囊盒宽度的气袋部分以Z形方式折叠在一起;(2)、进行纵向滚卷折叠;(3)、折叠完后,将折叠后的气袋装入气囊盒中。-->所述的步骤(1)中Z形方式折叠的顺序如下,先折叠完一侧,再叠另一侧。所述的步骤(2)中上纵向滚卷折叠的顺序如下,先将气袋上部顺时针滚卷折叠,形成第一个滚卷,将气袋下部顺时针滚卷折叠,形成第二个滚卷;将第一个滚卷逆时针折叠180度于气囊盒上,形成第三个滚卷,将第二个滚卷顺时针折叠180度,覆盖于第三个滚卷上,并包住。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气袋折叠方法减小气袋展开时内部的阻力,提高气袋展开速度,气袋展开过程安全,速度快。附图说明图1:车内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展开示意图;图2: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侧面示意图;图3:气袋正面部分与限位拉带组缝合示意图;图4: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正面示意图;图5-图7: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正面横向折叠示意图;图8-图10;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侧面横向折叠示意图;图11-图15: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侧面纵向折叠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所示为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1(以下简称气袋)在车身内静态展开示意图。包括气袋1,气袋正面部分4,发生器2,气囊盒3,气袋左右侧片5、6,上部限位拉带组7,下部限位拉带组8,泄气孔9。所述气袋折叠后置于气囊盒3中,安装于仪表板内侧。当气囊工作时,发生器2对气袋1充气,使气袋展开。展开后的气袋1需要填充前挡风玻璃12、仪表板等车内物件与人之间的间隙,避免人与上述部件发生直接的碰撞,减小碰撞给副驾驶乘员带来的伤害。具体实施方式中设计的气袋中有限位拉带组7、8,确保气袋充气展开后,不会因为气流的冲击,导致气袋在这个方向过度伸展,用限位拉带组7、8控制展开的长度,当达到设计展开位置时,气袋1不会继续在这个方向展开。限位拉带组的位置及组数根据气袋1的外形,可以为一组或多组。气袋1外形设计为展开后气袋1成弧形附于仪表板11上,特别气袋口周围部分与仪表板贴合,而不是成椭圆或锥形,目的在于通过气袋1膨胀后的袋体与仪表板11的结构配合及摩擦力,使气袋1展开后不会由于展开带来的冲力或人员的挤压,导致气袋1位置的改变。-->图2中,气袋1由气袋正面部分4与气袋左右侧片5、6,缝制成,接缝13、14分别为气袋正面部分4与气袋右侧片、气袋正面部分4与气袋左侧片的缝合处。所述气袋口15的四边分别为气袋左右侧片5、6与气袋正面部分4缝合后的左右侧片上的两条余边以及气袋正面部分的两条余边所组成。在气袋正面部分4上有重叠缝合处20、21。图3中,重叠缝合处20与限位拉带组7一端22缝合为一体17。限位拉带组7、8的两端,分别与气袋正面部分重叠缝合处20、21及气袋口15的两端缝合连接,16、17分别为限位拉带组7与气袋口15、与重叠缝合处20的缝合处。缝合处18、19分别为限位拉带组8与气袋口15、与重叠缝合处21的缝合处。将限位拉带组7、8的一端与气袋口15缝合在一起,确保限位拉带组7、8一端固定,确保拉带产生限位作用,这是因为气袋口是固定于气囊盒3上的。泄气孔9、10分别在气袋左右侧片5、6上,这样设计确保气囊能在达到压力的情况下正常泄气,同时泄出的气体从侧边拍出,不会对副驾驶乘员产生伤害。气孔9、10位置设计在离气袋口15为气袋宽度的1/3~2/3处,距离太近造成过早泄气,影响气袋1的展开。图5-图15为气袋折叠示意图。图5-图7囊气袋正面横向折叠示意图,气袋1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包括气袋正面部分、排气孔、左侧片和右侧片,所述气袋正面部分横向两边与左右侧片缝合成气袋袋体,其特征在于:气袋口周围部分与仪表板贴合,气袋正面部分设有控制气袋展开的形状的拉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包括气袋正面部分、排气孔、左侧片和右侧片,所述气袋正面部分横向两边与左右侧片缝合成气袋袋体,其特征在于:气袋口周围部分与仪表板贴合,气袋正面部分设有控制气袋展开的形状的拉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拉带可以为一组或两组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带分为两组,分别为位于气袋袋体内部的气袋口的袋体两侧,拉带一端与气袋口缝合在一起,另一端与气袋正面部分缝合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袋外形展开后成弧形附于仪表板上。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孔为两个,设计在离气袋口距离为气袋宽度的1/3~2/3处的左右侧片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财松奚兴超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