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型卡车的副驾驶安全气囊的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36376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9 0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轻型卡车的副驾驶安全气囊的布置结构,包括仪表台、安全气囊框、安全气囊盖板及安全气囊;安全气囊框设置于仪表台与副驾驶正对位置;安全气囊设置于安全气囊框内;在安全气囊框的边沿设置有卡接口;安全气囊盖板与安全气囊框相对的表面设置有卡爪;卡爪卡接于卡接口内。本申请实现了副驾驶侧安全气囊的布置,保证了原仪表台大多数部件的通用性;装配副驾侧安全气囊,增加了副驾侧乘员的被动安全性能,并且气囊装配结构简单,气囊盖板的卡爪装配和集气盒支脚的螺栓装配能有效保证气囊爆破时气囊固定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行车安装系统
,特别是指一种轻型卡车的副驾驶安全气囊的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使用安全气囊来保护汽车乘员的想法最先产生于美国,1952年美国汽车生产者联合会在理论上阐述了这样一种汽车安全系统的必要性,几乎同时这种系统的原理图也绘制了出来,1953年,第一个气囊的专利就诞生了,但是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还不能把这种想法或专利付诸实现,到了1980年,德国默谢台斯公司开始实现这种设想,它在自己生产的部分汽车上安装了安全气囊。目前在乘用车上已基本全部装配有主驾侧安全气囊和副驾侧安全气囊,在部分中、重卡上,也装有安全气囊,但在轻型卡车上装配安全气囊较少,部分轻型卡车装有主驾侧安全气囊,副驾侧安全气囊还未装过。而目前轻卡的驾驶室型式是平头的已占有市场的98%,平头驾驶室轻型卡车一旦发生碰撞,驾驶员和乘员将会受到极大伤害,因此为轻型卡车配备乘员侧安全气囊是非常必要的。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驾驶室内布置结构示意图,其中在副驾驶员前面的仪表台01处设置的是杂物盒02,因此,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副驾驶员不能得到足够的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轻型卡车的副驾驶安全气囊的布置结构,以解决副驾驶员没有安全气囊保护的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轻型卡车的副驾驶安全气囊的布置结构,包括仪表台、安全气囊框、安全气囊盖板及安全气囊;所述安全气囊框设置于所述仪表台与副驾驶正对位置;所述安全气囊设置于所述安全气囊框内;在所述安全气囊框的边沿设置有卡接口;所述安全气囊盖板与所述安全气囊框相对的表面设置有卡爪;所述卡爪卡接于所述卡接口内。在所述安全气囊框内设置有集气盒;所述集气盒内设置有出口,所述出口与所述安全气囊固定连接。包括有两个支脚,分别为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所述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均固定于所述集气盒上;在所述第一支脚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在所述第二支脚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在所述安全气囊框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相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实现了副驾驶侧安全气囊的布置,保证了原仪表台大多数部件的通用性;装配副驾侧安全气囊,增加了副驾侧乘员的被动安全性能,并且气囊装配结构简单,气囊盖板的卡爪装配和集气盒支脚的螺栓装配能有效保证气囊爆破时气囊固定的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轻型卡车仪表台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安全气囊的布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安全气囊盖板正视图;图4为安全盖板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带支脚的集气盒后视图。附图标记说明01仪表台,02杂物盒,1仪表台,2安全气囊框,3安全气囊盖板,21卡接口,22第一通孔,23第二通孔,24集气盒,25第一支脚,26第二支脚,31卡爪,251第一安装孔,261第二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技术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本技术提供一种轻型卡车的副驾驶安全气囊的布置结构,如图2至图5所示,包括仪表台1、安全气囊框2、安全气囊盖板3及安全气囊。所述安全气囊框2设置于所述仪表台1与副驾驶正对位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将仪表台原设置杂物盒的位置用于设置安全气囊框;所述安全气囊设置于所述安全气囊框内。安全气囊盖板与仪表台上周边的部件的配合状态与杂物盒盖板与仪表台周边部件的配合状态相同,这样能够减少因设计安全气囊框的工作量。在所述安全气囊框2的边沿设置有13个卡接口21。所述安全气囊盖板3与所述安全气囊框2相对的表面设置有13个卡爪31;每个所述卡爪31卡接于与其相对应的所述卡接口21内。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卡接口21的数量及卡爪31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而变化,但是基本保证卡接口21与卡爪31一一对应。在所述安全气囊框2内设置有集气盒24;所述集气盒24内设置有出口,该出口与所述安全气囊固定连接。为了保证安全气囊爆破时,整个安全气囊装置能够牢固不发生位移,在集气盒上焊接有两个支脚。分别为第一支脚25和第二支脚26;所述第一支脚25和第二支脚26均固定于所述集气盒24上;在所述第一支脚25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251;在所述第二支脚26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261。第一支脚25和第二支脚26通过螺栓固定在仪表台管梁上。在所述安全气囊框2上设置有第一通孔22和第二通孔23;所述第一通孔22与所述第一安装孔251相对;所述第二通孔23与所述第二安装孔261相对。第一通孔22和第二通孔23的作用是用于通过螺栓将第一支脚25和第二支脚26安装到仪表台管梁上,即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用于扳手的通过。最后将副驾驶侧护板安装在安全气囊框上。以上所述仅是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在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轻型卡车的副驾驶安全气囊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仪表台、安全气囊框、安全气囊盖板及安全气囊;所述安全气囊框设置于所述仪表台与副驾驶正对位置;所述安全气囊设置于所述安全气囊框内;在所述安全气囊框的边沿设置有卡接口;所述安全气囊盖板与所述安全气囊框相对的表面设置有卡爪;所述卡爪卡接于所述卡接口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型卡车的副驾驶安全气囊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仪表台、安全气囊框、安全气囊盖板及安全气囊;所述安全气囊框设置于所述仪表台与副驾驶正对位置;所述安全气囊设置于所述安全气囊框内;在所述安全气囊框的边沿设置有卡接口;所述安全气囊盖板与所述安全气囊框相对的表面设置有卡爪;所述卡爪卡接于所述卡接口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卡车的副驾驶安全气囊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全气囊框内设置有集气盒;所述集气盒内设置有出口,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燕罗传东杨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