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用气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04514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行人用气囊装置,气囊中、在膨胀时以在外壳周围扩展的方式沿车体外表面展开的部分借助系绳连接在该外壳上,可以通过所述系绳的张力抑制气囊发生翘曲等变形。气囊(5)的前围覆盖部(5a)的两端侧通过系绳(30)与外壳(8)连接。系绳(30)的一端连接于前围覆盖部(5a)的同外壳(8)相对的相对区域(R)与前围覆盖部(5a)的左右两端侧的最前端部之间的中部连接,并且系绳30的另一端与外壳(8)的各左右侧端壁(8d)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行人用气囊装置,其具有沿车体的外表面膨胀展开的气囊,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设有气囊和容纳该气囊的外壳的气囊装置,上述气囊中的膨胀时向上述外壳周围扩展的部分借助系绳与上述外壳连接。
技术介绍
已知一种行人用气囊装置,其设有沿车体的前围部附近膨胀的气囊并由气囊挡住行人等(行人、自行车乘员等等)。作为这种行人用气囊装置的一种,已知一种气囊装置,其气囊容纳在外壳内并且在膨胀时气囊以在外壳周围扩展的方式沿车体外表面展开。日本特开2004-299442号公报中描述了一种气囊装置,其气囊中的、膨胀展开时在外壳周围扩展的部分借助系绳与外壳连接,以抑制该部分在气囊膨胀展开时抖动。在上述公报的行人用气囊装置中,气囊是大致呈U字状的部件,其具有沿车体的前围通风板在车体宽度方向上膨胀展开的前围通风板保护部以及与前围通风板的两端连接并分别沿车体的左右A车柱膨胀展开的车柱保护部。前围通风板保护部的延伸方向上的中央附近被固定在外壳上。该外壳在车体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小于前围通风板保护部的宽度,当气囊膨胀时,前围通风板保护部的延伸方向上的两端侧和与其连接的车柱保护部分别以向外壳侧方扩展的方式展开。-->在上述公报中,前围通风板保护部的延伸方向上的两端侧分别借助系绳与外壳连接,当气囊膨胀展开时可以抑制这些部分的抖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99442号公报上述特开2004-299442号公报中,如公报的图10所示,各系绳的一端分别与前围通风板保护部的延伸方向两端侧的最前端部连接。因此,当气囊膨胀展开时,如公报的图13所示,前围通风板保护部的延伸方向两端侧的最前端部(即,膨胀状态下的、前围通风板的延伸方向两侧端面)被各系绳的张力向气囊下表面侧拉伸,因此,在前围通风板保护部的延伸方向的两端侧容易产生将其两端侧卷入气囊下表面侧的力矩。所以,存在的风险是可能在前围通风板保护部上产生翘曲、中折等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行人用气囊装置,其气囊中的、在膨胀时以在外壳周围扩展的方式沿车体外表面展开的部分借助系绳连接在该外壳上,可以通过该系绳的张力抑制气囊发生翘曲等变形。本专利技术的行人用气囊装置包括沿车体外表面膨胀展开的气囊、容纳该气囊的外壳以及用于使该气囊膨胀的充气机,该气囊在膨胀时以从该外壳向该外壳周围扩展的方式沿车体外表面展开,该气囊中、膨胀状态下向该外壳周围扩展的部分通过系绳与该外壳连接,其特征在于,该系绳的一端与气囊中的下述位置连接,在该气囊膨胀的状态下,上述位置比上述气囊同该外壳相对的相对区域靠近从该外壳扩展的预定扩展方向的前端侧、且比该预定扩展方向的最前端部靠近该预定扩展方向的基端侧,该系绳的另一端与该外壳连接。在该气囊中,可至少在下述结合位置处通过缝制部将该气囊的车体外表面侧及与该车体外表面侧相反的一侧结合,在该气囊膨胀的状-->态下,上述结合位置比上述气囊同该外壳相对的相对区域靠近从该外壳扩展的预定扩展方向的前端侧、且比该预定扩展方向的最前端部靠近该预定扩展方向的基端侧,上述系绳的上述一端通过与上述缝制部共用的该缝制部与该气囊的车体外表面侧结合。该系绳的上述一端可通过圆环形的缝制部与气囊的车体外表面侧结合。上述气囊可包括沿着车体的发动机罩的后缘在车体宽度方向上展开的前围覆盖部以及沿着车体的A车柱大致在上下方向上展开的车柱覆盖部,该车柱覆盖部的下端与前围覆盖部连接,在前围覆盖部和车柱覆盖部的交叉角部上设置用于连接上述前围覆盖部和车柱覆盖部的连接部件。上述气囊可包括沿着所述车体的发动机罩的后缘在车体宽度方向上展开的前围覆盖部以及沿着车体的A车柱大致在上下方向上展开的车柱覆盖部,上述车柱覆盖部的下端与前围覆盖部连接,设有第一系绳和第二系绳作为上述系绳,上述第一系绳的一端与前围覆盖部中的下述连接位置连接,在前围覆盖部膨胀的状态下,上述连接位置比上述前围覆盖部同外壳相对的相对区域靠近从外壳扩展的预定扩展方向的前端侧、且比预定扩展方向的最前端部靠近预定扩展方向的基端侧,系绳的另一端与外壳连接,第二系绳的上端与车柱覆盖部的上下方向上的中部连接,第二系绳的下端与外壳连接。可以在前围覆盖部和车柱覆盖部的交叉角部上设置用于连接上述前围覆盖部和车柱覆盖部的连接部件。附图说明图1是设有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行人用气囊装置的汽车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汽车在其气囊膨胀时的立体图。图3是沿图1的III-III线的剖面图。图4是膨胀后的气囊的平面图。图5是沿图4的V-V线的剖面图。图6是沿图4的VI-VI线的剖面图。图7是沿图4的VII-VII线的剖面图。图8是沿图4的VIII-VIII线的剖面图。图9是沿图4的IX-IX线的剖面图。图10是沿图4的X-X线的剖面图。图11是设有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行人用气囊装置的汽车的立体图。图1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行人用气囊装置在其气囊膨胀时的平面图。图1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行人用气囊装置在其气囊膨胀时的平面图。图1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行人用气囊装置在其气囊膨胀时的平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行人用气囊装置中,由于气囊中的在膨胀时以向外壳周围扩展的方式沿车体外表面展开的部分借助系绳与外壳连接,所以可以在气囊膨胀展开时抑制该部分的抖动。在本专利技术中,系绳的一端与气囊中的下述位置连接,在该气囊膨胀的状态下,上述位置比气囊同该外壳相对的相对区域靠近从该外壳扩展的预定扩展方向的前端侧、且比该预定扩展方向的最前端部靠近该预定扩展方向的基端侧,即,连接于气囊的该预定扩展方向上的最前端部与气囊同外壳相对的相对区域之间的中间位置。相应地,当气囊膨胀展开时,该气囊的该预定扩展方向上的最前-->端部(即,膨胀状态下的、气囊的该预定扩展方向上的侧端面)不易被各系绳的张力向气囊下表面侧拉伸,因此,在气囊的该预定扩展方向的前端侧不易产生将该前端侧卷入气囊下表面侧的力矩。所以,可以防止或抑制该气囊上产生翘曲、中折等变形。另外,例如,如上述日本特开2004-299442号公报那样,在这种气囊在车体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气囊的车体宽度方向两端侧分别以向外壳侧方扩展的方式膨胀展开的情况下,上述“与气囊中的下述位置连接,在该气囊膨胀的状态下,上述位置比气囊同该外壳相对的相对区域靠近从该外壳扩展的预定扩展方向的前端侧、且比该预定扩展方向的最前端部靠近该预定扩展方向的基端侧”中的“位置”是指:气囊在车体宽度方向一端侧的最前端部与外壳在该车体宽度方向一端侧的端部之间的中间位置、以及气囊在车体宽度方向另一端侧的最前端部与外壳在该车体宽度方向另一端侧的端部之间的中间位置。为了将气囊内部分隔成多个腔室或者防止或抑制气囊厚度变得过大,在气囊中,至少在该气囊的预定扩展方向的最前端部与该气囊同外壳相对的相对区域之间的中间位置处利用缝制部将气囊的车体外表面侧和与该车体外表面侧相反的一侧结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如权利要求2那样通过与上述缝制部共用的缝制部将系绳的一端缝到气囊上。根据这种结构,可一次进行气囊的缝制和系绳的安装,由此可使气囊的缝制作业变得容易。这种情况下,通过用圆环形的缝制部缝制将系绳缝到气囊上,可以提高系绳与气囊的结合强度。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气囊包括沿着车体的发动机罩的后缘在车体宽度方向上展开的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行人用气囊装置,其包括沿车体外表面膨胀展开的气囊、容纳所述气囊的外壳以及用于使所述气囊膨胀的充气机,所述气囊在膨胀时以从所述外壳向该外壳周围扩展的方式沿所述车体外表面展开,所述气囊中、在膨胀状态下向所述外壳周围扩展的部分通过系绳与所述外壳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绳的一端与所述气囊中的下述位置连接,在所述气囊膨胀的状态下,所述位置比所述气囊同所述外壳相对的相对区域靠近从所述外壳扩展的预定扩展方向的前端侧、且比所述预定扩展方向的最前端部靠近该预定扩展方向的基端侧; 所述系绳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壳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6-1-17 008862/2006;JP 2006-3-20 077016/20061.一种行人用气囊装置,其包括沿车体外表面膨胀展开的气囊、容纳所述气囊的外壳以及用于使所述气囊膨胀的充气机,所述气囊在膨胀时以从所述外壳向该外壳周围扩展的方式沿所述车体外表面展开,所述气囊中、在膨胀状态下向所述外壳周围扩展的部分通过系绳与所述外壳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绳的一端与所述气囊中的下述位置连接,在所述气囊膨胀的状态下,所述位置比所述气囊同所述外壳相对的相对区域靠近从所述外壳扩展的预定扩展方向的前端侧、且比所述预定扩展方向的最前端部靠近该预定扩展方向的基端侧;所述系绳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壳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中,至少在下述结合位置处通过缝制部将所述气囊的车体外表面侧及与该车体外表面侧相反的一侧结合,其中,在所述气囊膨胀的状态下,所述结合位置比所述气囊同所述外壳相对的相对区域靠近从所述外壳扩展的预定扩展方向的前端侧、且比所述预定扩展方向的最前端部靠近该预定扩展方向的基端侧;所述系绳的所述一端通过与所述缝制部共用的该缝制部与所述气囊的车体外表面侧结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人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绳的所述一端通过圆环形的所述缝制部与所述气囊的车体外表面侧结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包括:沿着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泷本孝之小林庆大中村敦
申请(专利权)人:高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