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罩安全气囊设备,其中当安全气囊(16)展开后,覆盖外机罩板(22)中的开口(22A)的门(18)被铰链(21)支撑。所述铰链(21)在内机罩板(24)的一侧连接到阶梯形螺栓(52)(连接构件),以便所述铰链(21)能够相对于所述内机罩板(24)在预定范围内相对位移。因此,当所述门(18)连接到所述外机罩板(22) 以通过所述铰链(21)相对于所述阶梯形螺栓(52)的相对位移来覆盖所述开口(22A)时,能够适应所述外机罩板(22)的所述开口(22A)和所述门(18)之间的尺寸变化,从而保持设计完整性和车辆的外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车辆的机罩上方展开安全气囊的机罩安全气囊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专利号为JP-B2-3245489的日本专利描述了一种机罩安全气囊设备,其包括固定到机罩的开口的安全气囊模块箱和通过作为铰链的延伸部连接到安全气囊模块箱的长方形盖(门)。公开号为JP-A-7-117609的日本专利申请描述了另一种安全气囊式乘员保护设备,其中盖通过使用允许盖在相对于仪表板的开口的预定极限内位移的接合单元而在浮动状态下被连接。[0003]如上述对比文件所述,通过将其上连接有门的安全气囊模块预装配(局部装配)到支撑构件上,然后使用螺栓将该局部装配件安装到诸如内机罩板等的框架构件上,外机罩板的开口被门覆盖。外机罩板的开口和门的设计完整性可能受到局部装配过程中的独立元件之间的尺寸偏差和将该局部装配件安装到框架构件上时出现的位置偏差二者的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罩安全气囊设备,其能够保持外机罩板内的开口和被设置来覆盖所述开口的门的良好的设计完整性,因此改进了车辆的外观。-->[0005]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提供了一种用在车辆中的机罩安全气囊设备,包括:安全气囊,其布置在机罩的外机罩板和内机罩板之间,安全气囊适于由充气装置供给的气体通过外机罩板的开口展开;门,当安全气囊未被展开时门覆盖所述开口,当安全气囊展开时门适于由使安全气囊充气的力来展开并打开;铰链,其以所述铰链相对于内机罩板在预定极限内可相对位移的方式连接到在内机罩板一侧的连接构件上。[0006]在上述机罩安全气囊设备中,用于支撑门展开的铰链在浮动状态下被连接到在机罩的内机罩板侧的连接构件上,以便铰链能够相对于内机罩板在预定极限内可相对位移。因此,当门连接到内机罩板以覆盖外机罩板的开口时,铰链能够相对于连接构件位移,因此能够适应开口和门之间的任何尺寸偏差。由于门没有与安全气囊和充气装置一起局部装配,因此无需考虑对安全气囊和充气装置进行局部装配时的尺寸偏差。这能够保持外机罩板内的开口和设置在所述开口上的门的设计完整性,因此改进了车辆的外观。[0007]此外,优选的是门被多个夹子保持在门覆盖所述开口的位置上,夹子中的每一个能够弹性变形以便从外机罩板脱离。[0008]在这种机罩安全气囊设备中,门被夹子保持在所述门覆盖所述开口的位置上,夹子中的每一个能够弹性变形以便它们能够从外机罩板脱离。因此,当安全气囊未展开时,所述开口被门牢牢地覆盖。在安全气囊展开并且它的充气力施加在门上时,夹子发生弹性变形并且与外机罩板分离,从而允许门展开。因此,能够在安全气囊未展开时保持开口和门的设计完整性。此外,当安全气囊充气时,能够通过-->使安全气囊充气的力来允许门打开,以便安全气囊能够展开到机罩的外侧。[0009]此外,铰链的相对位移极限优选地以允许夹子从外机罩板脱离的方式被设定。[0010]这样,如果门被使安全气囊充气的力向上推起,夹子将从外机罩板脱离然后门向外打开。在这点上,夹子可以在铰链可以沿连接构件而相对位移的极限内从外机罩板脱离。因此,铰链的存在不会阻碍夹子的脱离,这确保了门以更稳定的方式展开。[0011]此外,优选地,铰链比门的刚性小,从而使铰链能够响应于门的展开而轻松地发生弹性变形。铰链设置有作为用于保证其变形行程的备用延伸部分的可变形部。[0012]利用这种结构,如果门被使安全气囊充气的力向上推起,则比门的刚性小的铰链发生弹性变形以允许门展开。此外,作为备用延伸部分的保证变形行程的可变形部响应于门的展开而伸展,因此门平稳地展开以围绕铰链反转到外机罩板上。这使得当安全气囊充气后能够充分地展开门并打开开口以便门被铰链支撑。[0013]优选地,连接构件与加强件相连接,该加强件被固定到内机罩板上且使内机罩板和外机罩板相连接并对机罩进行加固。[0014]由于连接构件与固定到内机罩板上的加强件相连接,加强件适于对机罩进行加固并且使内机罩板和外机罩板相连接,所以在门被使安全气囊充气的力展开的同时铰链能够更稳定地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上,这使门的展开更加平稳。[0015]优选地,铰链具有连接到连接构件上的加固的末端部。-->[0016]由于铰链具有连接到连接构件上的加固的末端部,当门被使安全气囊充气的力向上推起并且铰链的末端部被连接构件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上时,能够保持固定状态的稳定,这允许门更稳定地展开。[0017]优选地,连接构件还包括阶梯形螺栓,阶梯形螺栓允许铰链在车辆的上下方向和纵向上在预定极限内相对位移。[0018]由于连接构件是允许铰链在汽车的上下方向和纵向上在预定极限内相对位移的阶梯形螺栓,当门连接到内机罩板以覆盖外机罩板的开口时,铰链可以相对于阶梯形螺栓在车辆的纵向上然后在上下方向上适当地位移,因此能够适应开口和门之间的任何尺寸偏差。这有利于门的展开运行。附图说明[0019]结合附图,通过下文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和特征将变得明显,其中:图1为依照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当安全气囊未展开时的机罩安全气囊设备的截面图,该截面图是沿在车辆的纵向上穿过铰链的直线获取的;图2A为连接到阶梯形螺栓的铰链的末端部的放大截面图,而图2B为相对于阶梯形螺栓在箭头“U”的方向上发生相对位移的铰链的放大截面图;图3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机罩安全气囊设备的截面图,该截面图是沿在车辆的纵向上穿过夹子的直线获取的;-->图4为描述与机罩安全气囊设备内的外机罩板分离的夹子的截面图;图5为说明与外机罩板分离的夹子,相对于阶梯形螺栓相对位移的铰链以及从阶梯形螺栓延伸出的铰链的可变形部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0020]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参见图1,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机罩安全气囊设备10设置在例如车辆的前机罩12内,并且包括安全气囊16、门18和铰链21。[0021]安全气囊16布置在机罩12的外机罩板22和内机罩板24之间,并且可以由充气装置26供给的气体充气,然后通过外机罩板22的开口22A展开到机罩12的外侧。此外,安全气囊16和充气装置26容纳在模块箱内以形成安全气囊模块14。[0022]模块箱28是朝向外机罩板22的开口22A打开并且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盒状构件。更具体地,例如通过将前侧壁构件30、后侧壁构件32和底部构件34焊接在一起使模块箱28形成为盒状外形。底部构件34设置有分别从前侧壁构件30在车辆的向前方向上延伸和从后侧壁构件32在车辆的向后方向上延伸的凸缘部34F。安全气囊模块14内的模块箱28的突缘部34F依靠螺栓36和螺母38与加强件40一起被组装并固定到内机罩板24上。[0023]加强件40的截面是翻转的帽形并且在外机罩板22和内机罩板24之间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此外,加强件40直接结合到内机罩板24上并且通过诸如腻子42来支撑外机罩板22。-->[0024]当冲击物体(未示出)与车辆的前部区域发生碰撞时,容纳在模块箱28内的充气装置26供给气体以使安全气囊16充气。充气装置26依靠例如安装托架44在前侧壁构件30附近被牢固地固定到模块箱28的底部构件34。[0025]门18通常覆盖或关闭形成在外机罩板22内的开口22A,并且当安全气囊16充气时门18能够被使安全气囊16充气的力展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在车辆中的机罩安全气囊设备,包括: 安全气囊(16),其布置在机罩(12)的外机罩板(22)和内机罩板(24)之间,所述安全气囊(16)由充气装置(26)供给的气体通过所述外机罩板(22)的开口(22A)展开; 门(18),当所述安全气囊(16)未被展开时所述门(18)覆盖所述开口(22A),当所述安全气囊(16)展开后充气时所述门(18)被展开并被打开;及 铰链(21),其以所述铰链(21)相对于所述内机罩板(24)在预定范围内可相对位移的方式连接到在所述内机罩板(24)一侧的连接构件(52)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6-1-25 016506/20061.一种用在车辆中的机罩安全气囊设备,包括:安全气囊(16),其布置在机罩(12)的外机罩板(22)和内机罩板(24)之间,所述安全气囊(16)由充气装置(26)供给的气体通过所述外机罩板(22)的开口(22A)展开;门(18),当所述安全气囊(16)未被展开时所述门(18)覆盖所述开口(22A),当所述安全气囊(16)展开后充气时所述门(18)被展开并被打开;及铰链(21),其以所述铰链(21)相对于所述内机罩板(24)在预定范围内可相对位移的方式连接到在所述内机罩板(24)一侧的连接构件(52)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罩安全气囊设备,其中所述门(18)被多个夹子(62)保持在所述门(18)覆盖所述开口(22A)的位置上,所述夹子(62)中的每一个能够弹性变形以便从所述外机罩板(22)脱离。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罩安全气囊设备,其中所述铰链(21)的相对位移极限以允许所述夹子(62)从所述外机罩板(22)脱离的方式被设定。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罩安全气囊设备,其中所述铰链(21)比所述门(18)的刚性小,从而使所述铰链(21)能够响应于所述门(18)的展开而轻松地发生弹性变形,所述铰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浩幸,泷本孝之,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高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