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重专利>正文

电动三轮车的后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1982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动三轮车的后桥,属于车辆的应用技术领域。它包括形成有一壳腔的后桥壳、一设在壳腔中的且携有大链轮的差速器、一对各自的一端分别与差速器传动联结而各自的另一端分别固设有左、右轮毂的左、右半轴,所述后桥壳的一端窄缩,并且构成有第一枢置孔和脚踏链轮容置腔,另一端窄缩成有第二枢置孔,所述的差速器的两端分别枢置于第一、第二枢置孔上,所述的一对左、右半轴与差速器的传动联结为花键联结,所述的脚踏链轮容置腔内设置有用于与差速器相连结的脚踏链轮。优点:能提高电动三轮车对路况的适应性;操作控制效果好,驾驶平稳省力,利于增加安全性;可提高爬坡能力及增大扭矩;耗电省;便于安装加工而具有经济实用性。(*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三轮车的后桥,是对已有技术中的电动三轮车的后桥的改进,属于车辆的应用

技术介绍
在已有的文献例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570084Y、CN2623483Y分别公开有电动三轮车的后桥总成、电动三轮车后桥驱动装置,其传动方式均为单轴动力传动,靠与电机传动联结的传动链带动装在传动轴中部或偏一侧的链轮使传动轴旋转,由传动轴的旋转带动安装在传动轴两端的分别带有刹车装置的其中一个轮毂旋转,最终由轮毂使安装其上的轮子运动,这种形式可以从CN2623483Y得到详尽体现。而CN2570084Y尽管形式上将传动轴分为了左、右半轴,但实质仍然为单轴传动。上述结构的后桥总成或后桥驱动装置存在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共性缺陷,一为路况适应性差,因为由于道路状况的原因,难以使一对轮子的阻力保持均衡,当两侧阻力大小相差时,即一侧阻力大而另一侧阻力小时,极易出现跑偏现象,造成事故;二为在遇到恶劣路况时,例如某一轮子陷坑,往往难于摆脱(驶出)坑区,需要借助于人力拖拉、推动;三为单轴驱动的可操控性差而影响安全性,并且爬坡能力不显;四是功耗大,一次充电的持续行驶距离短。针对上述诸欠缺,本申请人在2007年3月19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提出了电动三轮车的后桥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101020416A,该技术方案完全能弥补先有技术中的四点不足,但是客观上也存在着结构复杂、装配加工难度大、经济性优势不凸显的短处。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下面将要推荐的技术方案是基于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不仅具有路况适应强、操控性能好而得以保障安全、爬坡能力强且扭矩大、功耗省而节能的,而且结构简单、装配加工容易而藉以体现经济性的电动三轮车的后桥。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电动三轮车的后桥,它包括形成有一壳腔的后桥壳、一设在壳腔中的并且携有大链轮的差速器、一对各自的一端分别与差速器传动联结而各自的另一端分别固设有左、右轮毂的左、右半轴,所述后桥壳的一端窄缩,并且构成有第一枢置孔和脚踏链轮容置腔,另一端窄缩成有第二枢置孔,所述的差速器的两端分别枢置于第一、第二枢置孔上,所述的一对左、右半轴与差速器的传动联结为花键联结,所述的脚踏链轮容置腔内设置有用于与差速器相连结的脚踏链轮。本技术所述的左、右半轴的轴体上分别套设有左、右半轴套,其中,左半轴套与脚踏链轮容置腔的腔口部位固定,而右半轴套与第二枢置孔的孔口部位固定。本技术所述的大链轮为单向链轮。本技术所述的脚踏链轮为单向链轮。本技术所述的左、右半轴的各自两端均加工有第一、第二轴头花键槽。本技术所述的差速器包括具有差速器齿轮腔的壳体、一对左、右半轴齿轮、一对第一、第二行星齿轮、第一、第二轴承,壳体的一端窄缩成有一第一轴承座,并且沿第一轴承座延伸有一用于与脚踏链轮相连结的踏脚链轮配接区,第一轴承座的另一端扩设并且与大链轮固定,大链轮上构成有一差速器盖,差速器盖所朝向外的一侧中央延设有一第二轴承座,一对分别加工有用于与所述的左、右半轴相配接的第一、第二花键槽的左、右半轴齿轮彼此左、右对应并且呈水平状态地容纳于差速器齿轮腔中,而一对第一、第-->二行星齿轮彼此上、下对应以纵向状态地容纳于差速器齿轮腔中,并且均与一对左、右半轴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一、第二轴承分别置于第一、二轴承座上,并且分别与所述的第一、第二枢置孔相配合。本技术所述的踏脚链轮配接区上设有外螺牙,而所述的脚踏链轮的脚踏链轮定位座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的外螺牙相配合的内螺牙。本技术所述的壳体的整体形状呈喇叭形。本技术所述的脚踏链轮的中央配设有密封套。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设计而具有以下优点:其一,因左、右半轴能同时带动左、右轮毂,因此可表现为双轴驱动,能提高电动三轮车对路况的适应性,例如任意一侧的配置于轮毂上的轮子陷坑,能够顺利地摆脱困境;其二,因实现了双轴驱动,因此操作控制效果好,驾驶平稳省力,利于增加安全性;其三,差速器具有良好的差速效果,因此可提高爬坡能力及增大扭矩,相对于已有技术增加2倍;其四,由于是双轴驱动,功率损失小,因此耗电省,运行电流小,一次充电续行里程比已有技术的单轴驱动(同功率电机、同路况、同质量载荷)可增加里程三分之一以上;其五,结构与已有技术(CN101020416A)相比因省去了大齿轮等相关部件而变得更为简单,便于安装加工而具有经济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动三轮车的后桥的一具体的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配置在电动三轮车上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以目前图示的位置状态为例,给出的后桥壳1的左、右两端窄缩,即左端窄缩成有第一枢置孔12并沿第一枢置孔12进而延伸成有一脚踏链轮容置腔14,而右端窄缩成有第二枢置孔13,如果沿第二枢置孔13进而延伸出脚踏链轮容置腔14,也就是说将脚踏链轮容置腔14移位即更换-->至第二枢置孔13处,那么这种变换应视为等效。依据常识,后桥壳1的壳腔11的侧部必须具备一个不封闭的第一开口111或称窗口,以便下面还要详述的差速器2的装入和供传动链条911(图2示)引入到壳腔11内与大链轮3传动联结,同例脚踏链轮容置腔14的侧部也应留有一个可称为窗口的第二开口141,以便脚踏链条83(图2示)的引入。差速器2的壳体25整体形状趋向于喇叭状,也就是说壳体25的一端扩设,另一端即图示的左端窄缩而形成有第一轴承座252,第一轴承座252的延伸部位构成为踏脚链轮配接区2521,在该踏脚链轮配接区2521上加工有外螺纹。在壳体25的差速器齿轮腔251内设置左、右半轴齿轮21、22,第一、第二行星齿轮23、24的设置方式与前面提到的CN101020416A雷同,具体是:左、右半轴齿轮21、22彼此面对面并且呈水平状态(横向)设置,而第一、第二行星齿轮23、24也相互面对面并且呈纵向设置,左、右半轴齿轮21、22之间的间距由第一、第二行星齿轮23、24补偿,即由第一、第二行星齿轮23、24实现与左、右半轴齿轮21、22啮合。左半轴齿轮21的尾部伸入到第一轴承座252中。在壳体25的右端端口部位间设有螺钉孔253,与此相对应地在大链轮3上也开设有螺钉孔32,由螺钉321经螺钉孔32将大链轮3在螺钉孔253处实现与壳体25固定。在大链轮3的中央区域构成有一差速器盖31,用来盖闭差速器齿轮腔251的右腔口,在差速器盖31所向朝向外的一侧延设有第二轴承座311,右半轴齿轮22的尾部伸入到第二轴承座311的座孔3111中。整个差速器2的两端通过分别设在第一轴承座252、第二轴承座311上的第一、第二轴承26、27而枢置于前述的第一、第二枢置孔12、13上。由于在左、右半轴齿轮21、22上分别加工有第一、第二花键槽211、221,因此通过第一、第二花键槽211、221能使左、右半轴齿轮21、22实现与左、右半轴4、5的花键联结,因为在左、右半轴4、5各自的左、右两端分别加工有第一、第二轴头花键槽42、52。装配时,将左半轴4-->的右端在穿过密封套82的通孔821、脚踏链轮定位座81的通孔后伸入到左半轴齿轮21的第一花键槽211中,将右半轴5的左端在穿过座孔3111后伸入到右半轴齿轮22的第二花键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三轮车的后桥,它包括形成有一壳腔(11)的后桥壳(1)、一设在壳腔(11)中的并且携有大链轮(3)的差速器(2)、一对各自的一端分别与差速器(2)传动联结而各自的另一端分别固设有左、右轮毂(6、7)的左、右半轴(4、5),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桥壳(1)的一端窄缩,并且构成有第一枢置孔(12)和脚踏链轮容置腔(14),另一端窄缩成有第二枢置孔(13),所述的差速器(2)的两端分别枢置于第一、第二枢置孔(12、13)上,所述的一对左、右半轴(4、5)与差速器(2)的传动联结为花键联结,所述的脚踏链轮容置腔(14)内设置有用于与差速器(2)相连结的脚踏链轮(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三轮车的后桥,它包括形成有一壳腔(11)的后桥壳(1)、一设在壳腔(11)中的并且携有大链轮(3)的差速器(2)、一对各自的一端分别与差速器(2)传动联结而各自的另一端分别固设有左、右轮毂(6、7)的左、右半轴(4、5),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桥壳(1)的一端窄缩,并且构成有第一枢置孔(12)和脚踏链轮容置腔(14),另一端窄缩成有第二枢置孔(13),所述的差速器(2)的两端分别枢置于第一、第二枢置孔(12、13)上,所述的一对左、右半轴(4、5)与差速器(2)的传动联结为花键联结,所述的脚踏链轮容置腔(14)内设置有用于与差速器(2)相连结的脚踏链轮(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三轮车的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半轴(4、5)的轴体上分别套设有左、右半轴套(41、51),其中,左半轴套(41)与脚踏链轮容置腔(14)的腔口部位固定,而右半轴套(51)与第二枢置孔(13)的孔口部位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三轮车的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链轮(3)为单向链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三轮车的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脚踏链轮(8)为单向链轮。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三轮车的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半轴(4、5)的各自两端均加工有第一、第二轴头花键槽(42、5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三轮车的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差速器(2)包括具有差速器齿轮腔(251)的壳体(25)、一对左、右半轴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重
申请(专利权)人:张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