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秦广才专利>正文

静液自动离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7480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上的自动离合器装置。解决了传统的自动离合器结合不紧、打滑以及构成复杂等技术问题。采用了装在壳体2内的移动壳3和嵌入转子5上的抛板6构成液力泵。利用移动圈7的位置变化调节移动壳上的油路,在离心力作用下移动壳3绕转轴26偏移,产生转子抛板与移动壳间的作用力实现自动结合传递动力。具有结合和分离平衡,传递扭矩大、无噪声、效率高、构造简单、性能可靠等优点。(*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动车辆上使用的自动离合器,属汽车
离合器是机动车辆尤其是汽车上的重要部件。为了方便汽车驾驶,各种各样的自动离合器被制造出来,比较简单的自动离合器是采用离心力控制的干式摩擦片形式的。这种自动离合器主要问题是结合不紧打滑,尤其是不适宜在重型汽车上使用,并且要消耗发动机一部分功率,液力变扭器的构造又十分复杂。因此,设计一种可以用于重型汽车上使用的具有可靠动力传递性能的自动离合器对于改善车辆的性能无疑是十分必要的。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能满足汽车、尤其是重型汽车动力传递需需要的自动离合器-静液自动离合器。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附图1的A-A向剖视图。附图3是附图1各部件的位置结构简易示图。附图4是定位圈和抛板与移动壳及转子的工作位置示意图。附图5是移动壳的形状示意图。附图6是移动圈的形状示意图。上述各附图中:1缓冲轴,2壳体,3移动壳,4内圈,5转子,6抛板,7移动圈,8弹簧,9离心活动阀,10方形凸棱,11活塞,12油封,13油管螺丝,14油管,15定位圈,16油管螺丝,17螺栓,18油封,19卡簧,-->20弹簧,21后端盖,22前端盖,23密封垫,24隔板,25回油孔,26转轴,27凹槽,28控制柄,29矩形凸棱,30小弹簧,31外壳,32泄油孔,33泄油孔。本专利技术的要点表现为采用嵌入转子槽内的抛板和移动壳的内圈构成了旋转泵,利用离心活动阀控制移动圈的转动达到控制移动壳上的泄油孔开闭,产生使移动壳偏心的力矩。利用抛板和移动壳间的使用力的大小产生结合和分离扭矩从而达到自动结合和分离。本专利技术的构成是这样的:一种静液自动离合器,其特征是由壳体2、前端盖22和后端盖21构成离合器外壳,外壳内有与前后端盖平面平行的隔板24将外壳内的空间分成相互密闭充满油液的腔室;每个腔室内有一个外表面带转轴26的圆形移动壳3,在移动壳3的外表面与转轴26相对应处有一方形凸棱10,转轴26嵌入壳体2上的圆槽内,方形凸棱10两侧面各一弹簧8将方形凸棱10对压置于壳体2中央呈稳定状态,在移动壳3的一侧面有一个环状的凹槽27凹槽27内嵌入一个带控制柄28的圆环状移动圈7,移动圈7的外表面与凹槽27的外表面相吻合呈滑动配合,移动圈7的内表面有两个相临180度角的矩形凸棱29,矩形凸棱上的与移动圈7内表面不相临的一个面与移动壳上的凹槽27的内表面相吻合呈滑动配合,移动圈7上的控制柄28伸入移动壳3上的方形凸棱10的空腔内与嵌入方形凸棱10上的离心活动阀9相接触,控制柄28和离心活动-->阀9上各有一楔形平面相对接构成千斤,在控制柄28的一侧面有一根小弹簧30将其与方形凸棱10压紧;在移动壳3的中间有圆柱形的转子5,转子5中间有带花键的缓冲轴I,转子的周围的径向槽内嵌入呈等角度分布与转子呈滑动配合的抛板6,抛板6由位于转子5两侧面的空槽内的弹簧定位圈15支撑使抛板6的外沿与移动壳3的内表面呈滑动配合,抛板6的两侧面分别与端盖和隔板呈滑动配合;转子5与端盖和隔板之间有油封18密封,在隔板上有贯通各腔室的回油孔25,在后端盖21上有两个平衡对置的由活塞11、油封12、油管螺丝13、油管14、弹簧20、卡簧19和外壳31组成的贮油筒,油管14分别与各腔室相通;在移动壳3的环状凹槽27的内外表面上等距分布有圆形的泄油孔32,移动圈7上与泄油孔32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布有泄油孔33与泄油孔32构成泄油通孔;壳体2、隔板24与前端盖22和后端盖21之间有密封垫23由螺栓17紧固成一体。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离合器外壳与发动机主轴的飞轮固定在一起,缓冲轴1与变速箱输入轴相连接。其工作原理和过程如下:发动机飞轮带动外壳旋转,移动壳3随外壳一起转动,移动壳3将壳体2内的腔室分为上下两个半腔室,移动壳3处于不稳定平衡状态,会向上下半腔室的空间内的任何一边移动,移动壳3的偏移使以转子5为圆心的定位圈15发生偏心移动,抛板6与转子5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其中一侧变大,另一侧变小,造成移动壳3与抛板6构成的空间中的油液产生吸入和排出的趋向,又因为离心活动阀9受油液吸力和旋转离心力的作用,控制移动圈7与移动壳3产生位移,可以改变移动壳内外之间的泄油通路的大小,保持移动壳3内的油液压强。油液对偏心移动后的抛板6产生径向的作用力,使转子5上获得输出扭矩,移动壳偏移程度越大,转上获得的扭力也越大。直到与发动机上的输出扭矩相等,从而达到传递动力的目的。这时离合器完全结合;反之当发动机转速下降,移动壳受惯性和弹簧力的作用,将向中间圆心位置复位,直到达到中心位置时,对外不输出扭矩,达到完全分离的状态。移动壳和移动圈上的泄油孔,由离心调节阀和小弹簧控制开启和关闭。在正常的传递动力时,处于关闭的状态,油液不流动。也就是说在转子和壳体及移动壳一体转动时,只有在过载的情况下,油路打开,抛板和移动壳相对滑动,保证了油液的压力不至于过高。离心调节阀同时受到油液和离心力的作用,又受到小弹簧的弹力产生的分力的作用,离心力越大,泄油孔开启越小。反之离心力越小,泄油孔开启越大。这里说的过载即起步和换档时,因起步和换档时车辆处于加速状态,要求的输出扭力由小到大变化。在怠速状态时,离心力的作用小,内部油液形成的压力小,移动壳受到的偏移力不足以克服大弹簧的约束力,不能产生偏移,不输出扭矩。当发动机-->高于怠速时,转速加快后,移动壳由于惯性的作用发生偏移后,即使转速不再继续增高,输出的扭矩也将继续由小到大的变化,直到达到与行驶阻力相等。内部油液的压力在一个转速下是一个定值,输出扭矩的大小由移动壳偏移的程度大小而变化,移动壳的偏移由发动机转速的变化来控制,发动机的转速有变化,移动壳将有偏移的位移。上述这些构成了离合器的结合和分离的条件。贮油筒结构的主要目的是可以将因热胀冷缩造成的壳体内的油液及时地存贮和补充,以保证壳体内全部充满油液。本专利技术的主要优点是结合和分离平稳,传递扭矩大,无噪声效率高,构造简单性能可靠。尤其是适合于大功率的发动机实现自动离合操作,对提高汽车的效率和简化操作有重大意义。本专利技术在实施中可根据发动机的功率大小,通过改变离合器的直径和厚度以及移动壳偏移高度的大小来获得适合的最大输出扭矩。在离合器直径和厚度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可采用增加组数来达到最理想的匹配状态。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采用了如图2所示的两个构成相同的转子组合,其中移动壳的大小和形状构成完全相同,只是移动壳上的转轴的位置相差180度,以解决两部分的动平衡问题。两腔室中间隔板上的回油孔可平衡腔室间的压力差。-->实施例中各部件的材料和工艺要求可以参照齿轮泵及内燃机尤其是旋转活塞发动机的部件的要求来进行。如移动壳内圈的表面应视同发动机的缸体表面,抛板与内圈相接触面应视同旋转活塞发动机中的活塞环与汽缸间的摩擦面。定位圈对于抛板的作用应视同活塞环对汽缸体内壁的弹性作用。上述这些基本要求的实现可以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离合器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有一显著的提高。上述实施例中的各部件的尺寸为:壳体    最大外径    315mm厚度    25mm移动壳    外径    220mm内径    200mm移动圈    外径    215mm内径    210mm抛板    50×25mm    一短边两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静液自动离合器,其特征是由壳体2、前端盖22和后端盖21构成离合器外壳,外壳内有与前后端盖平面平行的隔板24将外壳内的空间分成相互密闭充满油液的腔室;每个腔室内有一个外表面带转轴26的圆形移动壳3,在移动壳3的外表面与转轴26相对应处有一方形凸棱10,转轴26嵌入壳体2上的圆槽内,方形凸棱10两侧面各一弹簧8将方形凸棱10对压置于壳体2中央呈稳定状态,在移动壳3的一侧面有一个环状的凹槽27,凹槽27内嵌入一个带控制柄28的圆环状移动圈7,移动圈7的外表面与凹槽27的外表面相吻合呈滑动配合,移动圈7的内表面有两个相临180度角的矩形凸棱29,矩形凸棱上的与移动圈7内表面不相临的一个面与移动壳上的凹槽27的内表面相吻合呈滑动配合,移动圈7上的控制柄28伸入移动壳3上的方形凸棱10的空腔内与嵌入方形凸棱10上的离心活动阀9相接触,控制柄28和和离心活动阀9上各有一楔形平面相对接构成千斤,在控制柄28的一侧面有一根小弹簧30将其与方形凸棱10压紧;在移动壳3的中间有圆柱形的转子5,转子5中间有带花键的缓冲轴1,转子的周围的径向槽内嵌入呈等角度分布与转子呈滑动配合的抛板6,抛板6由位于转子5两侧面的空槽内的弹性定位圈15支撑使抛板6的外沿与移动壳3的内表面呈滑动配合,抛板6的两侧面分别与端盖和隔板呈滑动配合;转子5与端盖和隔板之间有油封18密封,在隔板上有贯通各腔室的回油孔25,在后端盖21上有两个平衡对置的由活塞11、油封12、油管螺丝13、油管14、弹簧20卡簧19和外壳31组成的贮油筒,油管14分别与各腔室相通;在移动壳3的环状凹槽27的内外表面上等距分布有圆形的泄油孔32,移动圈7上与泄油孔32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布有泄油孔33与泄油孔32构成泄油通孔;壳体2、隔板24与前端盖22和后端盖21之间有密封垫23由螺栓17紧固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液自动离合器,其特征是由壳体2、前端盖22和后端盖21构成离合器外壳,外壳内有与前后端盖平面平行的隔板24将外壳内的空间分成相互密闭充满油液的腔室;每个腔室内有一个外表面带转轴26的圆形移动壳3,在移动壳3的外表面与转轴26相对应处有一方形凸棱10,转轴26嵌入壳体2上的圆槽内,方形凸棱10两侧面各一弹簧8将方形凸棱10对压置于壳体2中央呈稳定状态,在移动壳3的一侧面有一个环状的凹槽27,凹槽27内嵌入一个带控制柄28的圆环状移动圈7,移动圈7的外表面与凹槽27的外表面相吻合呈滑动配合,移动圈7的内表面有两个相临180度角的矩形凸棱29,矩形凸棱上的与移动圈7内表面不相临的一个面与移动壳上的凹槽27的内表面相吻合呈滑动配合,移动圈7上的控制柄28伸入移动壳3上的方形凸棱10的空腔内与嵌入方形凸棱10上的离心活动阀9相接触,控制柄28和离心活动阀9上各有一楔形平面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广才
申请(专利权)人:秦广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