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用缆索的布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5774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维持操作用缆索的响应性的操作用缆索的布缆结构。操作用缆索的布缆结构中,以发动机(20)其进气侧(21)和排气侧(22)设置在车宽方向上、而油门缆索(90)从发动机(20)的进气侧(21)所配置的节流阀本体(70)开始延伸为前提。油门缆索(90)具有第1区间(91)、第2区间(92)和第3区间(93)。第1区间(91)从进气侧(21)横跨过发动机(20)上方到排气侧(22)。第2区间(92)从排气侧(22)横跨过发动机(20)前上方到进气侧(21)。第3区间(93)从前方横跨过进气侧(21)上方到后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操作用缆索的布缆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与车辆的动力装置的节流阀本体连结来调整输出的操作用缆索的布缆结构。                              
技术介绍
为了使汽车发动机(动力装置)的输出发生变化,设置有与节流阀连结的操作用缆索。该缆索连接在发动机的节流阀本体和变速器两者之间(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一旦发动机输出发生变化,发动机整体便微微摆动。节流阀本体和变速器两者的相对位置关系随发动机的摆动而发生变化,因而节流阀本体至变速器的距离发生变化。因此,缆索布置时在发动机摆动的方向上设置按U字型折回的缓冲部,对该变化进行吸收。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3-199770号公报(图2)。但发动机室内有许多机器,所以缓冲部的弯曲半径会较小。因此可认为,缆索的内缆和外缆之间的滑动阻力增大,通过缆索传递的驱动力损耗较大。也就是说,缆索的响应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维持操作用缆索的响应性的操作用缆索的布缆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操作用缆索的布缆结构中,以车辆动力装置其进气侧和排气侧沿车宽方向设置、而操作用缆索从动力装置的进气侧所配置的节流阀本体开始延伸为前提。缆索具有第1区间、第2区间和第3区间。第1区间从进气侧横穿过动力装置上方到排气侧。第2区间从排气侧横穿过动力装置前上方到进气侧。第3区间从前方横穿过进气侧上方到后方。利用该操作用缆索的布缆结构,缆索布置为围绕动力装置的前上方划出大圆弧。为了更有效地维持操作用缆索的响应性,在操作用缆索的布缆结构中,第2区间通过动力装置和该动力装置前方配置的热交换器两者间的上方。第3区间通过进气侧配置的电池座和动力装置两者间的上方。-->该操作用缆索的布缆结构中,缆索通过的是动力装置和热交换器两者间的上方、以及离开排气侧配置于不易受动力装置热影响这种位置的电池座和动力装置两者间的上方,所以缆索布置为划出更大的圆弧。为了更有效地维持操作用缆索的响应性,操作用缆索的布缆结构,将第1区间固定于从排气侧配置的空气滤清器起通过动力装置的上方延伸至节流阀本体的进气管上设置的固定构件。而且,将第2区间固定于热交换器上设置的固定构件。此外,将第3区间固定于电池座上设置的固定构件。该操作用缆索的布缆结构中,缆索固定于热交换器、和离开排气侧配置于不易受动力装置热影响这种位置的电池座上,所以缆索布置为划出更大的圆弧。为了用简单的结构将缆索布置为划出大圆弧,操作用缆索的布缆结构是在第1区间、第2区间和第3区间这3个区间内分别至少有1处固定。利用本专利技术操作用缆索的布缆结构,缆索布置为在动力装置的前上方划出大圆弧。也就是说,操作用缆索的布缆结构能够抑制用缆索传递的驱动力的损耗,所以能够维持操作用缆索的响应性。而且,操作用缆索的布缆结构中,缆索的第2区间通过动力装置和热交换器两者间的上方,缆索的第3区间通过动力装置和电池座两者间的上方,所以缆索布置为划出更加大的圆弧。因此能够更有效地维持操作用缆索的响应性。此外,操作用缆索的布缆结构中,缆索的第1区间通过固定构件固定于进气管,缆索的第2区间通过固定构件固定于热交换器,缆索的第3区间则通过固定构件固定于电池座,所以缆索布置为划出更加大的圆弧。因此能够更有效地维持操作用缆索的响应性。此外,操作用缆索的布缆结构,可通过在第1区间、第2区间和第3区间这3个区间内分别至少有1处固定缆索这种简单结构,将缆索布置为划出大圆弧。                              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油门缆索的布缆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对本专利技术操作用缆索的布缆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汽车10的发动机室11的俯视图。汽车10作为车辆的一个例子。以汽车10的行驶方向F为基准。还将顺着行驶方向F的方向作为前方,将与其相反的方向作为后方。发动机室11形成在汽车10的车-->体12的前部。在发动机室11的后方,用挡板13隔开形成有车厢14。汽车10具有发动机20、电池30、散热器40、空气滤清器50和进气管60。将发动机20、电池30、散热器40、空气滤清器50和进气管60分别配置在发动机室11内。发动机20作为动力装置的一个例子。发动机20配置在发动机室11的车宽方向的中央后侧、在隔板13的附近。如图1所示,从车厢14看,发动机20的进气侧21位于车宽方向左侧,其排气侧22位于车宽方向右侧。发动机20的进气侧21上设置有进气歧管23。发动机20的排气侧22上设置有排气歧管24。发动机20具有节流阀本体70。节流阀本体70与发动机20的进气系统连结,被安装在进气歧管23的附近、发动机20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附近。节流阀本体70其内部具有节流阀。节流阀采用的是蝶形阀。节流阀的旋转轴端部设置有节流阀操纵杆。节流阀操纵杆作为控制节流阀开合的操作部的一个例子。节流阀操纵杆的转动方向沿着车宽方向。电池30安装在电池座31上。将电池座31配置在发动机室11的车宽方向左端部11a和发动机20之间、在左端部11a附近的区域A上。区域A离开发动机20的排气侧22,处于不易受发动机20热影响的位置。散热器40作为热交换器的一个例子。散热器40配置于发动机室11的前部11b。通过将因发动机20而升温的冷却水导入到散热器40的加热器软管,发动机20与散热器40相互连结。空气滤清器50配置在发动机室11的车宽方向右端部11c与发动机20之间。进气管60具有导入外部气体的开口部61、第1管部62和第2管部63。开口部61位于散热器40的上方。第1管部62将开口部61与空气滤清器50连通。从车厢14看,第1管部62通过发动机20的车宽方向右侧与空气滤清器50连结。第2管部63将空气滤清器50与节流阀本体70连通。第2管部63从排气侧22直线状横跨过发动机20的上方至进气侧21与节流阀本体70连结。此外,汽车10还在其隔板13的车厢14侧安装有油门踏板80。油门踏板80位于车宽方向上的左侧。通过油门缆索90将油门踏板80与节流阀本体70的节流阀操纵杆连结。油门缆索90作为操作用缆索的一个例子。随着油门踏板80的踏下量的变化,油门缆索90带动节流阀操纵杆运动而调整节流阀的开合。油门缆索90具有内缆和外缆。内缆相对于外缆的轴线方向可移动地内插到外缆内。油门缆索90的内缆将节流阀操纵杆与油门踏板80连结,外缆是保护内缆的结构。因此,-->一踏下油门踏板,内缆就相对于外缆移动。下面,对油门缆索90的布缆结构进行说明。油门缆索90沿着进气管60的第2管部63,在发动机20的上方直线状地从节流阀操纵杆延伸到排气侧22的附近。油门缆索90在车宽方向上跨过排气侧22,向着散热器40侧划出平滑的圆弧,通过发动机20与散热器40两者间的上方,一直延伸到发动机20后方的油门踏板80上。具体来说,油门缆索90的布缆方式是在发动机20前上方围成大圆弧。油门缆索90通过将缆索布置成大圆弧状,以整体吸收发动机20的摆动。油门缆索90具有第1区间91、第2区间92和第3区间93。第1区间91是从进气侧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动力装置的进气侧和排气侧沿车宽方向设置的操作用缆索的布缆结构,所述缆索从配置于所述进气侧的节流阀本体开始延伸,其特征在于,    所述缆索具有:从所述进气侧横穿过所述动力装置上方到所述排气侧的第1区间;从所述排气侧横穿过所述动力装置前上方到所述进气侧的第2区间;以及从前方横穿过所述进气侧上方到后方的第3区间。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4-3-3 2004-0597901、一种车辆动力装置的进气侧和排气侧沿车宽方向设置的操作用缆索的布缆结构,所述缆索从配置于所述进气侧的节流阀本体开始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索具有:从所述进气侧横穿过所述动力装置上方到所述排气侧的第1区间;从所述排气侧横穿过所述动力装置前上方到所述进气侧的第2区间;以及从前方横穿过所述进气侧上方到后方的第3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用缆索的布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区间通过所述动力装置与配置在该动力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国弘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