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全方位减震车轮。以现有减震自行车和摩托车为例,这两种车辆有多种减震方式。从其减震结构上看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前叉与后叉被减震器代替,摩托车多采用这种减震方式。另一种是减震器安置在车架中间,或取代斜梁,或者后摆臂方式,总之骑车人的重量通过传导直接加在减震器上。第一种结构对直上直下两个方向的冲击力吸收作用很小,这种方式使减震器不能直接迎合冲击力,根据二分力原理,冲击力的一部分被减震器吸收而另一部分作用到车体上对车体进行冲击产生震动,只有当冲击力的方向与减震器的倾斜角度相吻合才能充分发挥吸收作用第二种结构,因重心的重力直接加在减震器上减震器可以直接迎合直上、直下两个方向的冲击力,但根据二分力原理它对斜方向和水平的冲击力吸收作用很小。因崎岖不平的路面给车轮造成的冲击力是非常复杂的,不断变化角度的,而以上两种结构只能对付其一,不能对付其二,所以这两种结构减震效果都不理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直接迎合吸收任何方向冲击力的全方位减震车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全方位减震车轮,是由车圈、减震弹片、轮毂构成,具体连接为轮毂设置于车圈中央,减震弹片的一端固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方位减震车轮,包括有车圈,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减震弹片、轮毂,具体连接为:轮毂置于车圈中央,减震弹片的一端固定于轮毂上,另一端固定于车圈上。
【技术特征摘要】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