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移动车轮及具有该车轮的全方位移动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72275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0 02:00
提供一种改善了乘坐舒适性的全方位移动车轮及具有该车轮的全方位移动车辆。全方位移动车轮(100)包括:大致圆筒形状的轮毂(50),其以能够绕车轴(A)旋转的方式设置;多个滚轮,所述多个滚轮具有沿着与轮毂(50)的径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轴线,并且,所述滚轮的外轮廓具有与以车轴(A)为中心的圆的曲率一致的曲率;支承部,其将各滚轮以绕各轴线旋转自如的方式安装,且以各滚轮的外轮廓配置于单一圆周上的方式支承各滚轮;橡胶管(51、52),其以与轮毂(50)的圆筒部(50a)的外周面和支承部的内周面(22)在径向上接触的状态夹设于轮毂(50)的圆筒部(50a)的外周面与支承部的内周面(22)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方位移动车轮及具有该车轮的全方位移动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全方位移动车轮及具有该全方位移动车轮的全方位移动车辆。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绕车轴地配置有向与车辆的直进方向正交的横向旋转的多个旋转滚轮而成的带有旋转体的车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根据专利文献1记载的带有旋转体的车轮,通过组合向车辆的直进方向的移动和向与该直进方向正交的横向的移动,由此可实现在车辆的接地面向全方位的移动。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682248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的带有旋转体的车轮中,成为旋转体由合成树脂成形、或是在由合成树脂成形的芯部的周围配置由橡胶等成形的外筒部而成的结构。并且,旋转体借助轴承臂20固定于轮圈2,并经由轮圈2固定于车轴1。从旋转体传递到轴承臂20的来自车轮的接地面的振动等直接经由车轴1传递到车辆。由于旋转体与车轮整体的大小相比为小尺寸,因此难以使旋转体自身具有充分地吸收来自接地面的振动等的减振功能。而且,由旋转体自身无法吸收的来自接地面的振动等会直接传递到车辆,因此在车轮越过台阶时、在不良路面上行驶时,乘坐舒适性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来自接地面的振动等向车轴的传递、改善乘坐舒适性的全方位移动车轮及具有该全方位移动车轮的全方位移动车辆。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涉及的全方位移动车轮,包括:大致圆筒形状的轮毂部,其以能够绕车轴旋转的方式设置;多个滚轮,所述多个滚轮在与所述车轴正交的平面内,具有沿着与所述轮毂部的径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轴线,所述滚轮的外轮廓具有与以所述车轴为中心的圆的曲率一致的曲率;支承部,其将各所述滚轮以绕各所述轴线旋转自如的方式安装,且以各所述滚轮的外轮廓配置于单一圆周上的方式支承各滚轮,所述支承部具有比所述轮毂部的外周面的直径大的内周面;弹性构件,其以在径向上与所述轮毂部的外周面和所述支承部的内周面接触的状态夹设于所述轮毂部的外周面与所述支承部的内周面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涉及的全方位移动车轮,从接地面传递到滚轮的振动等经由以将滚轮绕轴线旋转自如的方式安装的支承部的内周面而向大致圆环形状的弹性构件传递。从接地面传递到滚轮的振动等,其一部分被弹性构件吸收后,经由弹性构件而传递到设置成可绕车轴旋转的大致圆筒形状的轮毂部的外周面。如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涉及的全方位移动车轮,在传递来自接地面的振动等的滚轮与设置成可绕车轴旋转的轮毂部之间夹有弹性构件,来自接地面的振动等不会直接传递到轮毂部。因而,能够提供一种抑制来自接地面的振动等向车轴的传递,改善了乘坐舒适性的全方位移动车轮。在本方案的全方位移动车轮中可以为如下结构,即,包括:一对第一限制构件,所述一对第一限制构件固定于所述轮毂部和所述支承部中的任意一方,且以与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车轴方向上的两端面接触的状态配置;第二限制构件,其固定于所述轮毂部和所述支承部中的任意另一方,且配置于所述车轴方向上的所述一对第一限制构件之间,所述弹性构件包括:第一弹性构件,其以在所述车轴方向上与所述一对第一限制构件中的一方的所述第一限制构件和所述第二限制构件接触的状态夹设于一方的所述第一限制构件与所述第二限制构件之间;第二弹性构件,其以在所述车轴方向上与所述一对第一限制构件中的另一方的所述第一限制构件和所述第二限制构件接触的状态夹设于另一方的所述第一限制构件与所述第二限制构件之间。根据上述结构,在轮毂部和支承部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受到沿车轴方向移动的外力的情况下,在一对第一限制构件的任意一方与第二限制构件之间以在车轴A方向上接触的状态夹着的第一或第二弹性构件发生收缩,产生反抗外力的反作用力。通过该反作用力的作用,即使在轮毂部及支承部的至少任意一方受到沿车轴方向移动的外力的情况下,也能由第一或第二弹性构件吸收外力,轮毂部及支承部的车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得以保持。在上述方案的全方位移动车轮中可以是,所述弹性构件是发泡海绵体或内部封入有气体的中空管。通过这样,使用发泡海绵体或内部封入有气体的中空管,可以抑制从滚轮传递的振动等传递到车轴。在本方案的全方位移动车轮中,所述弹性构件可以是大致圆环形状的构件。通过这样,弹性构件成为被轮毂部的外周面与支承部的内周面夹着整周的状态,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来自接地面的振动等直接传递到轮毂部。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弹性构件可以为在周向上分割的多个圆弧构件构成的大致圆环形状的构件。通过这样,使用相同形状的小尺寸构件来形成弹性构件,可以降低弹性构件的制造成本。在本方案的全方位移动车轮中,所述弹性构件可以由在同一圆周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圆弧形状的多个圆弧构件构成。通过这样,与在同一圆周上的整周范围配置大致圆环形状的弹性构件的情况相比,可以使弹性构件的尺寸为小尺寸。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全方位移动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全方位移动车轮。通过这样,能够提供一种具有抑制来自接地面的振动等向车轴的传递、改善乘坐舒适性的全方位移动车轮的全方位移动车辆。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效果:能够提供一种抑制来自接地面的振动等向车轴的传递、改善乘坐舒适性的全方位移动车轮及具有该全方位移动车轮的全方位移动车辆。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全方位移动车轮的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全方位移动车轮的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全方位移动车轮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1所示的全方位移动车轮的B-B向视剖视图。图5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橡胶管的主视图。符号说明10、11:板状构件(一对第一限制构件)20:第一支承构件(支承部)21:第二支承构件(支承部)22:内周面30、31:大径滚轮40、41:小径滚轮50:轮毂(轮毂部)50a:圆筒部50b:圆环部(第二限制构件)51:橡胶管(第一弹性构件)52:橡胶管(第二弹性构件)100:全方位移动车轮A:车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全方位移动车轮100。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全方位移动车轮100与其他车轮一起连结于车辆,作为车辆行驶时的从动轮发挥作用。全方位移动车轮100以能够绕图3所示的车轴A旋转的方式被安装。全方位移动车轮100例如在后轮为2个驱动轮、前轮为1个或2个从动轮的车辆中作为从动轮发挥作用。或者,在4轮车辆中,作为通过传送带等从后轮的2个驱动轮传递驱动力的前轮的2个从动轮发挥作用。如后所述,全方位移动车轮100包括以可绕车轴A旋转的方式被设置的板状构件10、11,在与车轴A正交的平面内具有沿与板状构件10、11的径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多个滚轮。全方位移动车轮100在受到车轴A方向的力时,多个滚轮绕各轴线旋转,由此可实现沿车轴A方向的移动。如此,全方位移动车轮100通过绕车轴A旋转而可实现向与车轴A正交的方向的车辆移动,并且也能实现沿着车轴A方向的车辆移动。通过将绕车轴A的旋转与沿车轴A方向的移动组合,由此具备全方位移动车轮100的车辆(全方位移动车辆)能够相对于接地面向全方位移动。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全方位移动车轮100的具体结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全方位移动车轮包括:固定于轴承部(图4中虚线所示)的圆环状的轮毂50;隔开间隔地配置在该轮毂50的径向外方的滚轮组装体;配置于径向上被该滚轮组装体及轮毂50所夹着的位置的圆环状的橡胶管5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全方位移动车轮及具有该车轮的全方位移动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方位移动车轮,包括:大致圆筒形状的轮毂部,其以能够绕车轴旋转的方式设置;多个滚轮,所述多个滚轮在与所述车轴正交的平面内,具有沿着与所述轮毂部的径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轴线,所述滚轮的外轮廓具有与以所述车轴为中心的圆的曲率一致的曲率;支承部,其将各所述滚轮以绕各所述轴线旋转自如的方式安装,且以各所述滚轮的外轮廓配置于单一圆周上的方式支承各滚轮,所述支承部具有比所述轮毂部的外周面的直径大的内周面;弹性构件,其以在径向上与所述轮毂部的外周面和所述支承部的内周面接触的状态夹设于所述轮毂部的外周面与所述支承部的内周面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2013.11.08 JP 2013-2323031.一种全方位移动车轮,包括:大致圆筒形状的轮毂部,其以能够绕车轴旋转的方式设置;多个滚轮,所述多个滚轮在与所述车轴正交的平面内,具有沿着与所述轮毂部的径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轴线,所述滚轮的外轮廓具有与以所述车轴为中心的圆的曲率一致的曲率;支承部,其将各所述滚轮以绕各所述轴线旋转自如的方式安装,且以各所述滚轮的外轮廓配置于单一圆周上的方式支承各滚轮,所述支承部具有比所述轮毂部的外周面的直径大的内周面;一对第一限制构件,所述一对第一限制构件固定于所述轮毂部;第二限制构件,其固定于所述支承部,且配置于所述车轴方向上的所述一对第一限制构件之间;第一弹性构件,其以与所述轮毂部的外周面和所述支承部的内周面接触的状态夹设于所述轮毂部的外周面与所述支承部的内周面之间,并且,以在所述车轴方向上与所述一对第一限制构件中的一方的所述第一限制构件和所述第二限制构件接触的状态夹设于一方的所述第一限制构件与所述第二限制构件之间,由此,该第一弹性构件能够仅通过与所述轮毂部的外周面、所述支承部的内周面、所述一对第一限制构件中的一方的所述第一限制构件和所述第二限制构件接触而被保持;以及第二弹性构件,其以与所述轮毂部的外周面和所述支承部的内周面接触的状态夹设于所述轮毂部的外周面与所述支承部的内周面之间,并且,以在所述车轴方向上与所述一对第一限制构件中的另一方的所述第一限制构件和所述第二限制构件接触的状态夹设于另一方的所述第一限制构件与所述第二限制构件之间,由此,该第二弹性构件能够仅通过与所述轮毂部的外周面、所述支承部的内周面、所述一对第一限制构件中的另一方的所述第一限制构件和所述第二限制构件接触而被保持,在对所述轮毂部施加旋转驱动力时,该旋转驱动力经由所述第一弹性构件以及所述第二弹性构件而传递到所述支承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方位移动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是发泡海绵体或内部封入有气体的中空管。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方位移动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为大致圆环形状的构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方位移动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为在周向上分割的多个圆弧构件构成的大致圆环形状的构件。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方位移动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由在同一圆周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圆弧形状的多个圆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坂东一夫内藤淳平
申请(专利权)人:WHILL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