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量化重卡差速器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19456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6 00:34
一种轻量化重卡差速器壳,其创新点在于:包括一差速器壳本体;所述差速器本体呈阶梯状,依次为第一阶梯部、第二阶梯部、第三阶梯部、第四阶梯部及第五阶梯部,在第三阶梯部的圆周表面均匀分布有数个圆形通孔A,在相邻的两个圆形通孔A之间具有一圆形通孔B;所述差速器本体内具有一容纳差速器放置的空腔,该空腔呈阶梯状,分别为第一阶梯段、第二阶梯段、第三阶梯段及第四阶梯段,并且第一阶梯段、第三阶梯端及第四阶梯段的口径逐渐增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对差速器壳的壳体的外轮廓以及壳体内的空腔的形状及尺寸进行合理的设计,不仅增强了差速器壳支撑刚性,减轻了差速器壳的重量,降低了制造成本,减小了传动系统的动能耗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量化重卡差速器壳
本技术涉及一种差速器壳,特别涉及一种轻量化重卡差速器壳。
技术介绍
随着“节能环保”越来越成为广泛关注的研究课题,轻量化也广泛应用到载重汽车领域,在提高操控性的同时还能有出色的节油减排表现。汽车的油耗主要取决于发动机的排量和汽车的总质量,在保持汽车整体品质、技术性能不变甚至优化的前提下,降低汽车自身重量可以提高输出功率、降低噪声、提升操控性、可靠性,提高车速、降低油耗、减少废气排放量、提升使用安全性。有研究数字显示,若汽车整车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 ;若行驶阻力减少10%,燃油效率可提高3% ;若车桥、变速器等装置的传动效率提高10%,燃油效率可提高7%。汽车车身约占汽车总质量的30%,空载情况下,约70%的油耗用在车身质量上。因此,使车身变轻对于整车的燃油经济性、降耗减排量、安全可靠性等都大有裨益。 汽车差速器是驱动桥的主件,它的作用就是在向两边半轴传递动力的同时,允许两边半轴以不同的转速旋转,满足两边车轮尽可能以纯滚动的形式作不等距行驶,减少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差速器主要包括两个行星齿轮与太阳齿轮,通过传动齿轮带动行星齿轮转动,将动力通过太阳齿轮与半轴传递。传统的差速器的壳体主要为圆柱形的套筒,为了保证壳体的稳固性且存在足够的差速器放置空间,一般壳体的体积较大,而且壳体的壁厚较厚,以保证壳体自身对行星齿轮高速运转时产生的离心力作用的承受力,如果加厚壳体壁厚一方面占用空间较大,另一方面需要耗费较多的材料,成本较高,同时壳体比较重,也增加了整车的总重量,因此研究出一种轻量化的差速器壳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质量轻、降低成本的轻量化重卡差速器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轻量化重卡差速器壳,其创新点在于:包括一差速器壳本体; 所述差速器本体呈阶梯状,依次为第一阶梯部、第二阶梯部、第三阶梯部、第四阶梯部及第五阶梯部,所述第一阶梯部、第二阶梯部、第四阶梯部及第五阶梯部呈圆环状,第三阶梯部呈圆台状,并且其侧面呈圆弧形,所述第一阶梯部与第二阶梯部、第二阶梯部与第三阶梯部、第三阶梯部与第四阶梯部、第四阶梯部与第五阶梯部之间均为圆弧过渡,在第三阶梯部的圆周表面均匀分布有数个圆形通孔A,在相邻的两个圆形通孔A之间具有一圆形通孔B,在第四阶梯部的圆周表面均匀分布有数个法兰连接孔; 所述差速器本体内具有一容纳差速器放置的空腔,该空腔呈阶梯状,分别为第一阶梯段、第二阶梯段、第三阶梯段及第四阶梯段,并且第一阶梯段、第三阶梯端及第四阶梯段的口径逐渐增大,所述第一阶梯段与第二阶梯段、第三阶梯段及第四阶梯段之间倾斜过渡,第二阶梯段与第三阶梯段为圆弧过渡,第一阶梯段、第二阶梯段及第三阶梯段均为圆柱形空腔,第四阶梯段为圆台形空腔,且其侧面为圆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阶梯部的外壁的口径为95.25mm,长度为39mm,第二阶梯部的外壁的直径为112mm,长度为40mm,第三阶梯部的外壁的口径小的一端的口径为152mm,口径大的一端的直径为260mm,第四阶梯部的外壁的口径为375mm,第三阶梯部与第四阶梯部的总长度为120mm,第五阶梯部的外壁的口径为230mm,第五阶梯部的长度为5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阶梯段的口径为64mm,第二阶梯段的口径为88mm,第三阶梯段的口径为82mm,第四阶梯段的口径小的一端的直径为152mm,口径大的一端的直径为I94mm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阶梯部的外表面位于圆形通孔B的四周具有一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阶梯部与第二阶梯部之间的R度为2.5mm,第二阶梯部与第三阶梯部之间的R度为8mm,第三阶梯部与第四阶梯部之间的R度为3.5mm,第四阶梯部与第五阶梯部之间的R度为0.8mm。 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对差速器壳壳体的外轮廓以及壳体内的空腔的形状及尺寸进行合理的设计,同时合理的加强筋布置方式,不仅增强了差速器壳支撑刚性,而且减轻了差速器壳的重量,降低了制造成本,减小了传动系统的动能耗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轻量化重卡差速器壳的差速器左壳的正视图。 图2为本技术的轻量化重卡差速器壳的差速器右壳的侧视图。 图3为本技术的轻量化重卡差速器壳的差速器右壳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的示意图可知,本技术的轻量化重卡差速器壳包括一差速器壳本体。 差速器本体呈阶梯状,依次为第一阶梯部1、第二阶梯部2、第三阶梯部3、第四阶梯部4及第五阶梯部5,第一阶梯部1、第二阶梯部2、第四阶梯部4及第五阶梯部5呈圆环状,第三阶梯部3呈圆台状,并且第三阶梯部3的侧面呈圆弧形,第一阶梯部I与第二阶梯部2之间为圆弧过渡,并且第一阶梯部I与第二阶梯部2之间的R度为2.5mm,第二阶梯部2与第三阶梯部3之间为圆弧过渡,并且第二阶梯部2与第三阶梯部3之间的R度为8mm,第三阶梯部3与第四阶梯部4为圆弧过渡,并且第三阶梯部3与第四阶梯部4之间的R度为3.5mm,第四阶梯部4与第五阶梯部5之间为圆弧过渡,并且第四阶梯部4与第五阶梯部5之间的R度为0.8mm。 在第三阶梯部3的圆周表面均勻分布有数个圆形通孔All,在相邻的两个圆形通孔All之间具有一圆形通孔B13。在第三阶梯部3的外表面位于圆形通孔B13的四周具有一加强筋12。在本实施例中,圆形通孔All —共有四个,单个的圆形通孔All的口径为60mm, 在第四阶梯部4的圆周表面均匀分布有数个法兰连接孔10。在本实施例中,法兰连接孔10 —共有12个,单个的法兰连接孔10 口径为20.2mm。 第一阶梯部I的外壁的口径为95.25mm,第一阶梯部I的长度为39mm,第二阶梯部2的外壁的口径为112mm,第二阶梯部2的长度为40mm,第三阶梯部3的外壁的口径小的一端的口径为152mm,口径大的一端的口径为径为260mm,第四阶梯部4的外壁的口径为375mm,第三阶梯部3与第四阶梯部4的总长度为120mm,第五阶梯部5的外壁的口径为230mm,第五阶梯部5的长度为5mm。 在差速器本体内具有一容纳差速器放置的空腔,该空腔呈阶梯状,分别为第一阶梯段6、第二阶梯段7、第三阶梯段8及第四阶梯段9,并且第一阶梯段6、第三阶梯端7及第四阶梯段9的口径逐渐增大,并且第一阶梯段6与第二阶梯段7之间倾斜过渡,倾斜线段的长度为3mm,倾斜的角度为45°,第二阶梯段7与第三阶梯段8之间倾斜过渡,、第三阶梯段8及第四阶梯段9之间为圆弧过渡,其R度为3mm,倾斜的角度为30°,倾斜线段的长度为 3.2_,第一阶梯段6、第二阶梯段7及第三阶梯段8均为圆柱形空腔,第四阶梯段9为圆台形空腔,且第四阶梯段9的侧面为圆弧形。 第一阶梯段6的口径为64mm,第二阶梯段7的口径为88mm,第三阶梯段8的口径为82mm,第四阶梯段9的口径小的一端的直径为152mm,第四阶梯段9的口径大的一端的直径为194mm。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轻量化重卡差速器壳,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差速器壳本体;所述差速器本体呈阶梯状,依次为第一阶梯部、第二阶梯部、第三阶梯部、第四阶梯部及第五阶梯部,所述第一阶梯部、第二阶梯部、第四阶梯部及第五阶梯部呈圆环状,第三阶梯部呈圆台状,并且其侧面呈圆弧形,所述第一阶梯部与第二阶梯部、第二阶梯部与第三阶梯部、第三阶梯部与第四阶梯部、第四阶梯部与第五阶梯部之间均为圆弧过渡,在第三阶梯部的圆周表面均匀分布有数个圆形通孔A,在相邻的两个圆形通孔A之间具有一圆形通孔B,在第四阶梯部的圆周表面均匀分布有数个法兰连接孔;所述差速器本体内具有一容差速器放置的空腔,该空腔呈阶梯状,分别为第一阶梯段、第二阶梯段、第三阶梯段及第四阶梯段,并且第一阶梯段、第三阶梯段及第四阶梯段的口径逐渐增大,所述第一阶梯段与第二阶梯段、第三阶梯段及第四阶梯段之间倾斜过渡,第二阶梯段与第三阶梯段为圆弧过渡,第一阶梯段、第二阶梯段及第三阶梯段均为圆柱形空腔,第四阶梯段为圆台形空腔,且其侧面为圆弧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量化重卡差速器壳,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差速器壳本体; 所述差速器本体呈阶梯状,依次为第一阶梯部、第二阶梯部、第三阶梯部、第四阶梯部及第五阶梯部,所述第一阶梯部、第二阶梯部、第四阶梯部及第五阶梯部呈圆环状,第三阶梯部呈圆台状,并且其侧面呈圆弧形,所述第一阶梯部与第二阶梯部、第二阶梯部与第三阶梯部、第三阶梯部与第四阶梯部、第四阶梯部与第五阶梯部之间均为圆弧过渡,在第三阶梯部的圆周表面均匀分布有数个圆形通孔A,在相邻的两个圆形通孔A之间具有一圆形通孔B,在第四阶梯部的圆周表面均匀分布有数个法兰连接孔; 所述差速器本体内具有一容差速器放置的空腔,该空腔呈阶梯状,分别为第一阶梯段、第二阶梯段、第三阶梯段及第四阶梯段,并且第一阶梯段、第三阶梯段及第四阶梯段的口径逐渐增大,所述第一阶梯段与第二阶梯段、第三阶梯段及第四阶梯段之间倾斜过渡,第二阶梯段与第三阶梯段为圆弧过渡,第一阶梯段、第二阶梯段及第三阶梯段均为圆柱形空腔,第四阶梯段为圆台形空腔,且其侧面为圆弧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重卡差速器壳,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永锋方国兴方晋杨伟卢坤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汤臣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