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控后桥差速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742435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2 1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控后桥差速锁装置,属于车辆传动领域,包括设置在差速器壳体上的锁面板和设置在右箱体内的锁体,所述锁面板与所述锁体相对的端面上设有相互配合的锁孔与锁舌,所述锁体包括切换盘、控制组件、电磁阀。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电磁阀行程控制控制组件内的拨叉,从而控制切换盘的位置,达到差速锁锁定或者止锁的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集变速箱、差速锁后桥为一体,操作方便可靠。

Electronic controlled rear axle differential speed lock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rear axle differential lock device, belonging to the field of automobile transmission, which is arranged in the differential housing lock panel and is arranged in the lock body right in the box, the lock panel and the lock body is arranged on the end opposite with each other and the lock bolt, the lock body including switching disc, control module, solenoid valve. The invention controls the shifting fork of the control component through the electromagnetic valve stroke control, thereby controll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witching disk, and achieving the function of differential locking or locking. The invention has simple structure, integrates a transmission box and a differential lock rear axle as a whole, and is convenient and reliable in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控后桥差速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传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控后桥差速锁装置。
技术介绍
全地形车、电动车等发动机的动力经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最后传送到驱动桥再左右分配给半轴驱动车轮,在这条动力传送途径上,驱动桥是最后一个总成,它的主要部件是减速器和差速器。普通差速器由行星齿轮、行星轮架(差速器壳)、半轴齿轮等零件组成。发动机的动力经传动轴进入差速器,直接驱动行星轮架,再由行星轮带动左、右两条半轴,分别驱动左、右车轮。当汽车直行时,左、右车轮与行星轮架三者的转速相等处于平衡状态,而在汽车转弯时三者平衡状态被破坏,导致内侧轮转速减小,外侧轮转速增加。差速器的作用就是在向两边半轴传递动力的同时,允许两边半轴以不同的转速旋转,满足两边车轮尽可能以纯滚动的形式作不等距行驶,减少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差速器有个弱点:碰到恶劣路面如沙、泥地时,只要一个车轮陷入打滑状态,差速器另一端的车轮会完全丧失动力而一动不动。所以,当一个驱动轮打滑时,就要用差速锁将差速器壳与半轴锁紧成一体,使差速器失去差速作用,可以把全部扭矩转移到另一侧驱动轮上。为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有差速锁,把差速器的齿轮组部分完全锁止,使差速作用临时失效,将两个半轴进行钢性连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这样两侧的车轮就可以得到同样的动力,使车辆可以前行。专利号为201410033568.3,专利名称为“一种差速锁”的专利技术专利通过采用闸块替换摩擦片,从而减少磨损,减少使用成本。但该差速锁的锁定与制动是由驱动轮的状态所决定,不能通过外部开关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通过人工控制差速锁的工作状态的电控后桥差速锁装置,从而适应汽车行驶时遇到的各种突发状况。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控后桥差速锁装置,包括锁面板与锁体,锁面板一体的设置在差速器壳体上端面,包括均匀分布在差速器壳体上端面的锁孔,锁体包括设在右箱体内的切换盘、控制组件、电磁阀,在切换盘与差速器壳体相对端面上设有与锁孔相互配合的锁舌,切换盘上设有环状滑槽,切换盘与控制组件滑动连接,控制组件与电磁阀接触连接。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控制组件包括拨叉、切换杆扭簧、切换轴、切换轴套、回位扭簧、切换杆,切换轴贯穿切换轴套,切换轴套贯穿连接切换杆、切换杆扭簧、回位扭簧、拨叉,切换杆、切换杆扭簧、回位扭簧、拨叉从中心向两端分布并且可绕切换轴套转动,控制组件通过切换轴固定在差速器壳体与右箱体之间,拨叉一端与切换盘滑动连接,拨叉另一端与电磁阀伸入右箱体内的电磁阀行程接触连接。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拨叉包括拨叉轴、拨叉爪子、拨叉手柄座,拨叉轴呈半圆弧形,拨叉轴两端设有凸出的拨叉爪子,拨叉爪子与环状滑槽滑动连接,拨叉手柄座呈倒U形,拨叉轴与拨叉手柄座焊接连接,焊接处设有四个扭簧插孔。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切换杆扭簧包括U形扭簧,与U形扭簧相互垂直并对称分布的左旋密绕、右旋密绕,左旋密绕、右旋密绕的端点插入在焊接处内的两扭簧插孔内固定。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两个回位扭簧的一扭臂插入在焊接处外的两扭簧插孔内固定,另一扭臂卡在右箱体内壁上。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切换杆底端设有一凹槽,凹槽大小与U形扭簧相匹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拨叉、回位扭簧等部件形成一个控制组件,并与切换盘滑动连接,通过切换盘上锁舌与差速器壳体上锁孔的配合使得差速器锁定或者止锁,其结构简单,不易损坏,大大节约了使用成本。2、电磁阀通电时,电磁阀行程前移使拨叉绕切换轴套顺时针转动,拔叉带动回位扭簧延伸贮能,同时拔叉带动切换盘右移,从而切换盘与差速器壳体分离,在此状态下,差速锁不工作。电磁阀断电后,电磁阀行程后缩,回位扭簧的贮备弹力拉动拔叉逆时针转动,拔叉拔动切换盘移动回复原始状态,差速锁锁定。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由于回位扭簧的作用,差速锁始终处于工作状态,本专利技术操作较为方便、可靠性高。3、本专利技术在原差速器壳体上进行改进,结构紧凑,集变速箱、差速锁后桥为一体,实现差速锁与差速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电控后桥差速锁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差速器壳体上部分结构示意图主视图,图3为图1中切换盘结构示意图主视图,图4为图1中切换盘结构示意图左视图,图5为图1中控制组件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拨叉结构示意图主视图,图7为图1中拨叉结构示意图左视图,图8为图1中拨叉结构示意图仰视图,图9为图1中切换杆扭簧结构示意图主视图,图10为图1中切换杆扭簧结构示意图右视图,图11为图1中回位扭簧结构示意图主视图,图12为图1中切换杆结构示意图,其中,1、差速器壳体,11、锁孔,2、右箱体,3、切换盘,31、锁舌,32、环状滑槽,4、控制组件,41、拨叉,411、拨叉轴,412、拨叉爪子,413、拨叉手柄座,414、扭簧插孔,42、切换杆扭簧,421、U形扭簧,422、左旋密绕,423、右旋密绕,43、切换轴,44、切换轴套,45、回位扭簧,46、切换杆,5、电磁阀,51、电磁阀行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非限制性实施例,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理解本专利技术。如图1-5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锁面板与锁体,锁面板一体的设置在差速器壳体1上端面,包括均匀分布在差速器壳体1上端面的锁孔11,锁体包括设在右箱体2内的切换盘3、控制组件4、电磁阀5,在切换盘3与差速器壳体1相对端面上设有与锁孔11相互配合的锁舌31,通过锁孔11与锁舌31的匹配锁定差速器。切换盘3上还设有环状滑槽32,控制组件4包括拨叉41、切换杆扭簧42、切换轴43、切换轴套44、回位扭簧45、切换杆46,切换轴43贯穿切换轴套44,切换轴套44贯穿连接切换杆46、切换杆扭簧42、回位扭簧45、拨叉41,切换杆46、切换杆扭簧42、回位扭簧45、拨叉41从中心向两端分布并且可绕切换轴套44转动,切换轴套44固定在差速器壳体1与右箱体2之间,拨叉41一端与切换盘3滑动连接,电磁阀行程51伸入右箱体2内与拨叉41另一端接触。如图6-8,拨叉41包括拨叉轴411、拨叉爪子412、拨叉手柄座413,拨叉轴411呈半圆弧形,拨叉轴411两端设有凸出的拨叉爪子412,拨叉爪子412与环状滑槽32滑动连接,拨叉手柄座413呈倒U形,拨叉轴411底部与拨叉手柄座413顶部焊接连接,连接处设有四个扭簧插孔414。如图9-12,切换杆扭簧42包括U形扭簧421,与U形扭簧421相互垂直并对称分布的左旋密绕422、右旋密绕423,左旋密绕422、右旋密绕423的端点插入在焊接处内的两扭簧插孔414内固定。切换杆46底端设有一凹槽461,凹槽461大小与U形扭簧421相匹配。切换杆通过凹槽461固定在切换杆扭簧42上。两个回位扭簧45的一扭臂插入在焊接处外的两扭簧插孔414内固定,另一扭臂卡在右箱体2内壁上。安装控制组件4时,把切换杆46和切换杆扭簧42穿在切换轴套44上,然后,分别装上拨叉41与回位扭簧45,其中切换杆扭簧42与回位扭簧45分别插入拨叉41上的四个扭簧插孔414内,最后用切换轴43把控制组件4固定在右箱体2内。切换杆扭簧42用来固定切换杆46与拨叉41的相对位置,当切换盘3的锁舌31与差速器壳体1上的锁孔11不能完好结合时,切换杆扭簧42可以给切换盘3一个让力,等差速器壳体1转到与之匹配的位置时,切换盘3的锁舌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控后桥差速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控后桥差速锁装置,包括锁面板与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面板一体的设置在差速器壳体(1)上端面,所述锁面板还包括均匀分布在差速器壳体(1)上端面的锁孔(11),所述锁体包括设在右箱体(2)内的切换盘(3)、控制组件(4)、电磁阀(5),在所述切换盘(3)与所述差速器壳体(1)相对端面上设有与锁孔(11)相互配合的锁舌(31),所述切换盘(3)上设有环状滑槽(32),所述切换盘(3)与所述控制组件(4)滑动连接,所述控制组件(4)与所述电磁阀(5)接触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控后桥差速锁装置,包括锁面板与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面板一体的设置在差速器壳体(1)上端面,所述锁面板还包括均匀分布在差速器壳体(1)上端面的锁孔(11),所述锁体包括设在右箱体(2)内的切换盘(3)、控制组件(4)、电磁阀(5),在所述切换盘(3)与所述差速器壳体(1)相对端面上设有与锁孔(11)相互配合的锁舌(31),所述切换盘(3)上设有环状滑槽(32),所述切换盘(3)与所述控制组件(4)滑动连接,所述控制组件(4)与所述电磁阀(5)接触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控后桥差速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4)包括拨叉(41)、切换杆扭簧(42)、切换轴(43)、切换轴套(44)、回位扭簧(45)、切换杆(46),所述切换轴(43)贯穿切换轴套(44),所述切换轴套(44)贯穿连接切换杆(46)、切换杆扭簧(42)、回位扭簧(45)、拨叉(41),所述切换杆(46)、切换杆扭簧(42)、回位扭簧(45)、拨叉(41)从中心向两端分布并且可绕切换轴套(44)转动,所述控制组件(4)通过切换轴(43)固定在差速器壳体(1)与右箱体(2)之间,所述拨叉(41)一端与切换盘(3)滑动连接,拨叉(41)另一端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文华陈玉梅张平陈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林海动力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