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50890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0 2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来自车辆侧面的冲击吸收性能的车身构造(1)。因此,车身构造(1)具备:上边梁(10),配置于车辆上侧的侧方位置,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及中柱(14),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延伸,上端部与上边梁(10)的延伸方向的途中位置接合,在上边梁(10)上形成有变形引导部(23),当输入了来自车辆侧部的载荷时,该变形引导部以上边梁(10)沿着假想轴(B)方向发生变形的方式进行引导,该假想轴(B)方向是从侧面观察在相对于与上边梁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而倾斜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来自车辆侧面的冲击吸收性能的车身构造(1)。因此,车身构造(1)具备:上边梁(10),配置于车辆上侧的侧方位置,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及中柱(14),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延伸,上端部与上边梁(10)的延伸方向的途中位置接合,在上边梁(10)上形成有变形引导部(23),当输入了来自车辆侧部的载荷时,该变形引导部以上边梁(10)沿着假想轴(B)方向发生变形的方式进行引导,该假想轴(B)方向是从侧面观察在相对于与上边梁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而倾斜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向。【专利说明】车身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身构造,特别是涉及一种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能够通过上边梁良好地吸收对中柱的碰撞载荷的车身的上部构造。
技术介绍
作为构成车辆的骨架结构的骨架结构部件,使用前柱、中柱、后柱、上边梁、门槛等。其中,前柱设于车辆的前方。中柱设于车辆的前后方向中央部。后柱设于车辆的后方。另外,上边梁设于车辆的上部。并且,门槛设于车辆的下部。 作为这样的骨架结构部件,公知有通过控制由侧面碰撞等产生的骨架结构部件的变形模式来进行有效的冲击吸收的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身构造,具备:上边梁,配置于车辆上侧的侧方位置,并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及中柱,在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上端部与所述上边梁的延伸方向的途中位置接合,在所述上边梁形成有变形引导部,当输入了来自车辆侧部的载荷时,所述变形引导部以所述上边梁沿着假想轴方向发生变形的方式进行引导,所述假想轴方向是从侧面观察在相对于与所述上边梁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而倾斜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鸟居信志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