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革用磷脂加脂复鞣剂,是由改性大豆磷脂、丙烯酸钠盐或甲基丙烯酸钠盐、双丙酮丙烯酰胺、丙烯酰胺、烯丙基磺酸钠盐或对苯乙烯基磺酸钠盐、链调节剂及引发剂等原料在水溶液中通过聚合反应制备的。该加脂复鞣剂的渗透性好,结合性强,制备方法简单,绿色环保,符合现代工业的发展要求;其可对坯革进行填充与复鞣,并能柔软坯革纤维,赋予其良好的油润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革用磷脂加脂复鞣剂,是由改性大豆磷脂、丙烯酸钠盐或甲基丙烯酸钠盐、双丙酮丙烯酰胺、丙烯酰胺、烯丙基磺酸钠盐或对苯乙烯基磺酸钠盐、链调节剂及引发剂等原料在水溶液中通过聚合反应制备的。该加脂复鞣剂的渗透性好,结合性强,制备方法简单,绿色环保,符合现代工业的发展要求;其可对坯革进行填充与复鞣,并能柔软坯革纤维,赋予其良好的油润感。【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皮革化学品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革用磷脂-丙烯酸树脂加脂复 鞣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在皮革工业中,铬鞣剂在众多鞣剂中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丙烯酸树脂复鞣剂是 一种用于铬鞣革(蓝湿革)复鞣加工的常用材料。这类树脂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羧基,能 与铬鞣革中的铬盐配位结合,具有很强的选择填充性,能提高坯革的强度,减小坯革的部位 差,从而提高革的利用率。 然而,单一组分的丙烯酸树脂复鞣剂容易导致坯革僵硬,使坯革纤维发脆,成革耐 磨性下降,产生败色作用等。这主要是因为制备丙烯酸树脂复鞣剂的主要单体所形成的均 聚物分子链上取代基极性强,而且排布密集,导致共聚物柔顺性差。因此,众多研究者开始 想法设法在丙烯酸树脂中引入具有柔软功能的基团或组分。 大豆磷脂的结构可视为三甘油脂的一个脂肪酸被磷酸所取代生成的磷酸酯,然后 再被其他基团所酯化,因此,大豆磷脂是由机构相近的物质组成的。大豆磷脂中以磷酸酰胆 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和磷脂酰肌醇(PI)为主。在制革工业中,大豆磷脂是一种优良 的加脂剂原料,其经过改性、复配后可制备出性能优异的皮革加脂剂。而现阶段,以磷脂为 原料制备加脂复鞣剂的国内报道较少。 王鸿儒等发表专利CN 1218050C,提供了一种磷脂加脂复鞣剂的制备方法。首先在 甲苯中通过聚合反应制备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然后用浓缩大豆磷脂和过氧乙酸反应 制备出羟基化磷脂,最后通过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和羟基化磷脂之间的缩合反应制备 出磷脂加脂复鞣剂。该加脂复鞣剂具有良好的自乳化性和稳定性,用其复鞣后坯革的抗张 强度和定荷伸长率增加,油润感好,综合性能优良。该方法中用到甲苯溶剂,需除去溶剂,能 耗较大;且步骤繁多,不利于工业化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制革用磷脂-丙烯酸树脂加 脂复鞣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复鞣剂除具备复鞣功能外,还能柔软坯革纤维,赋予铬鞣坯革良 好的油润感,且其制备方法简单,绿色环保。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种磷脂加脂复鞣剂,用如下重量份原料在水溶液中通过聚合反应得到: 20?40的改性大豆磷脂; 40?60的丙烯酸钠盐或甲基丙烯酸钠盐; 1?15的双丙酮丙烯酰胺; 4?15的丙烯酰胺; 1?10的烯丙基磺酸钠盐或对苯乙烯基磺酸钠盐; 5?10的链调节剂; 2?6的引发剂过硫酸铵。 所述链调节剂为异丙醇或1,2-丙二醇。 上述磷脂加脂复鞣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将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降温后加入烯丙基磺酸钠盐 或对苯乙烯基磺酸钠盐,混合均匀,得到单体水溶液A ;将双丙酮丙烯酰胺、丙烯酰胺、部分 链调节剂与离子水混合,得到单体水溶液B;用去离子水溶解过硫酸铵,配成引发剂水溶液 C; 2)、向反应器中加入改性大豆磷脂和剩余的链调节剂,升温至75?80°C后,同时 滴加单体水溶液A、单体水溶液B及引发剂水溶液C,三者同时滴加完毕后在80?82°C下继 续保温反应60分钟,即得加脂复鞣剂产品。 所述链调节剂在步骤1)中的用量为该链调节剂总量的2/3,在步骤2)中的用量为 该链调节剂总量的1/3。 所述步骤2)中同时滴加单体水溶液A、单体水溶液B及引发剂水溶液C的时间在 150?180分钟内。 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加脂复鞣剂是在水溶液中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得的,方法简 单,过程中不涉及有机溶剂,绿色环保,符合现代工业的发展要求。 2、本专利技术通过改性大豆磷脂和乙烯基类单体的聚合反应制备加脂复鞣剂,与常规 丙烯酸树脂复鞣剂相比,该加脂复鞣剂分子侧链含有磷酸酯单元、长链烃基、活性酮羰基 (来自于双丙酮丙烯酰胺)和磺酸基(来自于对苯乙烯基磺酸钠盐或烯丙基磺酸钠盐)等 多种功能基团。磷酸酯单元和长链烃基能柔软革纤维,附于坯革良好的油润感;活性酮羰基 在坯革干燥过程中可与皮纤维上的氨基发生化学反应,能进一步鞣制坯革,提高坯革综合 性能;磺酸基能提高复鞣剂的乳化性、耐酸碱盐能力和渗透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只用于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 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一 1)将18. 4克丙烯酸加入反应器1中,在20?30°C下缓慢加入34. 1克质量浓度 3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30分钟,冷却后再加入56. 1克去离子水和0. 6克对苯乙烯基 磺酸钠盐,混合均均匀,得到单体水溶液4 ;将5. 4克丙烯酰胺、6. 0克双丙酮丙烯酰胺、2. 0 克异丙醇和80. 0克去离子水混合,得到单体水溶液& ;用80. 0克去离子水溶解1. 2克过硫 酸铵配成引发剂水溶液q ;备用。 2)向反应器2中加入12. 0克改性大豆磷脂TS和1.0克异丙醇,搅拌升温至75? 80°C,开始在150?180分钟内同时滴加步骤1)中的单体水溶液八 1、单体水溶液&及引发 剂水溶液Q,三者同时滴加完毕后在80?82°C下继续反应60分钟,即得乳黄色黏稠液体 加脂复鞣剂1。 实施例二 1)将23. 0克丙烯酸加入反应器1中,在20?30°C下缓慢加入42. 6克质量浓度 3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30分钟,冷却后再加入50. 2克去离子水和6. 0克对苯乙烯基 磺酸钠盐,混合均均匀,得到单体水溶液A2 ;将3. 0克丙烯酰胺、3. 0克双丙酮丙烯酰胺、3. 2 克异丙醇和80. 0克去离子水混合,得到单体水溶液B2 ;用80. 0克去离子水溶解2. 4克过硫 酸铵配成引发剂水溶液C2 ;备用。 2)向反应器2中加入18. 0克改性大豆磷脂TS和1.6克异丙醇,搅拌升温至75? 80°C,开始在150?180分钟内同时滴加步骤1)中的单体水溶液A2、单体水溶液B 2及引发 剂水溶液C2,三者同时滴加完毕后在80?82°C下继续反应60分钟,即得乳黄色黏稠液体 加脂复鞣剂1。 实施例三 1)将27. 6克丙烯酸加入反应器1中,在20?30°C下缓慢加入51. 1克质量浓度 3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30分钟,冷却后再加入44. 2克去离子水和5. 4克对苯乙烯基 磺酸钠盐,混合均均匀,得到单体水溶液A3 ;将6. 0克丙烯酰胺、0. 6克双丙酮丙烯酰胺、4. 0 克异丙醇和80. 0克去离子水混合,得到单体水溶液B3 ;用80. 0克去离子水溶解3. 6克过硫 酸铵配成引发剂水溶液C3 ;备用。 2)向反应器2中加入24. 0克改性大豆磷脂TS和2. 0克异丙醇,搅拌升温至75? 80°C,开始在150?180分钟内同时滴加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磷脂加脂复鞣剂,用如下重量份原料在水溶液中通过聚合反应得到:20~40的改性大豆磷脂;40~60的丙烯酸钠盐或甲基丙烯酸钠盐;1~15的双丙酮丙烯酰胺;4~15的丙烯酰胺;1~10的烯丙基磺酸钠盐或对苯乙烯基磺酸钠盐;5~10的链调节剂;2~6的引发剂过硫酸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学斌,彭章义,强西怀,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德赛尔化工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