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元番茄红素磷脂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多元番茄红素磷脂复合物主要由天然多元番茄红素与磷脂制成,其中,天然多元番茄红素与磷脂的质量比为:1:0.05~5。本发明专利技术多元番茄红素磷脂复合物安全可靠,显著提高多元番茄红素的生物利用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制药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番茄红素生物利用度的多元番茄红素磷脂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番茄红素(lycopene),分子式为C40H56,相对分子质量为536.85,属类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人体不能合成的一种功能性天然色素。番茄红素是目前已知的抗氧化活性最高的物质之一,被称为“植物黄金”,现有报道显示,番茄红素可降低发生肿瘤的危险性,预防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高血压的发生,延缓衰老,保护皮肤,并对男性和女性不育等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已成为目前食品和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医药、功能食品、化妆品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番茄红素分子中的长链烷烃结构决定了它的脂溶性,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等极性有机溶剂。其存在的11个共轭双键,导致番茄红素的稳定性极差,容易发生顺反异构化,易受空气中的氧、光线氧化和分解。由于番茄红素溶解性能较差,造成口服生物利用度极低,因此,番茄红素的推广和应用亟待解决的问题即溶解性、稳定性以及其生物利用度。现有公开的番茄红素制剂技术,如软胶囊(CN201410856732.0,)、微囊化(CN201410806201.0、CN201310217228.1、CN201210397726.4)、环糊精包合物(CN201410423227.7、CN201410042216.4)、肠溶胶囊(CN201410166751.0)或是上述两种或多种技术的结合(CN201410210824.1)等大都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溶解度为目的,虽有部分提到可以改善其生物利用度,但鲜见其实际的生物利用度数据,至于天然番茄红素磷脂复合物更无资料可查。已有文献报道,磷脂可与多种类型的化合物通过氢键、离子键形成较为稳定的复合物,从而改善母体化合物的溶解性,增强其吸收,且其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廉,利于产品的工业化。但是,多元番茄红素与磷脂之间是靠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结合,结合力度弱,而且,现有技术制备磷脂复合物需要的原料药纯度要求高,否则难以保证磷脂复合物的质量。经文献检索,目前尚未发现将番茄红素与磷脂结合,以改善其吸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的报道,特别是天然多元番茄红素主要由番茄中提取,所含的成分如番茄红素、六氢番茄红素、八氢番茄红素等多种活性成分,与磷脂之间的结合更加难以稳定,生物利用度难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多元番茄红素磷脂复合物,此复合物可显著提高番茄红素的生物利用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多元番茄红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不仅可以有力地促进番茄红素的推广和应用,还可以填补国内外市场上的空白,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应用前景广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多元番茄红素磷脂复合物,该多元番茄红素磷脂复合物组要由天然多元番茄红素与磷脂制成,天然多元番茄红素与磷脂的质量比为:1:0.05~5,优选天然多元番茄红素与磷脂的质量比为:1:0.5~5,最优选天然多元番茄红素与磷脂的质量比为:1:0.5~2。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磷脂用量远高于常见复合物中磷脂用量,能够保证天然多元番茄红素中所含的活性成分番茄红素、六氢番茄红素、八氢番茄红素均与磷脂形成复合物。但是磷脂用量不能过高,过高不仅导致原料的浪费,且产物粘度过大,不易操作,对其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天然多元番茄红素中,番茄红素含量为5%~20%,六氢番茄红素含量为0.5%~3%、八氢番茄红素含量为0.5%~3%;优选番茄红素含量为5%~10%,六氢番茄红素含量为0.5%~1.5%、八氢番茄红素含量为0.5%~1.5%;最优选天然多元番茄红素中,番茄红素含量为5%~10%,六氢番茄红素含量为1%~1.3%、八氢番茄红素含量为1%~1.3%。上述磷脂选自天然磷脂、合成磷脂、溶血磷脂、胆甾醇、胆酸及其盐类的一种或他们的任意混合物,优选为天然磷脂。天然磷脂优选为蛋黄卵磷脂、大豆磷脂。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天然多元番茄红素主要是由番茄中提取,所含成分番茄红素、六氢番茄红素、八氢番茄红素均能与磷脂形成复合物,从而发生协同作用,达到更佳效果。本专利技术多元番茄红素磷脂复合物中还可以包含抗氧化剂、吸收促进剂或避光剂等其他组分的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还可将多元番茄红素磷脂复合物与药学可接受的辅料制成剂型,所述的剂型优选为软胶囊、硬胶囊、片剂、粉剂、颗粒剂、滴丸、乳剂、口服液、凝胶剂、栓剂或贴剂。可用于食品、保健品、药品及化妆品行业。上述多元番茄红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天然多元番茄红素与磷脂溶于有机溶剂中,20~70℃条件下搅拌回流至溶液澄清透明,通过蒸发或干燥除去有机溶剂,即得多元番茄红素磷脂复合物。优选搅拌温度为25~45℃。所述的蒸发或干燥可采用旋转蒸发法、喷雾干燥法或真空干燥法。所使用的溶剂为乙酸乙酯、乙醇、丙酮、氯仿、己烷、乙醚、二氯甲烷、石油醚、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优选为乙酸乙酯或乙醚,最优选为乙酸乙酯。天然多元番茄红素占溶剂用量的0.2%~3%(g/ml)。番茄红素与磷脂之间并非以氢键或离子键结合,而是以较弱的范德华力结合,且番茄红素的溶解度较小,大量的实验得到乙酸乙酯较其他溶剂具有更佳的安全性和溶解度,优选天然多元番茄红素占乙酸乙酯用量的0.2%~3%(g/ml),在此用量范围内,可以使得番茄红素最大限度的溶解,以增加番茄红素分子与磷脂分子之间碰撞机会。但是溶剂用量也不能过大,过大由于溶剂中的分子较为稀少,亦会减小番茄红素分子与磷脂分子之间碰撞机会,使其结合率下降。本专利技术的多元番茄红素磷脂复合物还可采用下述方法制备:将天然多元番茄红素与磷脂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抗氧化剂、吸收促进剂或避光剂,20~70℃条件下搅拌回流至溶液澄清透明,通过旋转蒸发法、喷雾干燥法或真空干燥法除去有机溶剂,即得多元番茄红素磷脂复合物。以下通过具体试验例对本专利技术效果进行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多元番茄红素磷脂复合物动物体内药代学研究研究如下:(1)取多元番茄红素磷脂复合物(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制备),以实施例2所用天然多元番茄红素油树脂原料为参比(均于0.5%CMC中混悬):将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实验前禁食12h,按50mg/kg单剂量灌胃多元番茄红素磷脂复合物和天然多元番茄红素油树脂原料,分别于0、1、2、4、6、8、10、12h眼眶取血100uL,经肝素处理后离心分离,取血浆50uL依次加入50uL含1%BHT的无水乙醇和50uL蒸馏水,涡旋60s,精密量取含1%BHT的乙酸乙酯250uL,涡旋振荡60s后均以10000rpm的速度离心10min,取上清液250uL置干净离心管中,再次等量乙酸乙酯萃取后收集上清液,37℃恒温下真空干燥至干,加入50uL的含1%BHT的乙酸乙酯后涡旋1min,取上清液20uL进样,照HPLC方法,以DiamonsilC18柱(4.6mm×150mm,5um)为色谱柱,甲醇:乙腈(V:V=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472nm,流速为1.5mL/min,依法检测,并绘制药时曲线(见附图1)。结果(见表1和表2)显示,多元番茄红素磷脂复合物与多元番茄红素原料的tmax均为4h,前者cmax为后者的2.8倍,与番茄红素原料相比,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元番茄红素磷脂复合物,其特征在于多元番茄红素磷脂复合物主要由天然多元番茄红素与磷脂制成,其中,天然多元番茄红素与磷脂的质量比为:1:0.05~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元番茄红素磷脂复合物,其特征在于多元番茄红素磷脂复合物主要由天然多元番茄红素与磷脂制成,其中,天然多元番茄红素与磷脂的质量比为:1:0.05~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元番茄红素磷脂复合物,其特征在于天然多元番茄红素与磷脂的质量比为:1:0.5~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元番茄红素磷脂复合物,其特征在于天然多元番茄红素中,番茄红素含量为5%~20%,六氢番茄红素含量为0.5%~3%、八氢番茄红素含量为0.5%~3%。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元番茄红素磷脂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磷脂选自天然磷脂、溶血磷脂、合成磷脂、胆甾醇、胆酸及其盐类的一种或他们的任意混合物,优选为天然磷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元番茄红素磷脂复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天然磷脂为蛋黄卵磷脂、大豆磷脂。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元番茄红素磷脂复合物,其特征在于多元番茄红素磷脂复合物还包含抗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钧寿,孙超男,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希尔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