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19612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20:33
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能够削减具有曲柄式变速单元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输出轴的周围的轴承的部件数量。其具备将输出轴(12)支承于变速器壳体(26)的输出轴支承轴承(27、28)、和将各个摆动连接件(22)的轴向两侧支承于输出轴(12)的摆动连接件支承轴承(34、34′),输出轴支承轴承(27、28)的内圈(41、44)、和摆动连接件支承轴承(34′)的与该内圈(41、44)相邻的内圈(36′)形成为一体,因此,与利用不同部件构成输出轴支承轴承的内圈和摆动连接件支承轴承的内圈的情况相比,不仅能够削减部件数量而使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轴向尺寸小型化,还能够提高输出轴支承轴承和摆动连接件支承轴承的同轴性和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能够削减具有曲柄式变速单元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输出轴的周围的轴承的部件数量。其具备将输出轴(12)支承于变速器壳体(26)的输出轴支承轴承(27、28)、和将各个摆动连接件(22)的轴向两侧支承于输出轴(12)的摆动连接件支承轴承(34、34′),输出轴支承轴承(27、28)的内圈(41、44)、和摆动连接件支承轴承(34′)的与该内圈(41、44)相邻的内圈(36′)形成为一体,因此,与利用不同部件构成输出轴支承轴承的内圈和摆动连接件支承轴承的内圈的情况相比,不仅能够削减部件数量而使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轴向尺寸小型化,还能够提高输出轴支承轴承和摆动连接件支承轴承的同轴性和刚性。【专利说明】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多个曲柄式变速单元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所述多个曲柄式变速单元将与驱动源连接的输入轴的旋转变速后传递至输出轴。
技术介绍
为了将电动机的转子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定子,根据下述专利文献I公知这样的结构:一个圈固定于转子的推力球轴承的另一个圈与将转子的轴支承于定子的径向球轴承的外圈抵接。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3-3155号公报 可是,在具备多个曲柄式变速单元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输出轴的周围,除了将输出轴支承于变速器壳体的轴承外,还需要将多个变速单元的摆动连接件的轴向两侧支承于输出轴的各一对轴承,由于这么多轴承配置在输出轴的外周,因此,存在部件数量增力口、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轴向尺寸大型化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前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削减具有曲柄式变速单元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输出轴的周围的轴承的部件数量。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中,多个变速单元沿轴向排列设置,所述变速单元将与驱动源连接的输入轴的旋转变速后传递至输出轴,所述变速单元分别具备:偏心部件,所述偏心部件相对于所述输入轴的轴线的偏心量可变,且所述偏心部件与该输入轴一起旋转;摆动连接件,所述摆动连接件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输出轴;单向离合器,所述单向离合器配置在所述输出轴和所述摆动连接件之间;和连杆,所述连杆连接所述偏心部件和所述摆动连接件,所述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具备:输出轴支承轴承,其将所述输出轴支承于变速器壳体;和摆动连接件支承轴承,其将所述摆动连接件支承于所述输出轴,输出轴支承轴承的内圈和所述摆动连接件支承轴承的与该内圈相邻的内圈形成为一体。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I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输出轴支承轴承是具备滚子的滚子轴承,所述输出轴支承轴承的内圈具备--第I部件,其供所述滚子滚动;和一对第2部件,它们配置在所述第I部件的轴向两侧,且它们的端面支承于所述滚子,所述第2部件与所述摆动连接件支承轴承的内圈形成为一体。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的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一对第2部件中的至少一方与所述第I部件之间形成有沿径向贯穿所述内圈的润滑槽。 另外,实施方式的偏心盘18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偏心部件,实施方式的球轴承27和滚子轴承28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输出轴支承轴承,实施方式的径向止推球轴承34'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摆动连接件支承轴承,实施方式的发动机E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驱动源。 根据技术方案I的结构,当偏心部件和与驱动源连接的输入轴一体地旋转时,一端与偏心部件连接的连杆进行往复运动,与连杆的另一端连接的摆动连接件进行往复摆动。当摆动连接件向一个方向摆动时,配置在输出轴和摆动连接件之间的单向离合器接合,当摆动连接件向另一个方向摆动时,所述单向离合器解除接合,由此,输入轴的旋转被间歇地传递至输出轴。多个变速单元隔开时间差地交替传递驱动力,由此输出轴连续旋转。当使偏心部件的偏心量变化时,连杆的往复运动的行程变化,从而使摆动连接件的摆动运动的行程变化,由此,输出轴的旋转角变化,输入轴和输出轴间的变速比被变更。 由于具备将输出轴支承于变速器壳体的输出轴支承轴承、和将摆动连接件支承于输出轴的摆动连接件支承轴承,输出轴支承轴承的内圈、和摆动连接件支承轴承的与该内圈相邻的内圈形成为一体,因此,与利用不同部件构成输出轴支承轴承的内圈和摆动连接件支承轴承的内圈的情况相比,不仅能够削减部件数量而使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轴向尺寸小型化,还能够提高输出轴支承轴承和摆动连接件支承轴承的同轴性和刚性。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2的结构,输出轴支承轴承是具备滚子的滚子轴承,输出轴支承轴承的内圈具备--第I部件,其供滚子滚动;和一对第2部件,它们配置在第I部件的轴向两侧,且它们的端面支承于滚子,第2部件与摆动连接件支承轴承的内圈形成为一体,因此,以往由两个部件构成的内圈成为了三个部件,部件数量增加了一个,但是,由于不需要相邻的两个摆动连接件支承轴承的内圈,因此,能够总共使部件数量削减一个。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3的结构,由于在一对第2部件中的至少一方与第I部件之间形成有沿径向贯穿内圈的润滑槽,因此,不仅能够经润滑槽对输出轴支承轴承的滚子供给润滑油,还能够容易地形成润滑槽。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骨架图。 图2是图1的2部的详细图。 图3是沿图2的3-3线的剖视图(0D状态)。 图4是沿图2的3-3线的剖视图(GN状态)。 图5是OD状态下的作用说明图。 图6是GN状态下的作用说明图。 图7是图2的7部的详细图。 图8是图7的8部放大图。 图9是沿图8的9-9线的剖视图。 图10是图7的10部放大图。 图11是沿图8中的箭头11的方向观察的放大图。 图12是径向止推球轴承作用于滚子的载荷的说明图。 标号说明 11:输入轴;12:输出轴;18:偏心盘(偏心部件);19:连杆;21:单向离合器;22:摆动连接件;26:变速器壳体;27:球轴承(输出轴支承轴承);28:滚子轴承(输出轴支承轴承);34':径向止推球轴承(摆动连接件支承轴承);36':内圈;41:内圈;44:内圈;44a:第I部件;44b:第2部件;44c:润滑槽;45:滚子;E:发动机(驱动源);U:变速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图1?图12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将发动机E的驱动力经左右的车轴10、10传递至驱动轮W、W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具备曲柄式无级变速器T和差速器D。 接下来,基于图2?图6对无级变速器T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T是将具有相同结构的多个(在实施方式中为6个)变速单元U...沿轴向重叠而成的,这些变速单元U...具备平行地配置的共用的输入轴11和共用的输出轴12,输入轴11的旋转在被减速或加速后传递至输出轴12。 以下,作为代表,对一个变速单元U的结构进行说明。与发动机E连接而旋转的输入轴11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贯穿电动马达这样的变速致动器14的中空的旋转轴14a的内部。变速致动器14的转子14b固定于旋转轴14a,定子14c固定于壳体。变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中,多个变速单元(U)沿轴向排列设置,所述变速单元(U)将与驱动源(E)连接的输入轴(11)的旋转变速后传递至输出轴(12),所述变速单元(U)分别具备:偏心部件(18),所述偏心部件(18)相对于所述输入轴(11)的轴线的偏心量可变,且所述偏心部件(18)与该输入轴(11)一起旋转;摆动连接件(22),所述摆动连接件(22)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所述输出轴(12);单向离合器(21),所述单向离合器(21)配置在所述输出轴(12)和所述摆动连接件(22)之间;和连杆(19),所述连杆(19)连接所述偏心部件(18)和所述摆动连接件(22),所述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具备:输出轴支承轴承(27、28),其将所述输出轴(12)支承于变速器壳体(26);和摆动连接件支承轴承(34′),其将所述摆动连接件(22)支承于所述输出轴(12),输出轴支承轴承(27、28)的内圈(41、44)和所述摆动连接件支承轴承(34′)的与该内圈(41、44)相邻的内圈(36′)形成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牧美里垣内浩树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