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成甲醇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712268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6:42
一种合成甲醇催化剂载体的制备方法。它通过如下步骤实现:将3~5L浓度为0.8~1.5mol/L的NaHCO3加热到60℃~80℃作为沉淀剂,再将浓度为140~180g/LCu(NO3)2、40~60g/LZn(NO3)2的混合溶液加热到60℃~80℃,在搅拌速度为600~1200r/min情况下快速加入到沉淀剂中,以pH值达到6.5~7.5为中和结束,制成母体;将300~600ml浓度为5~15g/LAl(NO3)3与浓度为1%~20%(wt)的氨水中和,以pH值达到6.5~7.5为中和结束,制成载体前驱体,再将此载体前驱体与载体助剂,即浓度为4~25g/LZr盐的溶液200ml以0.01~0.025L/min的速度充分混合,制成载体,母体与载体搅拌混合后经过滤、洗涤、烘干、焙烧,最终打片成型,即为催化剂成品。 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制备的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较大,从而使催化剂具有较佳的催化性能和较好的耐热性能,活性下降率低,从而提高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合成甲醇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属催化剂
 
技术介绍
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减少,石油价格不断攀升。在高油价时代,甲醇作为基础化工原料和新能源越来越受到重视。甲醇的应用领域不断地扩展,其需求量也在不断扩大,发展甲醇工业有着良好的前景。  甲醇合成催化剂是合成甲醇工业技术水平高低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国内外使用的甲醇合成催化剂主要是Cu/ZnO/Al2O3系,并添加一定量的第四组份作为催化剂助剂。其中专利99106805,介绍了一种合成甲醇催化剂,添加了3~8%La或Ce,4~10%Mn或Ti;专利200710168232,介绍了一种合成甲醇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本专利技术的合成甲醇催化剂由铜、锌、铝和硅的氧化物组成;专利02102608,介绍了碳纳米管促进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催化剂由Cu,ZnO,Al2O3及碳纳米管(CNTS)组成。  催化剂中Cu是主催化剂,在催化反应中起关键作用。Zn是助催化剂,它的加入可以使催化剂形成协同体(Cu/Zn)。Al2O3是载体,起到为催化剂活性物质提供支架的作用。当活性物质均匀的单层附着在载体表面即有效利用率达到最大时,催化剂的性能也得到最大发挥。传统方法制备的甲醇催化剂比表面较小,产品热稳定性差,寿命短,不能满足甲醇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高性能合成甲醇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是这样来实现的:它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将3~5L浓度为0.8~1.5mol/L的NaHCO3加热到60℃~80℃作为沉淀剂,再将浓度为140~180g/LCu(NO3)2、40~60g/LZn(NO3)2的混合溶液加热到60℃~80℃,在搅拌速度为600~1200r/min情况下快速加入到沉淀剂中,以pH值达到6.5~7.5为中和结束,制成母体;将300~600ml浓度为5~15g/LAl(NO3)3与浓度为1%~20%(wt)的氨水中和,以pH值达到6.5~7.5为中和结束,制成载体前驱体,再将此载体前驱体与载体助剂充分混合,制成载体;母体与载体搅拌混合后经过滤、洗涤、烘干、焙烧,最终打片成型,即为高性能合成甲醇催化剂成品。  沉淀剂与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的体积比为3~5:1。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与Al(NO3)3溶液的体积比为1:0.3~0.7。  一般地,所述载体前驱体与载体助剂混合制成载体,载体助剂是浓度为4~25g/L 的Zr盐溶液。  所述载体前驱体与载体助剂的混合速度为0.01~0.025L/min。  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备的甲醇合成催化剂和传统方法相比,可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和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实施例用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   参比例1-1  母体制备:将3.5L浓度为1.0mol/L的NaHCO3加热到70℃作为沉淀剂,再将浓度为160g/LCu(NO3)2、50g/LZn(NO3)2的混合溶液(体积)加热到70℃,在搅拌速度为600~1200r/min情况下加入到沉淀剂中,以pH值达到6.5~7.5为中和结束,制成母体。 载体制备:将500ml浓度为10g/L Al(NO3)3与浓度为2%的氨水中和,以pH值达到7.0为中和结束,制成载体前驱体,再将此载体前驱体与载体助剂,即浓度为25g/LZr的Zr (NO3)4溶液200ml以0.025L/min的速度充分混合,制成载体,母体与载体搅拌混合后经过滤、洗涤、烘干、焙烧,最终打片成型,即为本高性能合成催化剂成品。  实施例1-2  制备过程同1-1,载体前驱体与载体助剂混合速度为0.02L/min。 实施例1-3  制备过程同1-1,载体前驱体与载体助剂溶液混合速度为0.01L/min。 实施例1-4  制备过程同1-1,载体前驱体与载体助剂溶液混合速度为0.005L/min。 参比例2-1  母体制备过程同1-1。 载体制备将500ml浓度为7.5g/L Al(NO3)3与浓度为3%的氨水中和,以pH值达到7.0为中和结束,制成载体。母体与载体搅拌混合后经过滤、洗涤、烘干、焙烧,最终打片成型,即为成品催化剂。  实施例2-2  将500ml浓度为7.5g/L Al(NO3)3与浓度为3%的氨水中和,以pH值达到7.0为中和结束,制成载体前驱体,再将此载体前驱体与载体助剂,即浓度为6g/LZr的Zr (NO3)4溶液以0.02L/min的速度充分混合,制成载体,母体与载体搅拌混合后经过滤、洗涤、烘干、焙烧,最终打片成型,即为成品催化剂。 实施例2-3  母体与载体前驱体制备过程同2-2,制得的载体前驱体与载体助剂B,即浓度为12g/LlZr的Zr (NO3)4溶液混合制得载体。 实施例2-4  母体前体制备过程同2-2,制得的载体前驱体与载体助剂C,即浓度为25g/LZr的Zr (NO3)4溶液混合制得载体。 参比例2-5  母体前体制备过程同2-2,制得的载体前驱体与载体助剂D,即浓度为30g/LZr的Zr (NO3)4溶液混合制得载体。 对上述实施例制得的合成甲醇催化剂成品进行综合性能测试。  催化剂活性检测条件如下:  催化剂样品:粒度为 0.425 mm ~1.180mm; 催化剂装填量:2ml; 样品活化:样品在检测活性之前,用还原气(H2:N2=3:97)还原,温度从室温以20℃/h的速率程序升温至230℃,并保持2h。 活性检测:还原后的样品,通入合成气(合成气浓度,%(v/v):CO3.8~4.2,CO20.7~1.0,H255~65,其余为N2)在压力5.0MPa,一定温度和空速条件下,测定初活性(以CO转化率表示)。然后样品经受350℃、20h的耐热处理,再恢复到上述同一条件下,测定耐热后的活性,以表征样品热稳定性的高低。  采用美国Quantachrome公司Nova 2200e型孔结构分析仪和CHEMBET-3000型全自动比表面积分析仪测定催化剂表面积、孔容与孔径分布。  性能测试结果列于表1。  表1 催化剂物化及活性检测结果  以上数据以样品2-1为参比样,相对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合成甲醇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母体沉淀剂加入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制成母体;将Al(NO3)3溶液与氨水中和,以pH值达到6.5~7.5为中和结束,制成载体前驱体,再将此载体前驱体与载体助剂充分混合,制成载体;母体与载体搅拌混合后经过滤、洗涤、烘干、焙烧,打片成型,即为合成甲醇催化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合成甲醇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母体沉淀剂加入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制成母体;将Al(NO3)3溶液与氨水中和,以pH值达到6.5~7.5为中和结束,制成载体前驱体,再将此载体前驱体与载体助剂充分混合,制成载体;母体与载体搅拌混合后经过滤、洗涤、烘干、焙烧,打片成型,即为合成甲醇催化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载体前驱体与载体助剂混合制成载体,载体助剂是浓度为4~25g/L 的Zr盐溶液。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Zr盐为Zr (NO3)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载体前驱体与载体助剂的混合速度为0.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冬陈海波王琼殷惠琴毛春鹏贺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化集团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