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副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77902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5 16: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副车架(1),其通过耦接装置(2)以弹簧和阻尼的方式可拆卸地安装在车辆上部结构(3)上,包含在左侧的两个止动件(4、5)和在右侧的两个止动件(17、18)以及接受止动件(4、5、17、18)的轴承衬套(12),每个止动件都具有轴向延伸穿过纵向方向的孔(6、7、19、20),孔(6、7、19、20)具有针对耦接装置(2)的进口(8、9、21、22)和出口(10、11、23、24),其中,进口(8、9、21、22)形成于出口(10、11、23、24)的圆心的外侧,并且未安装状态的孔(6、7、19、20)关于止动件(4、5、17、18)的纵向方向的中心轴线不对称地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副车架
本技术涉及车辆副车架及其作为机动车辆内的横梁车架的用途。
技术介绍
这种副车架或装配托架被广泛地使用,尤其是在现代化大规模制造的汽车中,因 为它们能在车辆的以其他方式是不适合的部分构建轴承或其它支承点,因此尤其用于车轮 定位臂(例如,纵臂、斜纵向控制臂或叉形臂)的可转动的安装,并且也用于传动总成的固 定,即,发动机齿轮箱单元的固定。副车架和其所附接的纵臂、斜纵向控制臂或叉形臂通常 被设计为相对刚性,因为这有利于车辆的驱动动力学特性。通过轴承,副车架以阻尼的方式 与车辆上部结构耦接,该轴承通常包括橡胶弹性元件,其旨在帮助消除驾驶引起的、来自车 辆内部的噪声和振动。 客户要求越来越高的关于减噪的标准,例如对于空气传播和车身传播的噪声,和 传输到车辆内部的振动。在汽车领域中,机动车辆或机械中的可听见为噪声或可感知为振 动的震荡被称为车辆或机械的噪声、振动和声振粗糙度,或缩写为NVH。这里的粗糙度 或声振粗糙度指的是在20Hz至100Hz区域内的过渡范围,无论可听的还是可感知的。通 常,NVH的原因是力从振动源向振动传输介质中的局部传入。具体来说,振动的原因是车辆 中的正常自激摩擦振动,被称为粘滑效应,其或者是有利摩擦的副作用或者不受欢迎地发 生在固体摩擦中,并导致车身传播的声音和最终可听见的空气传播的声音的发射。NVH的典 型的实例是,例如,吱吱响的制动声、雨刮器颤动声、变速箱嘎嘎响声、离合器滑转声或来自 于车辆的空调系统的噪声。 在实践中,这种效应由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来评估,以评价投诉的风险和保证产 品被绝大多数客户所接受。例如,应该考虑到,某些车辆噪声是跑车的驾驶员可接受的,而 轿车的驾驶员会抱怨同样的噪声。因此,在汽车的开发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在规划阶 段考虑汽车的各种系统、子系统和组件的NVH行为,以及各种系统和组件的配置。尤其是买 方对NVH行为的预期值在不断增长,因此,车辆的系统、子系统和组件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 正在越来越完善,并且它们的减少噪声、振动和声振粗糙度--其涉及客户在车辆内部所 感知的噪声和振动--的能力必须被不断完善。因此,以尽可能少的成本--即,尤其是从 降低成本角度--来改进NVH行为自然也很重要。 为了减少在车辆运行中由于通过车轮的车辆和路面的接触或者由于在底盘上的 机械总成的振动而传输到车辆内部的噪声、振动和声振粗糙度,已知有很多设计的装置,其 提供减震元件于车辆组件上,以便在驾驶过程中吸收它们的固有振动。因此,例如,专利文 献EP0344405A2公开了一种液压阻尼橡胶轴承,其包括内管和与其同心或偏心地间隔设置 的外管,以及它们之间的橡胶元件,其中,设置有充满阻尼介质的腔。还有,在橡胶元件的表 面上形成有止动件,其在内管和外管之间径向延伸。该止动件用于减少处在预拉伸状态的 橡胶轴承的扭转中的噪声生成。橡胶轴承的预拉伸例如能够通过轴向插入不同厚度的楔子 而附加地变化,以适合车辆重量。因此,能够生产不同的安装变体,其中,只需要一个硫化模 具,其可以适合不同的车辆类型和类别。 从专利文献GB2032054A已知另一个允许针对车辆驾驶室、发动机固定件等的安 装中的动态变化的工作载荷的弹性安装件。该安装件的弹性部分是由弹性材料的套筒形 成,其作为间隔件位于安装件的外部和内部刚性元件之间并与安装件的外部和内部刚性元 件连接。为了调整,即,为了改变在无载荷状态中的安装件的压力预拉伸,套筒形成有纵向 延伸的狭槽,其延伸穿过套筒的实质整个纵向长度和套筒至少一半的圆周。通过改变外部 和内部元件的尺寸,能够减少元件的间距,这样,狭槽的相互对置的面在狭槽的部分区域中 的中心位置接触。元件间距的减少能够被改变,以便给出必要的预载荷,同时元件间距的减 少量能够被设置,以便保证弹性材料总是在压缩载荷下,借此阻止拉伸力的出现和产生改 进的支承件使用寿命。从GB2032054A已知,安装件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提供弹性限位挡 块,以控制外部和内部元件关于彼此在套筒的轴向方向上和在工作载荷的影响下的垂直的 相对运动,这样,当安装件在动态载荷作用下时,其在很大程度上不受拉伸应力的影响,这 尤其会导致安装件更长的使用寿命。 专利文献JP10047433A也公开了轴承壳元件,其用于减少振动在驾驶过程中通过 车轮传递到车辆的上部结构,具有外部和内部的圆筒以及设置在二者之间的橡胶缓冲器形 式的阻尼元件的轴承壳元件通过常见的耦接零件与车辆的底盘连接。在从JP10047433A 已知的装置中,为了使耦接元件穿过叉形臂和轴承壳元件,有必要在内圆筒中提供孔,其横 向于轴承壳元件的纵向方向地延伸,即,纵轴线和圆筒形的轴承壳元件的外壳表面相交,其 中,在一个具有厚壁的内圆筒的轴承壳元件中,孔是倾斜地方向,即,关于内圆筒的横轴线 是不对称的,同时在其它的轴承壳元件中,其中孔关于内圆筒的横轴线是对称地设置,圆筒 形成有薄壁。 从专利文献JP8048262A还已知一种改进车辆的NVH特性的副车架。为了在极低 的座椅位置以及当座椅位置非常靠近车辆后轮的前面时改进座椅的舒适度,保持后轮的副 车架与底盘通过两个轴承壳元件可枢转地连接,其中,一个轴承壳元件与底盘轴向地连接, 艮P,在座椅位置下的副车架的纵向方向上,同时其它的轴承壳兀件横向于副车架的纵向方 向地连接到背离座椅位置的副车架的一部分上,以便使减损车辆的机动性的影响和副车架 的振动可以被抑制。利用这种副车架的设计,尤其当后轮在不平坦的道路上转动时,可以保 持舒适的乘坐感觉以及可以因此改进整体的NVH行为。 专利文献DE4142587A1也公开了一种副车架,其具有:与其连接的、用于车辆的前 轮悬架的叉形臂;行车方向上的前悬架臂轴承,具有橡胶弹性轴承元件的后悬架臂轴承与 前悬架臂轴承间隔开;以及垂直延伸的轴承螺栓,其刚性拧紧至副车架,其也优选用于将副 车架固定至车辆上部结构。前悬架臂轴承以通常的方式形成为径向轴承,而后悬架臂轴承 垂直地取向且通过垂直取向的轴承螺栓枢轴式安装在副车架上,以用于叉形臂的可枢转安 装,并且其中,轴承螺栓用于将副车架固定于车辆上部结构。通过悬架臂轴承的这种配置和 设计,在车辆的正面碰撞中,在车辆纵向方向上,叉形臂在后悬架臂轴承区域中从副车架临 时分离,以便形成纵向弹簧效应,其远远超过传统的橡胶弹性悬架臂轴承的通常的纵向弹 簧效应的范围。 从专利文献KR20080054455A已知另一个安装至车辆上部结构以用于改进NVH特 性和改进车辆的驾驶舒适度的副车架结构。该副车架结构包含弹簧、第一电磁铁、轴承衬 套、止动件、第二电磁铁和用于分离和间隔止动件的额外的单元。轴承衬套所附接的第一电 磁铁用于压缩副车架下部的弹簧,而第二电磁铁用于枢转分离和间隔止动件的单元,并且 设置在在该副车架的上端的外部区域内。专利文献KR20080054455A之后描述了一种用于 将副车架耦接至车辆上部结构以改进NVH行为的电磁阻尼轴承。 最后,专利文献KR20110060540A描述了一种用于汽车的副车架及其制造方法,其 用于改进车辆的NVH特性及其故障行为。如专利文献KR201100605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副车架(1),其特征在于,其通过耦接装置(2)以弹簧和阻尼的方式可拆卸地安装在车辆上部结构(3)上,包含在左侧的两个止动件(4、5)和在右侧的两个止动件(17、18)以及接受止动件(4、5、17、18)的轴承衬套(12),每个止动件都具有轴向延伸穿过纵向方向的孔(6、7、19、20),孔(6、7、19、20)具有针对耦接装置(2)的进口(8、9、21、22)和出口(10、11、23、24),其中,进口(8、9、21、22)形成于出口(10、11、23、24)的圆心的外侧,并且未安装状态的孔(6、7、19、20)关于止动件(4、5、17、18)的纵向方向的中心轴线不对称地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2.15 DE 102013202501.71. 一种车辆用副车架(1),其特征在于,其通过耦接装置(2)以弹簧和阻尼的方式可拆 卸地安装在车辆上部结构(3)上,包含在左侧的两个止动件(4、5)和在右侧的两个止动件 (17、18)以及接受止动件(4、5、17、18)的轴承衬套(12),每个止动件都具有轴向延伸穿过 纵向方向的孔(6、7、19、20),孔(6、7、19、20)具有针对耦接装置(2)的进口(8、9、21、22)和 出口(10、11、23、24),其中,进口(8、9、21、22)形成于出口(10、11、23、24)的圆心的外侧,并 且未安装状态的孔(6、7、19、20)关于止动件(4、5、17、18)的纵向方向的中心轴线不对称地 设置。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1),其特征在于,耦接装置(2)是具有头部的轴承螺 栓或轴承螺钉,其在头端具有处在止动件(4、5、17、18)下侧的垫圈(13),并且其在与头端 相反的一端通过形式配合或压入配合连接于车辆上部结构的安装件(14)。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1),其特征在于,止动件(4、5、17、18)包含弹性材 料。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1),其特征在于,止动件(4、5、17、18)包含弹性材 料。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车架(1),其特征在于,弹性材料是橡胶。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副车架(1),其特征在于,弹性材料是橡胶。7. 根据上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副车架(1),其特征在于,橡胶的弹性止动件(4、 5、17、18)与轴承衬套(12) -起形成橡胶轴承。8.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副车架(1),其特征在于,橡胶轴承(12)和止 动件(4、5、17、18)是圆柱形状。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副车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弗雷德里克·彼得·沃尔夫蒙海姆
申请(专利权)人: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