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部通风盖板总成和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77901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5 16: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部通风盖板总成,其包括下部通风盖板本体、设置在所述下部通风盖板本体上的第一排水口和第二排水口,还包括导水筋,所述导水筋固接于所述下部通风盖板本体且位于所述第一排水口和所述第二排水口中相对位置较高者的一侧,且所述导水筋具有使水流沿着所述导水筋流入的接水部、具有使水流流入所述第一排水口和所述第二排水口中相对位置较高者的导水部。此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导水筋,改善了两排水口排水量相对不均衡的问题,提高了下部通风盖板总成的导水性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汽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通风盖板,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的下部通风盖板总成,本实用 新型还涉及一种汽车。 一种下部通风盖板总成和汽车
技术介绍
下部通风盖板总成是发动机舱内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除了为汽车空调外循环提 供充足空气量外,还具有将雨水顺利排出车外的作用。 下部通风盖板总成位于车身前部,雨水顺着前风挡玻璃流到下部通风盖板总成 上,雨水经过其上设置的排水口排出车外,防止水流进入发动机舱内部和车身驾驶室内部, 保证发动机舱内部元件正常运作以及驾驶室内无水渗入。 现有技术中的下部通风盖板总成,排水口一般开在下部通风盖板本体的两侧且靠 近左翼子板、右翼子板,由于受到发动机的机舱内空间结构限制,两侧的排水口相对于下部 通风盖板本体的高度并不相同,当雨水流量较大时,位置较高的排水口水流量较小,位置较 低的排水口水流量较大,甚至造成淤积,导致两排水口的利用率不均衡,降低了下部通风盖 板总成的导水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下部通风盖板总成,可有效调整各排水口的排水量,使其 均衡、快速地将雨水排出车外,提高下部通风盖板总成导水性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种下部通风盖板总成,其包括下部通风盖板本体、设置在所述下部通风盖板本 体上的第一排水口和第二排水口,该下部通风盖板总成还包括导水筋,所述导水筋固接于 所述下部通风盖板本体且位于所述第一排水口和所述第二排水口中相对位置较高者的一 侦牝且所述导水筋具有使水流沿着所述导水筋流入的接水部、以及具有使水流流入所述第 一排水口和所述第二排水口中相对位置较高者的导水部。 优选地,所述导水筋为板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导水筋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且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导水筋设于所述 下部通风盖板本体的水流入口区域内。 优选地,所述导水筋与所述下部通风盖板本体之间设有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第一排水口处和所述第二排水口处中至少一者具有漏斗状水嘴。 优选地,所述下部通风盖板本体上还设有线束过孔。 优选地,所述下部通风盖板总成为一体式结构。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包括下部通风盖板总成,该下部通风盖板总成为上述 任一项所述的下部通风盖板总成,由于下部通风盖板总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括该下部通 风盖板总的汽车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的下部通风盖板总成,其包括下部通风盖板本体、设 置在所述下部通风盖板本体上的第一排水口和第二排水口,还包括导水筋,所述导水筋固 接于所述下部通风盖板本体且位于所述第一排水口和所述第二排水口中相对位置较高者 的一侧,且所述导水筋具有使水流沿着所述导水筋流入的接水部、以及具有使水流流入所 述第一排水口和所述第二排水口中相对位置较高者的导水部。此技术方案中,在下部通风 盖板本体上设置了导水筋,且导水筋设在相对位置较高的排水口处,通过导水筋的接水部 使得进入下部通风盖板本体的水流的一部分沿着导水筋流入,再通过导水筋的导水部导入 相对位置较高的排水口,而其余水量流入相对位置较低的排水口,从而改善了两个排水口 利用率不均衡、位置较高的排水口排水量小,位置较低的排水口排水量大甚至造成淤积的 现象,保证两个排水口可相对均匀、快速地将雨水排出车外,提高了下部通风盖板总成的导 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下部通风盖板总成的一个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2为图1中的A-A视图; 图3为图1中B的放大视图; 图4为本技术的下部通风盖板本体与前围上盖座板之间排水口结构处的端 面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的下部通风盖板本体与前围上盖座板之间密封结构处的端面 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下部通风盖板本体;11-第一排水口; 12-第二排水口; 13-导水筋;14-线束过 孔;15-加强筋;2-前围上盖座板;3-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 本技术作详细介绍。 结合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下部通风盖板总成包括下部通风盖板本体1、 设置在下部通风盖板本体1上的第一排水口 11和第二排水口 12,由于受发动机舱内部空 间结构的限制,第一排水口 11和第二排水口 12分别相对于下部通风盖板本体1的高度并 不一致,为了保证第一排水口 11和第二排水口 12均衡、快速地将雨水排出车外,本实用新 型对此做出了以下改进:设置导水筋13,导水筋13固接于下部通风盖板本体1且位于第一 排水口 11和第二排水口 12中相对位置较高者的一侧,导水筋13具有使水流沿着该导水筋 13流入的接水部、以及具有使水流流入第一排水口 11和第二排水口 12中相对位置较高者 的导水部,该技术方案通过导水筋13的接水部使得进入下部通风盖板本体1的水流的一部 分沿着导水筋13流入,再通过导水筋13的导水部导入相对位置较高的排水口,而其余水量 流入相对位置较低的排水口,从而改善了两个排水口利用率不均衡、位置较高的排水口排 水量小、位置较低的排水口排水量大甚至造成淤积的现象,保证第一排水口 11和第二排水 口 12可相对均匀、快速地将雨水排出车外,提高下部通风盖板总成的导水性能。 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导水筋13可根据使用情况设置为圆柱体等多种结构,本实用 新型对此不做限定。在本实施例中,导水筋13优选板状结构,板状结构的导水筋较圆柱体 结构的导水筋相比具有较大面积的接水部和导水部,可增加导水量,确保在水流流速较高 的状态下可相对较多的将水流导入正确的排水口,平衡第一排水口 11和第二排水口 12的 利用率。 且进一步地,针对如何在下部通风盖板本体1的水流入口区域内设置板状结构的 导水筋13,本实施例做了如下考虑,方案I :单独设置一个导水筋13;方案II :设置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导水筋13,且多个导水筋13之间留有空隙;方案III :设置一个相当于多个导水 筋13的面积总和的一体式结构的导水筋。针对上述的方案分析得知:方案I较方案II相 t匕,导水筋13的数量较少,导水面积较小,从而导水量偏少,方案I在平衡两排水口的排水 量时无明显改进;方案III较方案II相比,导水面积大大增加,以致于导水量偏大,有可能造 成相反的效果,即原来利用率较低的排水口处水量较多而造成淤积,而另一排水口的排水 量反而较少的现象,同样无法平衡两排水口的排水量;而方案II设有多个导水筋13,多个 导水筋13之间留有空隙,这样水流在流入多个导水筋13的同时,可从各导水筋13之间的 空隙处流失一部分,导水量既较方案I有所增加,又较方案III有所减少,为方案I和方案III 的折衷方案,因此,选择方案II作为本实施例中的优选方案,可确保第一排水口 11和第二 排水口 12相对均衡、快速地将雨水排出车体外部。 结合图2所示,导水筋13的一端固接于下部通风盖板本体1上,另一端为自由端, 且导水筋13上设有使水流流入导水筋13的接水部,在水流流入下部通风盖板本体1的入 口处时,接水部承担着水流流入时的冲击力,为了保证导水筋13的强度,使其更好的发挥 接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下部通风盖板总成,其包括下部通风盖板本体、设置在所述下部通风盖板本体上的第一排水口和第二排水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水筋,所述导水筋固接于所述下部通风盖板本体且位于所述第一排水口和所述第二排水口中相对位置较高者的一侧,且所述导水筋具有使水流沿着所述导水筋流入的接水部以及具有使水流流入所述第一排水口和所述第二排水口中相对位置较高者的导水部。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下部通风盖板总成,其包括下部通风盖板本体、设置在所述下部通风盖板本体 上的第一排水口和第二排水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水筋,所述导水筋固接于所述下部通 风盖板本体且位于所述第一排水口和所述第二排水口中相对位置较高者的一侧,且所述导 水筋具有使水流沿着所述导水筋流入的接水部以及具有使水流流入所述第一排水口和所 述第二排水口中相对位置较高者的导水部。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部通风盖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筋为板状结构。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部通风盖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筋为两个或两个 以上,且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导水筋设于所述下部通风盖板本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善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