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驱动电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65793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4 1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LED驱动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桥模块、IC驱动模块和LED光源,其中,所述整流桥模块与交流电源相连,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输送至IC驱动模块;所述IC驱动模块与整流桥模块和LED光源相连,用于为所述LED光源供电并控制所述LED光源的开关;所述IC驱动模块包括控制电路和控制LED光源的开关管;所述控制电路集成在一个芯片上;所述开关管外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采用分离器件MOS管作为限流开关,增加了电路应用的多样性,和集成MOS管相比降低了成本,增大了导通电流,降低了导通电阻,因此大大提高了电路可以实现的效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LED集成电路设计。 LED驱动电路结构
技术介绍
LED芯片以其高效,高集成度,以及高寿命在新型节能光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 LED光源中,电源驱动是比较关键的技术。由于对LED应用的高集成度以及低成本要求,无 电感电容等储能器件的LED驱动方案在市场中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在未来的应用中会成为 主流LED驱动方案。在该类驱动方案中,控制1C通过对LED通路开关M0S管的栅极电压调 节来控制实际导通电流经过的LED的数量,以弥补因为LED非线性而导致的导通电流对输 入电压的过度敏感,从而达到限流目的。目前的主流LED驱动方案采用M0S管内置以减少 器件数量。该类方案虽然提高了系统集成度,但是由于内置M0S管的局限性,导致系统性能 受到一定限制,主要有以下两点: 1.导通电阻较大,导致驱动系统效率较低。 2.对于大电流器件,器件面积大,成本高。 3.集成M0S管由于高压绝缘的问题,其源端的悬浮电压受到较大限制,对于很多 应用来说,有较大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克服集成CMOS管的局限性的LED驱 动电路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LED驱动电路结构,包括整流桥模块、1C 驱动模块和LED光源,其中, 所述整流桥模块与交流电源相连,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输送至1C驱动模 块; 所述1C驱动模块与整流桥模块和LED光源相连,用于为所述LED光源供电并控制 所述LED光源的开关;所述1C驱动模块包括控制电路和控制LED光源的开关管;所述控制 电路集成在一个芯片上;所述开关管外置。 进一步,所述开关管是分离器件或集成在另外一个单独的芯片上,或者几个管芯 封装在一个package里面。 进一步,所述开关管为若干M0S管。 进一步,所述M0S管之间为串联结构;所述M0S管的源端接入控制电路作为 High-Side电路的高电平参考以产生相应的栅极电压。 进一步,所述M0S管之间为并联结构;所述M0S管的源端接入控制电路作为 High-Side电路的高电平参考以产生相应的栅极电压。 进一步,所述LED光源为2串以上。 所述每串LED光源所含的LED的数量相同或者不相同。 进一步,所述M0S管为两个,分别为第一 M0S管和第二M0S管;所述LED光源为相 互串联的2串,分别为第一 LED光源串和第二LED光源串;所述第一 M0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 第二M0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 M0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 M0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控制电 路;所述第二M0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LED光源串的正极;所述第二M0S管的源极连接 所述第二LED光源串的负极;所述第一 M0S管和第二M0S管之间还连接有上拉电阻和比较 器;所述上拉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一 M0S管的漏极,另一端连接第一 LED光源串的正极;所 述比较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 M0S管的漏极、所述第二M0S管的源极和所述控制电路。 本技术的优点是: 采用分离器件M0S管作为限流开关,增加了电路应用的多样性,和集成M0S管相比 降低了成本,增大了导通电流,降低了导通电阻,因此大大提高了电路可以实现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一种LED驱动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另一种LED驱动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具体的外置M0S管的偏置实施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 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实施例一: 本技术提供了如附图1所示的一种LED驱动电路结构,包括整流桥模块、1C驱 动模块和LED光源,其中, 整流桥模块与交流电源相连,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输送至1C驱动模块; 1C驱动模块与整流桥模块和LED光源相连,用于为LED光源供电并控制LED光源 的开关;1C驱动模块包括控制电路和控制LED光源的开关管;控制电路集成在一个芯片上; 开关管外置。 开关管为3个M0S管,分别为第一M0S管Ml、第二M0S管M2和第三M0S管M3。LED 光源为相互串联的3串,分别为第一 LED光源串、第二LED光源串和第三LED光源串。第一 M0S管Ml的漏极连接第一 LED光源串的负极;第一 M0S管Ml的源极接控制电路;第一 M0S 管Ml的栅极连接控制电路。第二M0S管M2的漏极连接第二LED光源串的负极;第二M0S 管M2的源极接控制电路;第二M0S管M2的栅极连接控制电路。第三M0S管M3的漏极连接 第三LED光源串的负极;第三M0S管M3的源极接控制电路。M1,M2,或M3的开启与关闭决 定有多少LED芯片位于电流通路。 M0S管之间为串联结构,数量不限于三个;M0S管的源端接入控制电路作为 High-Side电路的高电平参考以产生相应的栅极电压。 开关管也可以是集成在另外一个单独的芯片上,或者几个管芯封装在一个 package里面。每串LED光源所含的LED的数量相同或者不相同。 实施例二: 本技术提供了如附图2所示的一种LED驱动电路结构,包括整流桥模块、1C驱 动模块和LED光源,其中, 整流桥模块与交流电源相连,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输送至1C驱动模块; 1C驱动模块与整流桥模块和LED光源相连,用于为LED光源供电并控制LED光源 的开关;1C驱动模块包括控制电路和控制LED光源的开关管;控制电路集成在一个芯片上; 开关管外置。 开关管为3个M0S管,分别为第一 M0S管Ml、第二M0S管M2和第三M0S管M3。LED 光源为相互串联的3串,分别为第一 LED光源串、第二LED光源串和第三LED光源串。第一 M0S管Ml的漏极连接第一 LED光源串的正极;第一 M0S管Ml的源极分别接第一 LED光源串 的负极和控制电路;第一 M0S管Ml的栅极连接控制电路。第二M0S管M2的漏极连接第二 LED光源串的正极;第二M0S管的源极分别接第二LED光源串的负极和控制电路;第二M0S 管M2的栅极连接控制电路。第三M0S管M3的漏极连接第三LED光源串的正极;第三M0S 管M3的源极分别接第三LED光源串的负极和控制电路;第三M0S管M3的栅极连接控制电 路。Ml,M2,或M3的开启与关闭决定有多少LED芯片位于电流通路。 M0S管之间为并联结构,数量不限于三个;M0S管的源端接入控制电路作为 High-Side电路的高电平参考以产生相应的栅极电压。开关管也可以是集成在另外一个单 独的芯片上,或者几个管芯封装在一个package里面。每串LED光源所含的LED的数量相 同或者不相同。 实施例三: 附图3演示了一个具体的分离器件实现方案。M0S管为两个,分别为第一 M0S管 Ml和第二M0S管M2 ;LED光源为相互串联的2串,分别为第一 LED光源串D1和第二LED光 源串D2D3 ;第一 M0S管Ml的漏极连接第二M0S管M2的栅极;第一 M0S管Ml的源极接地; 第一 M0S管Ml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LED驱动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桥模块、IC驱动模块和LED光源,其中, 所述整流桥模块与交流电源相连,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输送至IC驱动模块; 所述IC驱动模块与整流桥模块和LED光源相连,用于为所述LED光源供电并控制所述LED光源的开关;所述IC驱动模块包括控制电路和控制LED光源的开关管;所述控制电路集成在一个芯片上;所述开关管外置。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LED驱动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桥模块、1C驱动模块和LED光源,其 中, 所述整流桥模块与交流电源相连,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输送至1C驱动模块; 所述1C驱动模块与整流桥模块和LED光源相连,用于为所述LED光源供电并控制所述 LED光源的开关;所述1C驱动模块包括控制电路和控制LED光源的开关管;所述控制电路 集成在一个芯片上;所述开关管外置。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ED驱动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管是分离器件或集成在另外一个单独的芯片上,或者几个管芯封装在一个 package 里面。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LED驱动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管为若干MOS管。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LED驱动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MOS管之间为串联结构; 所述MOS管的源端接入控制电路作为High-Side电路的高电平参考以产生相应的栅极电 压。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驱动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MOS管之间为并联结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向光孙国喜刘国旭
申请(专利权)人:易美芯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