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的量子阱结构、其制作方法及包括其的LED外延片技术

技术编号:10458292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4 1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ED的量子阱结构、其制作方法及包括其的LED外延。其中,该量子阱结构包括:第一GaN垒层,设置于LED中n型GaN层上;第一缓冲层,设置于第一GaN垒层上,第一缓冲层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一InGaN层和第一GaN层;第二GaN垒层,设置于第一缓冲层上;第二缓冲层,设置于第二GaN垒层上,第二缓冲层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二InGaN层和第二GaN层;量子阱发光层,设置于第二缓冲层上,量子阱发光层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三InGaN层和第三GaN层,且第三InGaN层中In的浓度分别大于第二InGaN层中In的浓度和第一InGaN层中In的浓度。该量子阱结构中量子阱发光层的晶体质量得到了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LED的量子阱结构、其制作方法及包括其的LED外延片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照明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LED的量子阱结构、其制作 方法及包括其的LED外延片。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LED)作为一种高效、环保和绿色新型固态照明光源,具有体积小、重 量轻、寿命长、可靠性高及使用功耗低等优点,使其得以广泛应用。特别地,随着LED行业的 迅猛发展,绿光LED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广泛应用于室内外大型看板、交通信号灯、背光 源(电脑、手机显示屏)、固定式彩色照明系统等各个领域。与绿光有关的LED产品市场份 额也在逐年扩大,且市场对绿光LED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图1是现有的GaN基LED外延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该LED外延片包括沿远离衬 底10'表面方向上依次设置的GaN成核层20'、u型GaN层30'、n型GaN层40'、量子阱 结构50'以及p型GaN层60',且量子阱结构50'包括沿远离η型GaN层40'的方向上 依次设置的GaN垒层51'、浅量子阱层52'和量子阱发光层53'。其中,浅量子阱层52' 包括交替设置的InGaN层和GaN层,量子阱发光层53'也包括交替设置的InGaN层和GaN 层,且量子阱发光层53'中的InGaN层中In浓度比浅量子阱层52'中第一 InGaN层中In 的浓度高。形成该LED外延片的方法通常为:采用M0CVD (金属有机化合物气相外延)在 衬底10'上外延生长一层GaN成核层20',然后再生长u型GaN层30'(非掺杂的GaN), 目的是提高后续外延晶体的质量,在此基础上再依次生长η型GaN、量子阱结构50'和p型 GaN,从而形成如图1所示的LED外延片。 上述LED外延片中,由于量子阱发光层中的InGaN层中In的浓度比浅量子阱层中 InGaN层中In的浓度高,使得量子阱发光层对电子和空穴的限制作用明显大于浅量子阱层 对电子和空穴的限制作用,从而使得电子和空穴会在量子阱发光层中发生复合并产生光。 然而,InGaN层中In的浓度越高,InGaN层的生长温度越低,所形成InGaN层中晶格质量越 差、缺陷越多。因此,所形成量子阱发光层的晶格质量较差、缺陷较多,从而降低了 LED的发 光效率。同时,由于量子阱发光层与浅量子阱层和GaN垒层之间的晶格差异(即晶格失配) 较大,从而导致量子阱结构中产生较大的内应力、较大的极化效应以及严重的电子空穴波 函数空间分离现象,并进一步降低了 LED的发光效率。 特别是对于绿光LED,绿光LED中的In的浓度(22 %?35 % )比蓝光LED中In的 浓度(15 %?22% )高得多。因此,绿光LED中InGaN层的生长温度更低,所形成InGaN层 中晶格质量更差;同时绿光LED中量子阱结构中内应力更大、极化效应更大、电子空穴波函 数空间分离现象更严重,从而使得所形成绿光LED的发光效率更低。 因此,如何减少量子阱发光层中晶格缺陷,以提高量子阱发光层的晶体质量;以及 如何降低量子阱发光层和浅量子阱层、GaN垒层和η型GaN层之间由于晶格失配产生的极 化效应和电子空穴波函数空间分离现象,以提高电子和空穴的复合效率,进而提高LED的 发光效率,成为LED领域中亟需攻克的目标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LED的量子阱结构、其制作方法及包括其的LED外延片,以提 高量子阱发光层的晶体质量,并减少量子阱结构中内应力,从而提高电子和空穴的复合效 率,并提高LED的发光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LED的量子阱结构,该量子阱结构包括:第 一 GaN垒层,设置于LED中η型GaN层上;第一缓冲层,设置于第一 GaN垒层上,第一缓冲层 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一 InGaN层和第一 GaN层;第二GaN鱼层,设置于第一缓冲层上;第二缓 冲层,设置于第二GaN垒层上,第二缓冲层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二InGaN层和第二GaN层;量 子阱发光层,设置于第二缓冲层上,量子阱发光层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三InGaN层和第三GaN 层,且第三InGaN层中In的浓度分别大于第二InGaN层中In的浓度和第一 InGaN层中In 的浓度。 进一步地,上述量子阱结构中,第一 InGaN层中In的浓度小于第二InGaN层中In 的浓度,第二InGaN层中In的浓度小于第三InGaN层中In的浓度。 进一步地,上述量子阱结构中,第一 InGaN层中In的浓度为1 X 1019? 3 X 1019atoms/cm3 ;第二 InGaN 层中 In 的浓度为 3. 5 X 1019 ?5 X 1019atoms/cm3 ;第三 InGaN 层中 In 的浓度为 3. 5 X 102CI ?5 X 102Clatoms/cm3。 进一步地,上述量子阱结构中,第一缓冲层包括3?5组交替设置的第二InGaN层 和第二GaN层;第二缓冲层包括6?9组交替设置的第二InGaN层和第二GaN层;量子阱发 光层包括6?9组交替设置的第三InGaN层和第三GaN层。 进一步地,上述量子阱结构中,第一缓冲层中各第一 InGaN层的厚度为2. 5?5nm, 各第一 GaN层的厚度为30?40nm ;第二缓冲层中各第二InGaN层的厚度为2. 5?3nm,各 第二GaN层的厚度为9?13nm ;量子阱发光层中各第三InGaN层的厚度为2. 5?3nm,各第 三GaN层厚度为9?13nm。 进一步地,上述量子阱结构中,第一 GaN垒层的厚度为50?80nm ;第二GaN垒层 的厚度为30?60nm。 进一步地,上述量子阱结构中,LED为绿光LED。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LED的量子阱结构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包括:在LED中η 型GaN层上形成第一 GaN垒层;在第一 GaN垒层上形成第一缓冲层,第一缓冲层包括交替形 成的第一 InGaN层和第一 GaN层;在第一缓冲层上形成第二GaN鱼层;在第二GaN鱼层上形 成第二缓冲层,第二缓冲层包括交替形成的第二InGaN层和第二GaN层;在第二缓冲层上形 成量子阱发光层,量子阱发光层包括交替形成的第三InGaN层和第三GaN层,且第三InGaN 层中In的浓度分别大于第二InGaN层中In的浓度和第一 InGaN层中In的浓度。 进一步地,上述制作方法中,在温度为850?900°C、压力为100?300torr的条件 下生长第一 GaN垒层;在保持温度和压力不变的条件下交替生长第一 InGaN层和第一 GaN 层;在保持温度和压力不变的条件下生长第二GaN垒层;在保持压力不变、温度为790? 805°C的条件下生长第二InGaN层,并在保持压力不变、温度为850?870°C的条件下生长第 二GaN层;在保持压力不变、温度为750?760°C的条件下生长第三InGaN层,并在保持压 力不变、温度为850?870°C的条件下生长第三GaN层。 进一步地,上述制作方法中,在形成第一缓冲层的步骤中,交替形成3?5组第一 InGaN层和第一 GaN层,其中第一 InGaN层中In的浓度为1 X 1019?3 X 1019atoms/cm3 ;在 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LED的量子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阱结构包括:第一GaN垒层(10),设置于所述LED中n型GaN层上;第一缓冲层(20),设置于所述第一GaN垒层(10)上,所述第一缓冲层(20)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一InGaN层(21)和第一GaN层(23);第二GaN垒层(30),设置于所述第一缓冲层(20)上;第二缓冲层(40),设置于所述第二GaN垒层(30)上,所述第二缓冲层(40)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二InGaN层(41)和第二GaN层(43);量子阱发光层(50),设置于所述第二缓冲层(40)上,所述量子阱发光层(50)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三InGaN层(51)和第三GaN层(53),且所述第三InGaN层(51)中In的浓度分别大于所述第二InGaN层(41)中In的浓度和所述第一InGaN层(21)中In的浓度。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LED的量子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阱结构包括: 第一 GaN垒层(10),设置于所述LED中η型GaN层上; 第一缓冲层(20),设置于所述第一 GaN垒层(10)上,所述第一缓冲层(20)包括交替设 置的第一 InGaN层(21)和第一 GaN层(23); 第二GaN垒层(30),设置于所述第一缓冲层(20)上; 第二缓冲层(40),设置于所述第二GaN垒层(30)上,所述第二缓冲层(40)包括交替设 置的第二InGaN层(41)和第二GaN层(43); 量子阱发光层(50),设置于所述第二缓冲层(40)上,所述量子阱发光层(50)包括交替 设置的第三InGaN层(51)和第三GaN层(53),且所述第三InGaN层(51)中In的浓度分别 大于所述第二InGaN层(41)中In的浓度和所述第一 InGaN层(21)中In的浓度。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InGaN层(21)中In的浓 度小于所述第二InGaN层(41)中In的浓度,所述第二InGaN层(41)中In的浓度小于所 述第三InGaN层(51)中In的浓度。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量子阱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 InGaN 层(21)中 In 的浓度为 1 X 1019 ?3 X 1019atoms/cm3 ; 所述第二 InGaN 层(41)中 In 的浓度为 3· 5X 1019 ?5X 1019atoms/cm3 ; 所述第三 InGaN 层(51)中 In 的浓度为 3. 5 X 102° ?5 X 102Clatoms/cm3。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阱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缓冲层(20)包括3?5组交替设置的所述第二InGaN层(41)和所述第二 GaN 层(43); 所述第二缓冲层(40)包括6?9组交替设置的所述第二InGaN层(41)和所述第二 GaN 层(43); 所述量子阱发光层(50)包括6?9组交替设置的所述第三InGaN层(51)和所述第三 GaN 层(53)。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量子阱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缓冲层(20)中各所述第一 InGaN层(21)的厚度为2.5?5nm,各所述第一 GaN层(23)的厚度为30?40nm ; 所述第二缓冲层(40)中各所述第二InGaN层(41)的厚度为2. 5?3nm,各所述第二 GaN层(43)的厚度为9?13nm ; 所述量子阱发光层(50)中各所述第三InGaN层(51)的厚度为2.5?3nm,各所述第三 GaN层(53)厚度为9?13nm。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量子阱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 GaN鱼层(10)的厚度为50?80nm ; 所述第二GaN鱼层(30)的厚度为30?60nm。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量子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ED为绿光LED。8. -种LED的量子阱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方法包括:在所述LED中 η型GaN层上形成第一 GaN鱼层(10); 在所述第一 GaN垒层(10)上形成第一缓冲层(20),所述第一缓冲层(20)包括交替形 成的第一 InGaN层(21)和第一 GaN层(23); 在所述第一缓冲层(20)上形成第二GaN垒层(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为刚曾莹徐迪苗振林
申请(专利权)人:湘能华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