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悬空p‑n结量子阱的光致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805087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5 0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悬空p‑n结量子阱的光致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利用各向异性硅刻蚀技术,剥离去除器件结构下硅衬底层,得到基于悬空氮化物薄膜p‑n结量子阱的光致晶体管,进一步采用氮化物背后减薄刻蚀技术,获得超薄的悬空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晶体管一端作为LED光源,另一端作为光电探测器,由于两个器件之间优异的光谱匹配特性,光电探测器能够感知LED器件发出的光,将光信号转成电信号输出,从而实现器件的光致晶体管特性;该晶体管作为两个共地的LED光源,独立地传输被调制的光信号,实现可见光无线通信的双通道发射;本发明专利技术晶体管可以作为两个共地的光电探测器,独立地感知空间光信号,实现可见光无线通信的双通道探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信息材料与器件领域,涉及一种悬空p-n结量子阱的光致晶体管及其制备技术。
技术介绍
氮化物材料特别是GaN材料,具有更高的禁带宽度,更大的电子饱和漂移速度,更强的临近击穿电场,更高的热导率以及热稳定性等特性,是制备高频、高温、高压、大功率器件的理想材料。而基于硅衬底氮化物材料的光致晶体管器件,通过利用各向异性硅刻蚀技术,剥离去除器件结构下硅衬底层,得到基于悬空氮化物薄膜p-n结量子阱的光致晶体管,进一步采用氮化物背后减薄刻蚀技术,获得超薄的悬空器件。该器件一端的LED光源发出的光,由另一端的光电探测器感知到,实现器件的光致晶体管特性;该器件作为两个共地的LED光源,独立地传输被调制的光信号,实现可见光无线通信的双通道发射;该器件作为两个共地的光电探测器,独立地感知空间光信号,实现可见光无线通信的双通道探测。这为发展面向可见光无线通信、光传感的氮化物光子及光学微电子器件提供了新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悬空p-n结量子阱的光致晶体管,将该晶体管一端作为LED光源,另一端作为光电探测器、两个共地的LED光源、两个共地的光电探测器,分别实现器件的光致晶体管特性、可见光无线通信的双通道发射和可见光无线通信的双通道探测,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一种该晶体管的制备方法。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基于悬空p-n结量子阱的光致晶体管,以硅基氮化物晶片为载体,包括硅衬底层、设置在所述硅衬底层上的外延缓冲层、设置在所述外延缓冲层上的两个p-n结量子阱器件;所述p-n结量子阱器件由n-GaN层、InGaN/GaN多量子阱、p-GaN层、p-电极和n-电极构成,在所述n-GaN层上表面有刻蚀出的阶梯状台面,所述阶梯状台面包括下台面和位于下台面上的上台面,所述InGaN/GaN多量子阱、p-GaN层、p-电极从下至上依次连接设置在上台面的上方,所述n-电极设置在下台面上,为两个p-n结量子阱器件所共用;在所述n-GaN层下方设置有贯穿硅衬底层、外延缓冲层至n-GaN层中的空腔,使得p-n结量子阱器件悬空。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基于悬空p-n结量子阱的光致晶体管中,所述p-电极由依次连接的悬空p-电极区、p-电极导电区和p-电极引线区组成;所述n-电极由相互连接的n-电极导电区和n-电极引线区组成,两个p-n结量子阱器件的悬空p-电极区和部分n-电极导电区、部分n-电极引线区构成悬空电极区,所述空腔位于悬空电极区的下方。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基于悬空p-n结量子阱的光致晶体管中,所述p-n结量子阱器件在硅基氮化物晶片的氮化物层上实现。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基于悬空p-n结量子阱的光致晶体管中,所述p-电极和n-电极均为Ni/Au电极,即沉积的金属材料为Ni/Au。本专利技术的制备上述基于悬空p-n结量子阱的光致晶体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硅基氮化物晶片背后对硅衬底层进行减薄抛光;步骤(2)在硅基氮化物晶片上表面均匀涂上一层光刻胶,采用曝光技术在光刻胶层上定义出n-GaN台阶区域,所述n-GaN台阶区域包括下台面和上台面;步骤(3)采用反应离子束刻蚀n-GaN台阶区域,得到阶梯状台面;步骤(4)在硅基氮化物晶片上表面均匀涂上一层光刻胶,光刻定义出位于上台面的p-n结量子阱器件的p-电极窗口区域、位于下台面的p-n结量子阱器件的n-电极窗口区域,然后在所述p-电极窗口区域与n-电极窗口区域分别蒸镀Ni/Au,形成欧姆接触,实现p-电极与n-电极,去除残余光刻胶后,即得到p-n结量子阱器件;步骤(5)在硅基氮化物晶片顶层涂胶保护,防止刻蚀过程中损伤表面器件,在硅基氮化物晶片的硅衬底层下表面旋涂一层光刻胶层,利用背后对准技术,定义出一个对准并覆盖p-n结量子阱器件悬空部分的背后刻蚀窗口;步骤(6)将外延缓冲层作为刻蚀阻挡层,利用背后深硅刻蚀技术,通过背后刻蚀窗口将所述硅衬底层贯穿刻蚀至外延缓冲层的下表面;步骤(7)采用氮化物背后减薄刻蚀技术,从下往上对外延缓冲层和n-GaN层进行氮化物减薄处理,形成一个空腔;步骤(8)去除残余光刻胶,获得基于悬空p-n结量子阱的光致晶体管器件。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4)中的蒸镀Ni/Au,采用剥离工艺和温度控制在5005℃的氮气退火技术实现。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制备方式中,步骤(7)中的氮化物背后减薄刻蚀技术为离子束轰击或反应离子束刻蚀技术。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制备方式中,所述步骤(4)中定义的p-电极窗口区域包括依次连接的悬空p-电极区窗口、p-电极导电区窗口和p-电极引线区窗口,所述n-电极窗口区域包括相互连接的n-电极导电区窗口和n-电极引线区窗口。本专利技术通过曝光技术和氮化物刻蚀工艺,将LED、光电探测器转移到顶层氮化物器件层。利用各向异性硅刻蚀技术,剥离去除器件结构下硅衬底层和外延缓冲层,进一步采用氮化物背后减薄刻蚀技术,获得超薄的基于悬空p-n结量子阱的光致晶体管。本专利技术中,晶体管一端作为LED光源,另一端作为光电探测器,由于两个器件之间优异的光谱匹配特性,光电探测器能够感知LED器件发出的光,将光信号转成电信号输出,从而实现器件的光致晶体管特性。本专利技术的基于悬空p-n结量子阱的光致晶体管,可以将该晶体管作为两个共地的LED光源,独立地传输被调制的光信号,实现可见光无线通信的双通道发射。可以将该晶体管作为两个共地的光电探测器,独立地感知空间光信号,实现可见光无线通信的双通道探测。本专利技术器件以光子作为信息传输载体,很好地解决了信号传输时畸变失真、能量损耗等问题;同时,本器件既可以作为两个LED光源,也可作为两个光电探测器,实现器件的多功能应用。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的基于悬空p-n结量子阱的光致晶体管区别于传统电致晶体管以电子作为传输载体,采用光子作为信息传输的载体,使信息在传输中所造成的信息畸变和失真极小,光传输、转换时能量消耗和散发热量极低。同时,光致晶体管器件既可作为LED光源,也可作为光电探测器使用;同时,实现晶体管源、漏极的双向利用。解决了器件的多功能应用问题,功能更加全面且制作工艺简洁,为平面光子集成开创了一种新的光致晶体管器件。本专利技术器件将光源、光电探测器集成在同一芯片上,LED器件发出的光,在另一端被光电探测器探测到,利用量子阱器件的电光效应和光电效应,实现光致晶体管特性;本专利技术器件可作为两个LED光源,采用共地结构,独立地传输被调制的光信号,实现可见光无线通信的双通道发射;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9/CN105633194.html" title="基于悬空p‑n结量子阱的光致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基于悬空p‑n结量子阱的光致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悬空p‑n结量子阱的光致晶体管,其特征在于,该晶体管以硅基氮化物晶片为载体,包括硅衬底层(1)、设置在所述硅衬底层(1)上的外延缓冲层 (2)、设置在所述外延缓冲层(2)上的两个p‑n结量子阱器件;所述p‑n结量子阱器件由n‑GaN层(3)、InGaN/GaN多量子阱(4)、p‑GaN层(5)、p‑电极(6)和n‑电极(7)构成,在所述n‑GaN层(3)上表面有刻蚀出的阶梯状台面,所述阶梯状台面包括下台面和位于下台面上的上台面,所述InGaN/GaN多量子阱(4)、p‑GaN层(5)、p‑电极(6)从下至上依次连接设置在上台面的上方,所述n‑电极(7)设置在下台面上,为两个p‑n结量子阱器件所共用;在所述n‑GaN层(3)下方设置有贯穿硅衬底层(1)、外延缓冲层(2)至n‑GaN层(3)中的空腔,使得p‑n结量子阱器件悬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悬空p-n结量子阱的光致晶体管,其特征在于,该晶体管以硅基氮化物晶片
为载体,包括硅衬底层(1)、设置在所述硅衬底层(1)上的外延缓冲层(2)、设置在所述外延
缓冲层(2)上的两个p-n结量子阱器件;所述p-n结量子阱器件由n-GaN层(3)、InGaN/GaN多
量子阱(4)、p-GaN层(5)、p-电极(6)和n-电极(7)构成,在所述n-GaN层(3)上表面有刻蚀出
的阶梯状台面,所述阶梯状台面包括下台面和位于下台面上的上台面,所述InGaN/GaN多量
子阱(4)、p-GaN层(5)、p-电极(6)从下至上依次连接设置在上台面的上方,所述n-电极(7)
设置在下台面上,为两个p-n结量子阱器件所共用;在所述n-GaN层(3)下方设置有贯穿硅衬
底层(1)、外延缓冲层(2)至n-GaN层(3)中的空腔,使得p-n结量子阱器件悬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悬空p-n结量子阱的光致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p-电
极(6)由依次连接的悬空p-电极区(8)、p-电极导电区(9)和p-电极引线区(10)组成;所述n-
电极(7)由相互连接的n-电极导电区(11)和n-电极引线区(12)组成;两个p-n结量子阱器件
的悬空p-电极区(8)和部分n-电极导电区(11)、部分n-电极引线区(12)构成悬空电极区
(13),所述空腔位于悬空电极区(13)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悬空p-n结量子阱的光致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p-n结
量子阱器件在硅基氮化物晶片的氮化物层上实现。
4.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基于悬空p-n结量子阱的光致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
p-电极(6)和n-电极(7)均为Ni/Au电极,即沉积的金属材料为Ni/Au。
5.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基于悬空p-n结量子阱的光致晶体管的方法,其特
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硅基氮化物晶片背后对硅衬底层(1)进行减薄抛光;
步骤(2)在硅基氮化物晶片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进袁威高绪敏蔡玮白丹许银朱桂遐袁炜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邮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